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設宜居大西安,“民情大數據地圖”是一張什麼圖?

從“網格化管理”、“社會管理服務”到“民情大數據地圖”,西安市正在以“民情大數據地圖”爲抓手,打造爲民服務“升級版”。通過社情民意的數據化管理,實現“上面千根線”與“基層一張網”的無縫對接,形成“用數據說話、用數據管理、用數據決策”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機制。

一、“民情大數據地圖”是一張什麼圖?

社情民意不明瞭、服務管理不到位、訴求渠道不暢通、矛盾化解不及時,這是處於社會轉型期的基層社會治理時常面臨的問題與困惑。西安市以農村基層爲突破口,以各級幹部駐村入戶、鎮街和村幹部常態調查爲基本方式,全方位摸清村情民情,繪製“1+5+X”的“民情大數據地圖”,並建設民情大數據地圖信息平臺,實現數據化管理,推進全方位、立體式爲民服務體制機制建設。

其中,“一張基礎圖”即村情民情圖,“五張重點圖”即組織體系圖、產業發展圖、幫扶聯繫圖、重點人員圖、河長路長圖,“若干補充圖”即各鎮街結合實際,繪製富有自身特色的其他補充圖,如旅遊資源圖、鎮域分佈圖、安全隱患圖等。每張地圖各有側重,組合起來是一個全面、直觀、準確反映村情民情的綜合體系。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圖 1 民情手繪地圖

二、五項成果發揮地理大數據優勢

西安市民情大數據地圖信息系統是作爲智慧西安時空信息雲平臺的一個智慧應用,充分發揮基礎數據的價值,進一步提升了智慧西安時空信息雲平臺的數據整合、管理的優勢。

此前,經過多年建設與應用,西安市完成了由地理空間框架到智慧時空信息雲平臺的升級,現已支持公安、城管、水利、市政等十多個業務領域的二十多個智慧應用,在數字西安建設過程中起到了示範、引領與推動作用。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圖 2 民情大數據地圖系統技術架構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圖 3 民情大數據地圖系統數據庫模型

應用效果一:提供一體化民情數據處理和建庫全流程服務

利用時空信息雲平臺的地理信息服務總線GEO-ESB、時空大數據引擎GEO-ETL和開放雲服務接口,民情大數據地圖信息系統爲基層用戶提供了多源數據的“採集—審覈—質檢—入庫—展示—挖掘分析”全流程、一體化的在線服務。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圖 4 一體化民情數據處理和建庫流程

一庫知天下,一圖覽乾坤。截止2018年5月底,全市12個區縣已入庫涉農人口信息約85萬戶、380萬人。共收集和處理約3050個村的村情信息、2萬餘張民情手繪地圖,初步建成西安市民情大數據中心。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圖 5 村、戶、人信息的邏輯關係

應用效果二:支撐多種業務應用

”民情大數據地圖“系統有移動端、Web端和PAD端。移動端主要面向基層村幹部,對村、戶、人等基礎信息日常更新,收集和解決各類羣衆訴求、定期走訪羣衆等日常工作;Web端主要面向鎮街和區縣幹部,用於民情數據的更新、審覈和管理,以及全面掌握基層各類信息和訴求;PAD端主要面向市級和區縣領導,用於大數據統計分析、宏觀輔助決策,爲領導決策提供信息支撐。

各級幹部結合“駐村聯戶”、“結對幫扶”、日常業務指導等,在督導調研過程中全面掌握、核校民情信息,幫助解決問題,及時掌握信息變動情況、更新數據信息,形成數據更新的長效機制。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圖 6 民情大數據地圖系統的三種應用場景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圖 7 民情概況和村情詳情信息展示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圖 8 移動端民情手繪圖展示和人口信息更新

應用效果三:實現對基層各類民情數據管理查詢

通過地理信息服務總線(GEO-ESB),建立全市統一、開放的“民情大數據地圖”,實現數據的便捷更新和查詢使用,並預留開放的接口,與精準扶貧、平安地圖、移民搬遷和12345便民服務熱線等多領域、多行業無縫對接和數據交換,爲各類業務系統分析與決策提供信息支撐,以支撐“大西安”全流程的智慧應用建設。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圖 9 開放的數據接口從內部和外部支撐各類系統應用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圖 10 以“智慧西安時空雲平臺”爲支撐,搭建民情大數據地圖系統

應用效果四:形成一套基於地理智慧的大數據分析和反應機制

依託GIS可視化等優勢,將人口分類、重點人員、貧困人口、收入支出等信息進行大數據挖掘分析,並將分析結果與地圖結合,進行直觀化的展現。“用數據說話、用數據管理、用數據決策”,爲各級領導提供決策支持,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圖 11 藉助GIS對民情大數據進行分析和展現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圖 12 PAD端爲各級領導提供大數據統計分析、宏觀輔助決策

應用效果五:形成全市統一的爲民服務和羣衆訴求響應處理流程

區縣、鎮街通過民情移動端軟件、熱線電話、短信、意見箱等多種渠道,及時掌握村情民情,並建立了完備的羣衆訴求響應機制。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圖 13 通過移動端和Web端實現訴求的上報和響應

三、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新實踐

目前,西安市民情大數據地圖信息系統已在未央區、高陵區和周至縣進行試點運行。在試運行過程中,基層以“民情大數據地圖”爲抓手,以目標和結果爲導向,找出一套做法,總結一個經驗,服務農村管理建設,實際解決農村管理問題:

  • 豐富民情信息,掌握真實準確民情,將民情圖作爲幹部羣衆“連心圖”;
  • 運用民情中重點人員信息,鄰里矛盾信息,將民情圖作爲農村管理的“和諧圖”;
  • 運用民情中貧困信息,殘疾信息等,將民情圖作爲脫貧攻堅的“脫貧圖”;
  • 運用民情中主導產業及產業發展等信息,將民情圖作爲促進發展產業結構佈局的“發展- 圖”;
  • 充分利用河長路長機制,改善農村環境治理,將民情圖作爲農村環境治理的“環境治理圖”。

“民情大數據地圖”不是一張普通的地圖,而是創新政府服務的新載體、新抓手,是打開政府機關之門,深入基層熟悉村情、民情、企情、社情,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百科全書”,是開展工作的“導航儀”,承載了民情溝通、爲民服務、平安建設、促進發展等諸多現實功能。

爲民解憂解困

區縣、鎮街通過熱線電話、短信、微博、微信、意見箱等多種渠道,及時掌握村情民情,並建立了完備的羣衆訴求響應機制,梳理、督辦、限期辦結。完善羣衆訴求處理結果評價制度,訴求處理評價情況(包括答覆率、解決率、滿意率),作爲考覈區縣、鎮街、部門“民情大數據地圖”工作的重要內容。

鍛鍊幹部作風

以“民情大數據地圖”工作爲抓手,教育、引導幹部走出機關、深入農村,提升宗旨意識和服務能力。促使幹部更深入羣衆,走村入戶,掌握村情、社情、民情的一手資料,從而切實瞭解民生所需所求,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在實踐中運用“民情大數據地圖”,全流程深化爲民服務。

優化服務機制

整合優化基層服務資源,將“民情大數據地圖”工作與“爲民服務代理制”結合起來,將屬於代理範圍的事項,如村民林權、土地、計生、身份證等各類證件辦理;農村合作醫療費用報銷、養老保險等手續辦理;農業信息傳遞、生產技術培訓等事項,逐步納入“民情大數據地圖”信息範圍,實行全程代理、即交即辦、結果公示。

提升治理水平

以“民情大數據地圖”工作爲契機,通過進行大數據的分析和挖掘,分析結果倒逼黨委、政府工作機制改革,轉變決策模式,從而提高服務羣衆的質量和效益。運用民情大數據地圖系統的目的不僅僅是解決問題、總結經驗,更要探究民情大數據地圖應用如何紮根農村、服務三農,進而提出有創新性、前瞻性的基層社會治理新實踐,實現“上面千根線”與“基層一張網”的無縫對接,轉變決策模式,形成“用數據說話、用數據管理、用數據決策”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機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