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動機理解用戶行爲——自我決定理論

自我決定理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是20世紀80年代以積極心理學爲背景發展起來的,由Deci等人提出的一種認知動機觀。自我決定是個體在充分認識個人需要(內部動機)和環境信息(外部動機等)的基礎上,對行動所做出的自由選擇。

(1)人們有哪些基本的內在動機?

內部動機所產生的心理需要最終促使人們展開行動,就像受到飢餓、口渴、困頓的驅使,人們竭盡所能滿足內部動機所產生的需求。具體而言,個體具有自主、勝任和歸屬3類基本的心理需要。

自主是指人們希望在從事活動時能夠進行自主選擇,不受到他人的控制。在社交軟件中,對於用戶來說自我表露的程度、方式的選擇權至關重要。多少內容好友或者陌生人可見,多長時間段的內容可見,個人信息、當前地理位置、最近所聽歌曲是否可見,這些選擇權都應該交給用戶,這樣才能讓不會招致用戶的反感。

勝任是指人們在活動中體驗到能夠有能力完成任務。以健身軟件Keep爲例,在每完成一次訓練之後,它會出現一個“勝利完成訓練”的卡片,告訴你完成了多少時長、多少組的動作,消耗了多少卡路里。這些讓你對剛剛的揮汗如雨產生些微的自豪和滿足,並促使你進行下一次的運動。

歸屬則是指人們希望在所處環境中感受得到來自他人的關愛,以及屬於團體中的一員。在2018年的淘寶雙十一期間推出的“雙11合夥人,組隊PK人氣”活動吸引了衆多人蔘與,在各個論壇、微信羣甚至鹹魚都能看到瘋狂求讚的身影。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利用人們的團隊歸屬感,有些原本佛系的玩家也積極加入活動之中。如果這個活動是由個體用戶單獨參加,可能收效要小得多。

(2)外部動機是削弱還是增強內部動機?

相較於內部動機,外部動機是指人們不是出於對活動的本身的興趣,而是爲了達到某種期望的結果而去從事一項活動的傾向,例如獲得收益、獎勵等。外部動機在不同情境下可能會削弱或增強內部動機。

研究將獎勵分爲語言獎勵和物質獎勵。研究發現當具有增強自主感和勝任感的正向語言反饋作爲外部獎勵時,外部獎勵傾向於增強內部動機。事實上所謂的語言獎勵還可以拓展到榮譽等其他非物質獎勵。例如,淘寶的“野生小動物”遊戲可以通過遊戲參與野生動物保護,成功守護野生動物後可以捐贈公益金並獲得守護證書,這一小小的榮譽通過激發人們的利他主義精神推動了動物保護也提高了淘寶的用戶粘性。

不同類型的物質獎勵對於內部動機有着不同的作用,具體可以劃分爲“不基於任務的獎勵”、“基於參與任務的獎勵”、“基於完成任務的獎勵”和“基於績效的獎勵”。“不基於任務的獎勵”不會產生控制感,也不產生勝任感,因此不會影響內部動機;“基於參與任務的獎勵”會產生控制感,但並不產生勝任感,因此會降低內部動機;雖然對能力的一定認可可以抵消控制感帶來的負面效應,“基於完成任務的獎勵”仍然會部分降低內部動機;“基於績效的獎勵”對內部動機的作用則取決於很多環境因素(如組織環境的控制性程度)的影響。因此是否採取物質獎勵以及用什麼方式採取獎勵,可能對用戶行爲產生截然相反的影響。

(3)對於無趣的活動如何提高用戶的內部動機?

對於無趣的活動用戶本身就缺乏內部動機,更不論用外部動機來削弱內部動機了,比如說對於很多人來說學習、工作可能就是一種“無趣”的活動。

根據自我決定理論的子理論有機整合理論,對於無趣的活動造成意願差異的最主要原因是個體對被要求所從事活動的規則同價值內化和整合的程度不同。內化是指人們吸收了一種價值和規則;整合是指進一步將管理規則視爲自己的一部分,隨後會映射到對自我的感覺中。提高價值內化和整合能夠幫助人們尋找到“無趣”的活動的意義和價值。

參考文獻:

[1] 趙燕梅, 張正堂, 劉寧. 自我決定理論的新發展述評[J]. 管理學報, 2016, 13(7):1095-1104.

[2] 方慧, 何斌, 付輝建. 基於自我決定理論的自主需要對內在動機影響的研究述評[J]. 社會工作與管理, 2018, v.18;No.87(03):80-85.

[3] 萬莉, 程慧平. 基於自我決定理論的虛擬知識社區用戶持續知識貢獻行爲動機研究[J]. 情報科學, 2016, 34(10):15-19.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