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半標準化的一些思考

《紅樓饗宴》的作者聞佳,在該發佈的時候,講了小故事。她說她常去一家老店,有一段時間,這家店的菜品各方面都突然好了許多。好奇的她找到那家餐館的主廚詢問原因,對方告訴她,是因爲他現在每天都把守着菜品上桌的最後一關,稍有差池就不許菜上桌。這樣方式,他會做到他不能做爲止。作者感嘆到:難以想象如此有才華的一名廚師,卻要把時間都浪費在這樣的體力活上。”
聞佳說,中餐因爲缺乏一個可控的標準,所以,中餐的傳承只能依靠單個廚師消耗式的體力付出,中餐的標準化已迫在眉睫。

一、人的需求

民是食爲天,人類對待食物自古以來就沒有太多的道理可講。在天之下,任何可以滿足生存需求的食物都會被重視。特別是在特別貧困的山區,其食品的供給環境,可以說還處在幾百年以前。

這種落後程度洽洽說明工業文明的發展,完全是以滿足了人類生存的需要而自誕生的。

中國餐飲市場的發展從計劃安排到市場經濟,再到互聯網經濟,這三個跳躍式的發展後,它已經成爲全世界最大的餐飲消費市場。這裏不僅有80年代的蒼蠅館子,也有90年代的大排擋,再進化到新世紀崛起的海底撈,以及現在所有餐飲店都逃不開的美團、餓了嗎這樣的互聯網餐飲平臺。

如今在中國,絕大多數人已經不用再考慮溫飽問題,吃飽已經不再是大多數人的選擇,現在已經從好吃、吃好,過度到了好玩好吃。當下,已經是哪裏好玩哪裏吃,哪裏好吃哪裏玩。排隊已經成了值得等,好吃的標誌。2018年,全國餐飲總量已經突破4萬億。

定義:人,吃的慾望是無限的。

二、互聯網下的餐飲環境

下游的需求日益增長,上游當然要變着法地滿足。但是,互聯網把以往散落在各地的各具特色的美食信息塊,變成了現在的在互聯網上與普通信息一樣的信息鏈。美食信息以光速傳播,南邊的酸菜魚火了,北邊煎餅果子熱了。餐飲人越來越敏感的商業神經那裏受得了這種刺激,馬上開店是第一選擇。

但是,供應鏈上的各種食材生產速度還必須要遵循着生物生長的規律。大米成熟期5個月、土豆3-4個月、普通蔬菜也基本都在2-3個月。豬肉需要半年,雞鴨魚至少也得100天以上。四川酸菜魚中的老酸菜,至少也得泡280天。食材慢,食材的加工生產與信息比起來,也不算快。加上味道的調試、對比、掌握等等,一套下來。一個極具傳播特性的好菜,如果要讓全國縣級以上的城市都能隨時吃到,至少也得一年的時間。

所以,互聯網滿足了人在信息上的慾望。但,還無法滿足人在嘴巴上的慾望。

三、產業鏈的發展

慢與快之間的距離相差越大,其間存在的資源就越多。

所以,在這一條美食供應鏈上的食材基地、生產企業、軟件服務供應商、餐飲酒樓都無不希望自己能加速,能變得更快。能搶先抓到更多的資源。除了增加人力,增加機械力之外,企業信息的傳播、企業內部管理、供應鏈標準化建設、這些競爭方式多種多樣。能在某一個位置領先,就能縮短與信息對稱的距離,就擁有更多的機會與資源。

海底撈推出的機器人餐廳、馬雲推出的未來餐廳無疑不是在利用科技的進步,依靠各環節的標準化來減少人及人帶來的成本。雖然,這種現象更多是作秀的成分。但每個不同的行業看到的是不同行業發展的趨勢。

軟件公司看到的是人機互動的趨勢,設備公司看到的是同步傳動的趨勢,食材供應商看到的是食材分揀與保鮮技術的趨勢,食品公司看到的是味道的變化與統一的標準化趨勢……

不過,消費者只會關心,好不玩,好不好吃。

四、中餐半標準化的必需性

美食的標準化問題被說了許多年,機器人餐廳的出現就是對這個問題的最好解答。

這個解答的答案是,機器可以生產食物,非美食。美食將是下一步。現在人們要解決的問題是美食加工的“半自動化”。

半自動化也稱爲半標準化。半標準化包含兩個層面,第一,食材前期加工(半成品)的標準化;第二,烹飪調味的標準化。

我們知道麥當勞或者肯德基在這方面已經有非常成熟的技術,經過在中國多年的經營,他們早就開始推出標準化的中式快餐。

所以,在這個半標準化的層面,他們已經在部分中餐裏做到了,那爲什麼要標準化呢?

第一,轉化加速。

前面說了,是爲了加速。產品標準化可以讓你的餐廳不管是開在任何地方、由任何一個廚師做出來,都是同樣的分量和味道。這樣就比沒有標準化的餐廳有更快的轉化速度。時效更高。

第二,擴張加速。

這個就顯而易見了。複製當然快過新創很多,很多,很多倍。

第三,降低成本。

在美國的商業帝國中,沃爾瑪的發展就是在互聯網發展起來之前,利用了最新的衛星定位技術,將整個物流系統通過新技術帶來的信息流進行分析,從而使用運營成本降到最低。低到完全可以以鎮爲單位開設商業超市的情況之下,滿足了用戶需求。從而獲得成功。

在餐飲發展中,技術人工成本是相當高的,在過去一個廚師就是一家餐廳的頂樑柱,可以決定餐廳的生死。這個隱性成本更是巨大。菜品的標準化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另外,當餐飲企業擁有分店之後,菜品的管理難度就會變得非常大,菜品上的管理,在分店間要做到即時溝通,幾乎是不可能的。如果增加品控人員,那樣成本也變得很高。菜品的SOP標準化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所以,快起來,是有機會的。

五、發展中的中小餐廳半標準化的實現

實際上,現在中國的餐飲行業中,已經有許多的品類實現了半標準化,甚至是全標準化。象火鍋、串串香、單品店、快餐、飲品店,餅店等。這些已經半標準化,或者全標準化的餐飲品牌,基本都在做一個事情,就是供應鏈建設。海底撈的施永紅說過,一個餐廳想快速且穩定的發展,供應鏈是必須做,而且是第一要做的事。

不過,我們在這裏要談及的是發展中的中小餐廳應該怎去理解半標準化的實現。

(一)尋找自己的中央工廠

中央工廠是中央廚房的一種升級,中央廚房實際上是餐企庫房的一種延伸,最終還是無法脫開成本的控制。中央工廠是餐企將初加工、半成品、味道調配等儘可能在熱加工階段之前的工序轉讓給第三方工廠完成。再通過現在的快速物流配送系統完成供應。從而大大降低餐廳的經營成本,提高平效、時效、人效。

(二)使用先進高效的烹飪設備

大家都知道,太二酸菜魚的米飯好吃。一是米好,二是煮飯的設備好。

設備好帶來的好處時,節約人工,出品穩定。

同理,儘量將不穩定因素通過標準化的設備或現代科技設備來完成,這也是實際中餐標準化的必由之路。

(三)運用SOP進行現場製作流程控制

時間管理大師福特汽車的創始人亨利·福特率先發明瞭生產流水線,將複雜的操作分解爲標準化的作業流程,從而實現生產效率的複式增長。

某公司給許多連鎖餐飲提供複合調料包生產服務。重慶的一家中餐企業,目前採用的是傳統加標準相結合的方式加工方式。爆款菜、主打菜,這些菜銷量大,他們就採用向某公司定製專用料包的方式,點單少,不復雜的菜品,還是按傳統方式由廚師全部操作。他們將某公司定義自己的中央工廠加前置庫房,由中央工廠負責配送調料包。菜品的出品由SOP來控制,一個菜一個SOP。SOP製作流程精細到輔料的大小、長短、克重、數量,都必須嚴格按流程來。包括火候大小,時間也有詳細地記錄。一個稍懂烹飪技術的廚師,按SOP部分來操作,二三天就能熟悉下來。原本被人的烹飪技術所困擾的標準化障礙也就得到了解決。

實際上,快起來,不僅有機會,而且有方法。

六、中央工廠的選擇

如今,中餐的標準化在供應鏈越來越健全的環境下,完全今非昔比。如何選擇自己的供應鏈上的企業,已經成爲發展中的中餐企業當面最大的問題。

餐廳的生命力最終還是體現在菜品的高品質和特色風味之上,一般的快餐是取代不了的。所以,供應鏈上除了食材部分的選擇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調味料包的標準化生產企業的選擇了。企業是否有研發能力,接單能力,品控能力,市場接受度,好評度等等都非常重要,能達到這些要求的企業,一定是不廉價的企業。所以,選擇一家性價比高的企業,很重要。

有一條是優先考慮的,那就是在味道上的還原能力。

如果一家調料生產企業,能將你的料複製出99%與你一樣的味道,甚至超出你的預期。那你再考慮其它能力。如果,無法達到這個最基本的要求,一切都免談。

其次是,“顛覆式創新”能力。

做餐飲標準化,不僅僅等料下鍋,這樣只有死路一條。企業必須自己的廚師團隊,靠“顛覆式”技術確立市場領先地位。出新菜品,好菜品、好料包。讓定製者成爲採購者,給自己可以多兵種作戰。

再有就是,SOP的設計能力。

對於中餐標準化而言,SOP現場流程化操作,纔是菜品標準化的核心。但是,再精準的SOP也不能解決地域口味差異問題。這時,優秀企業的SOP的設計能力就表現出來,通過了解地域口味,制定精確到“克”的針對性SOP食譜。真正做到象大廚一樣的,對菜品原味的準確把控。

最終,你必須要搶在別人前面先快起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