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满洲里的灯火辉煌

——从大兴安岭到呼伦贝尔(七)

上一篇:巴尔虎部落的马场、马术表演和蒙古包

离开安达情蒙古部落,我们向满洲里进发。

途中看到路边有不少类似于我们常见的二层楼建筑群,却不是市镇,也不见有人,亦不像有人居住的样子。我非常好奇地问司机,这里不是习惯住蒙古包吗?怎么也建了这么多这种楼房?司机说,这是地方领导强制建造的牧民新村,花了不老少的钱,没人愿意住进去。我说,那为什么要建?司机说,体现对牧民的关怀呀。只是关怀得不对路,牧民们不领情。

唉,看着那些毫无生气的新屋群在车窗外一闪而过,我只能叹口气,把目光投向前方。前方的草原一望无际,绿色的草地上间或有白色的羊群或杂色的牛马群,不远处还有一两个白色的蒙古包,在蓝天白云下,构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显得生机盎然。

途径猛犸公园,担心时间不够,没有进去看,但是发现里面的建筑很有特色,于是在外面拍了几张照。

来到扎赉特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前,我们也停下拍了照。高大的铁塔上有中文和俄文的“满洲里”字样,大概是到了这里就标志着进入满洲里了。

赶到满洲里,我们先去看国门。

司机介绍说,国门是我国北方通往国外的一个陆地过境口岸,过境后就是俄罗斯的后贝加尔斯克,是俄罗斯联邦赤塔州的一个小城。主要是铁路运输,从那边运来木材和他们的特色产品,运过去我们的纺织品等等他们需要的东西。有新旧两个国门,新国门是2008年建成的,要80元门票,里面没有什么很多特色的东西;老国门可以看到新国门,只是不能进去罢了。于是我们决定去看老国门。

停车场很大,停了数不清的车。司机领着我们穿过停车场进入一个很大很长的类似于超市的商业区,陈列的商品大多是俄罗斯产品。对这些我们兴趣不大,只是路过时匆匆浏览一下。

出了商业区又是一个很大的广场,广场的北边就是老国门。老国门不是很高大,却有非常鲜明的中国特色,司机给我拍照时让我把手擡起来好像托着什么的样子,结果照出来的效果竟然是我托起了国门。

走到广场的最北面,果然可以清晰地看到新国门。新国门高大,很有气势,对比老国门却失去了中国特色。俄罗斯那边也有他们的国门,却是矮小得很,简单得很。两个国家的国门紧挨着大约相距不到200米,对比之下,显得他们的国门非常寒酸。我觉得这要看从什么角度来看。仅从外表看,我们的国门的确是很巍峨,很雄伟,似乎很有面子;而俄罗斯的很寒酸,很简陋,似乎很跌份。不过如果从实际来看,不就是一个标志,一个通道吗?在这上面花许多钱是不是不值?对比之中,似乎俄罗斯不像我们这么讲究要“面子”,他们更讲求实际,把钱用在真正需要用的地方。


从景区出来经过一个俄罗斯家庭,司机停车说看看时间是不是还来得及,让我们体验一下俄罗斯的家庭生活。经联系,可以让我们作为最后一批游客接待。

两个中年俄罗斯大婶在门口迎接,我想说声谢谢,却鬼使神差错误地说成了“达斯维达尼亚”。大婶友好地笑着说,你说错了,刚刚来到不说再见。我不好意思地说,对对对,说错了,再见应该在离开时说。现在应该说“兹得拉斯维杰”——你好!大婶也忙说着“兹得拉斯维杰”,把我们领进屋。

穿过正有一群游客跳舞的堂屋是一个装饰得非常漂亮的院子,旁边是一间非常大的房子。我们跟着大婶进去,见里面摆有若干排桌凳。一个俄罗斯大妈说着欢迎欢迎,领我们在一张长桌旁坐下,立刻就有盛装的俄罗斯姑娘小伙端上茶点让我们品尝。我忙说“斯巴遂巴”——谢谢。

接待我们的大妈夸赞我说:“你的发音非常准确。”

我受宠若惊,连忙说:“这是教我的老师教得好。我是六十年代上的中学,那时全国都学俄文。”

大妈说:“哈啦硕!”(好)

我有点想卖弄一下了,说:“老师还教我们唱歌呢,现在也还会唱两句:

“——拿沙洛基那月尼噶亚,拿沙洛基那巴嘎达亚。”

大妈鼓掌鼓励我,说:“是啊,我们的祖国多么美丽,我们的祖国多么富饶。唱得好!”

接着,她讲起了她们家庭是怎么从俄罗斯到中国来的,怎么定居在这里并一代代繁衍下来,现在已经成了中国公民了,只是生活是还是延续着俄罗斯的习俗。她一边介绍着桌子上的各种茶点,一边热情地让我们品尝,还提问让我们回答,我的小外孙抢着答对了,得了个小奖品,高兴得不得了。

喝完茶,吃过点心,我们走出房子来到院子里。见有秋千式的吊椅,装饰得五彩缤纷的,我们老两口就坐上去照了张像。

这时,先前的游客都走了,只剩下我们一家七口。大婶领着我们到一侧的房间挑选俄罗斯民族服装,说是穿上后做俄罗斯游戏,跳俄罗斯舞。我们都兴致勃勃地选了一套喜欢的服装穿上,然后来到堂屋做游戏,跳舞。虽然我们都不会,但是在大婶的指导下,我们都跳得兴趣盎然。

突然下起了阵雨,风吹衣袂,雨洒庭除,更增添了我们玩耍的兴致,我们跳着,转着,笑着,真正是尽了兴。

阵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一回儿就风停雨住,我们也要和这个俄罗斯家庭说再见了。大婶在门口挥手送我们,我也朝她挥挥手说:“达斯维达尼亚!”大婶也挥挥手说:“达斯维达尼亚!”这回没错,我们的确是再见道别了。

上车后我们直奔吃饭的地方。这家店叫什么店名我忘了,在一条大街上,门口就装饰得很豪华。进去是一条走廊,走廊尽头是向下的楼梯;走下去就看到一个舞台,围着舞台正前方和左右两侧都摆满了长条桌和座位,桌上摆着盘子、刀叉和筷子、餐巾,还有杯子。服务员引领着我们坐在舞台前方靠右的第二排,让我们稍等。我四周看看,游客(应该是食客)们陆续进来在不同的座位坐下。司机介绍说,这里是俄罗斯、蒙古国和我国三个国家的艺术家同台表演,观众一边看表演一边吃饭。哈,这倒新鲜。

服务员在不断上菜,台上主持人也亮相了。说了几句欢迎之类的客套话,介绍了即将表演的演员,节目就陆续上演了。俄罗斯的漂亮姑娘和帅小伙子翩翩起舞,蒙古国的歌手和琴师配合默契,第一次近距离欣赏异域情调的歌舞实在是令人陶醉,反而对我国演员的表演没有留下什么印象了。

看着台上满是异域风情的表演,吃着有俄罗斯特色及草原特色的美食,真是有种天堂般的享受,不知不觉时间就溜走了。表演结束了,肚子也吃饱了,走出店门,我想该去酒店休息了。谁知司机却说,去套娃广场看灯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比不上满洲里灯火辉煌”,现在去正合适。经他这么一说,我们都来了兴趣,一个个精神抖擞的,要看看究竟是怎样的灯火称得上如此美誉。

一路上,司机边开车边介绍套娃的来历,眨眼间就看见前面的确是一片明晃晃的灯火,把刚要现出的星星都映得不好意思露脸了。

到了。广场上人流如织。套娃酒店,俄罗斯大马戏,套娃景区……霓虹灯五光十色,一处比一处更加灿烂辉煌。

司机说现在可能还能进酒店看看,里面的油画尽是世界名画。我们立即大模大样地踏上酒店的台阶,跨进酒店大门了。

大堂内的灯饰等等设施显得金碧辉煌。四周墙壁上果然有巨幅油画,而且在通往另一头的走廊上两边墙壁都是油画。我慢慢走着慢慢欣赏。有《入睡的维纳斯》《吹笛少年》,有《马拉之死》《女芭蕾演员》,还有《泉》《向日葵》等等。虽然是仿制品,但是画得可以乱真。刚刚近距离欣赏了外国演员表演的舞蹈和歌唱,现在又近距离欣赏能乱真的世界油画名画。今天我是享受了艺术的盛宴,大开眼界了!

出门时已有保安人员守在门口,不是住店的客人不让进了。我庆幸我们是早一点来到这里,要不然就与世界名画失之交臂了。

走到广场的东面,看过一些建筑的灯光,再回过头来看套娃酒店,整个酒店就是一个套娃的造型,外墙是电子屏幕,在不断变换图案和色彩,我认为最有特色的灯光大概就是这个套娃酒店了。

时间已接近晚上10点了,玩了一整天到现在我们还没有入住呢,只能遗憾地不进套娃景区去看,要去酒店休息了。回去的路上,发现整个这片城区都是灯火辉煌的,沿街道的建筑全都有各种灯饰,全都亮着。司机说,这里一个晚上的电费就要二三十万呢(我是不是记错了?是二三万?不过二三万应该不算多)!美是真美啊!钱也是真花得多啊!不过,用这些钱吸引了全国的游客,应该还是利润多多吧。

浩浩竟然也还不困,兴致勃勃地在复述套娃的故事:有个哥哥在放羊时不小心把妹妹弄丢了,他到处找都找不到。后来他就一直找下去。满了一年,还是没有找到。他十分想他的妹妹,就用木头刻了一个妹妹的头像。第二年还是没有找到,他又要刻一个妹妹的头像;他觉得妹妹应该长大了一些,就把头像刻得比去年的大一点。这样一连几年每年都刻一个妹妹的头像,一个比一个大。后来就有人仿照这个哥哥做这样的头像,还把中间掏空,这样就可以把这些娃娃一个个套起来,就成了套娃。

小孩子的记性真好,他居然只听司机讲一遍就能复述得这么清楚了,而且还用的是自己的语言!我们全都鼓掌称赞他,当然除了司机。不过司机也连声称赞说不错不错,讲得真好,把个浩浩夸得得意得不行。

这一天过得太丰富了,我想应该是这几天旅游中收获最大的一天。

下一篇:匆匆经过海拉尔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