我与摄影——2018年带给我快乐最多的事情

我现在不算有多厉害,我只是个很普通很普通的但是很喜欢很喜欢摄影的摄影爱好者。

但爱好者这样一个定位,今年年初的时候还无法属于我。我那时顶多是个跃跃欲试的小白。

手握卡片机,或者说傻瓜相机,然后以为自己能走天下。

别人拍宏观大景色,我就爱拍微距。离得特近手还不能抖那种。要么一点别动,要么拍不清楚,我一般情况下还都是后者。

前期不够后期来凑,可是我PS就抠图什么的溜着呢,一到修照片,啊,饱和度对比度,没了吧。

快门速度、光圈、ISO???你们是啥???

真的是说好听了初生牛犊不怕虎,说难听了无知者无畏。


我这么说自己的主要原因是我即使啥都不知道还是很自信。

比方说那时候发现了我那个徕卡卡片机拍微距的厉害,就开始唾弃手机摄影。

这不,天暖和了,学校里的泡桐和海棠开了,我和姐妹们去拍照。老师看着,拍得不错,某天给了我们一点时间让我们专门去拍拍学校。我说不太行啊老师,我手机拍不出来,我没带相机。

老师帮我借来了学校里的单反,尼康多少我忘了,反正看得我一头雾水还是连连说我会用我会用。

然后一通瞎摸索一通百度的,我完成了第一次“像个摄影师一样拍同学”。

现在看看那时候一点都不懂光的自己,我那时候看着照片哈哈傻乐的自信哪来的?



不过也不能说完全就不行,我后来发现那时有一张被裱起来挂到了学校楼道里。(上图)

我先是一阵开心,紧接着就是一阵对曾经的自己的嗤之以鼻。

因为那时候我已经懂那些参数了。再让我拍,我会找最合适的参数去设置,然后记下来以备今后拍类似的题材用到。但是想了想,那时候拍完这张照片我可以说除了一阵傻笑什么都没留下。




阴差阳错,不,鬼使神差,不,我很幸运。我申请了哥伦比亚大学夏季项目的电影课程,因为满员被调剂到摄影。

我以为我记了记摄影相关的单词就不是空着脑子去的。或者说我本来就以为我拍的不错。

不过课上教我们的是胶片摄影,黑白那种。以及暗房操作。

我用着学校发的胶片机,带着自己刚刚看过说明书但不记得什么东西的单反,探索纽约这座城。

那时了解到Photoshop里RGB曲线、自然饱和度和羽化功能还是因为扬言要给给小伙伴调成日系风格的颜色才上网查了教程。

课上老师讲了光的三要素,光圈快门ISO,但构图什么的,大概是鼓励我们拍出自己的风格吧。

其实那时你若是和我聊摄影大佬用语我还是会一头雾水,尽管我人在哥伦比亚大学。我只能和你聊显影定影之类的。

但是在这之余,那三周里,我看过洛克菲勒上的纽约夜景,看过厚厚云层下的布鲁克林大桥,看过世贸中心顶层的纽约的日落,看过纽约这座城几乎每个点钟的样子。

在拍夜景的时候逐渐学会长曝光,阴天下逐渐学会调节色温,日落时就综合了快门速度、色温和光圈以及各种对光的调节。

我把这个过程说的很简单,但它的整个过程发生在三周里,21天。

我很庆幸这21天学会了这么多东西。

虽然还是要不好意思地说,我要用什么样的参数去拍什么样的场景这个问题,我是自己教会自己的。




接下来除了拍了学校运动会、尝试拍了月亮以及在某个晴朗的早上发现了小光圈出太阳星芒的秘密以外,就没什么故事了。

直到我在阿尔山遇到朱老师。然后走上了巅峰。

公众号什么的看了很久拍星轨的参数,终不如自己实践一次。


以前觉得长焦拍微距的说法很奇怪,直到我终于还是试了一次。


老师说,你要学会拍出陌生感,拍出别人看不到的角度。比如大家都能看到流水,但你能拍出流水云雾般的样子。


比如每个人都能看到植物,但要抓住某一时刻光影下微小的植株。


比如每个人都能看到日落,但要拍出层次感。




接下来我已经10岁的佳能5D2被换掉了。

佳能EOS R,佳能最新的全画幅微单。

补光灯、反光板、快门线、滤镜、微距镜头,齐了。

从未觉得人生如此圆满。

后来也没什么故事了,除了我拍了很多张班里好看的小姐姐们。还拍了一些小视频。然后被她们夸一夸。然后我开心的不得了不得了的。

然后很多时候我的好朋友们需要拍些什么,会来找我帮帮忙。这种感觉真的很好,完全是一种我摄影我开心别人也开心的feel。

再后来,这一年就这样在我十分快乐地拍别人,十分自如的拍自己想拍的东西里一点点度过。

回望年初只会举起卡片机随手拍照的我,感慨万分。



到底,是什么改变了我?


是夏校吗?在夏校我大概只研究明白了曝光这种东西,构图始终是搞不明白。翻看那时候的照片也没觉得有什么长进。

是很长一段时间常常去拍电视塔吗?一遍遍在同一个角度拍同一个东西能改进啥。

或许是在阿尔山的时候朱老师的指导让我短期内突飞猛进。不过说起来那时候也有些基础,要说改变不太恰当。

我曾经是只会拿卡片机咔嚓的小白…

我想了想,这个过程到底经过了什么。

每次想要拍好一个陌生的东西,就会翻翻自己关于摄影的书,看看大概要怎么拍,或者上网查查参数设置。

摄影的公众号,以及图虫App里,也是一大学习平台。在那上面可以学学大佬们的拍照方式,有参数的就研究研究参数,有构图讲解的就研究研究构图,有教怎么拍的就默默记在心里,然后收藏下来备用着。

我常常一看就入了迷,毕竟这些东西种类太繁杂;星空、车流、港风、日系、极简、创意······似乎资源这东西永远没有尽头。

就这样,许多学习时间也搭了进去。每次都会忏悔一下,然后第二天还是会看得入迷。

只是自己其实意识不到,看完那些摄影推送后很多想法都已经种在了脑子里,平时不觉得,一旦某天眼前的什么景象催化了它,灵感就会瞬间喷涌,一发不可收拾。


比如某天看到有人说光打在锡纸上会出光斑,好我记住了:


也有人问我,为什么你能想到可以这么拍。

说起来不太好,因为你学习的时候我看公众号来着…

所以说摄影也真的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我不是怂恿大家像我一样上课偷偷看图虫、看摄影公众号然后一次又一次猝不及防地败在经济老师突然的提问上

只是如果每天都即使不耳濡也能目染

过不了多久就真的不一样了。

可能突然有一天举起相机会发现家里的很多个角落都可以被拍得很好看。


当然还有就是一定一定要实践了。

我在夏校没有得到什么技术上的大提升,但是老师告诉我们,想进步最好的办法是不断练习。

我那时拍得没那么好,但当老师看到我一直尝试着转换角度,或者不断尝试拍新的东西,她一直在鼓励我。

后来我越来越将这种观念根植于心。不去实践,真的是白搭。

别怕麻烦别嫌累,去拍就完事儿了。

放一张在冻得不行的日子里在颐和园站了三个小时拍一年只有一小段时间能见到的壮丽景象——金光穿洞。

(当然实践之前有充足准备是最好的。我去拍金光穿洞前攻略了一下大佬们的方式…)




再来讲讲经历和感受吧。


到了现在我依然不敢说自己厉害。

而且恰是当我知道的越多,越不敢说我会的多。大概因为我愈发觉得这个世界等待我探索的太多了。而很多东西别人都已探索到。

只不过回想那些我荒废掉的应该用来复习SAT和AP考试的时间,有多少用在了PS上,我都学会了什么。

想了想,的确,假如学习PS也是种学习,那我的时间也并没有荒废。

不怎么会PS的时候我常说,我修图可快了。然后打开一张图片打开亮度饱和度对比度开始调,调完也就完了。

现在我修一张小姐姐的图要一下午。

面部暗的地方要用柔边白画笔一道道画,脸上的痘痘要一个一个去除掉,还要用液化调整表情以及五官位置大小。

确实是修完眼都花了,但我很开心。


我平时不是很喜欢,或者说不太能接受把我的EOS R给我的朋友们拿去拍着玩。除非我教对方怎么拍然后确保万无一失地递到对方手上。

有一天我在想会不会有一天她们问我,相机都不给我们,相机更重要还是朋友更重要?

我仔细想了想这个问题

拥有相机的我可以让朋友们开心,而朋友们作为拍摄对象,如果他们不存在,我无法知道自己的水平也就很难提高。水平越高,拍照片带给他们的开心越多。

所以大概对摄影师来说不存在拍得“好看到没朋友”。



我用几句话总结一下我这一年吧,也是总结下上面用了一千来个字写的故事。

我曾经只会用卡片机贴着植物拍微距,或者举起来随手拍拍大山大河好风光。夏校中的某天我在宿舍里研究手里的单反,学会了调节光圈快门等设定的方式,然后拿纽约城的各种景象实践了一下,逐渐明白了适合每种对象的拍摄方法。国庆在阿尔山得到指导也有了突破,从此来去自如,哈哈哈。

看起来简单,实则历经一整年啊。


所以摄影真的是一条曲折漫长的道路。

所以有时你拿走我的相机问我什么什么该怎么拍,我难免会语塞。

想要把所有感觉和技巧融在一句话,未免有些难做到。

一句话不能改变一个摄影人。

一天,三天,一个礼拜,三个礼拜,都不能。

但一年的坚持可以。




我特别喜欢一句话

拍照是用眼睛看,摄影是用心看。

是啊,拍照是眼前的景象进入取景器变成照片的过程。

摄影是眼前的景象进入取景器在经过心灵的感受变成照片的过程。

所以

拍照是操作,摄影是艺术。

(所以我管曾经的自己那都叫拍照…)



最后,

我相信2018年,你可能没见过伤心的我,也可能没见过哈哈大笑的我。

但你一定见过这样的我:


或者这样的我:

嘻嘻。

2019年,希望自己千万不要放弃摄影❤️


最后的最后

感谢夏校的Rachel老师,她是我想成为的摄影人

感谢朱老师,我的一大重要导师了!

感谢被我拍过的小姐姐们给我鼓励并且信任我❤️

最后再无条件鸣谢下我在新加坡买的胶片相机

那么,新年快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