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透《道德經》第19章,寧可不作爲,也不要瞎動作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爲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慾。

先分析一下這一章比較難理解的詞句。

絕聖棄智:拋棄聰明智巧。這裏的“聖”不是指“聖人”,而是指自作聰明的意思。

此三者:指聖智、仁義和巧利。

文:條文、法則。

屬:歸屬、適從。

見素抱樸:意思是保持原有的自然本色。“素”是沒有染色的絲;“樸”是沒有雕琢的木;素和樸是同義詞。


再來看看這一章的大意。

拋棄聰明智巧,便可以使民得到百倍的好處;拋棄仁義,便可以使民恢復孝慈的天性;拋棄巧詐和貪利,盜賊也就沒有了。這三條作爲條文和規則還不夠,所以另有附加:保持純潔樸實的本性,減少私慾雜念,拋棄聖智禮法的浮文,才能免於憂患。


在這章裏,老子想表達什麼意思,又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啓示呢?

事物的發展都有其自身的規律,都在不斷變化發展的,它並不以人們的意志爲轉移。我們只有尊重規則,按規律辦事,才能得以發展。所謂的“聖人”,只是在某些方面,某些時期,適用了規律,被人們所接受,如果不能與時俱進,勢必會成爲發展的阻礙,成爲禁錮人們思想的枷鎖。

老子主張無爲而治,就是作爲管理者要少些“瞎動作”,寧可不作爲,也不要亂作爲。


“得到”專欄的張瀟雨老師在一門課中說,人類的財富怎麼來的?錢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那些好公司通過自己的經營不斷掙出來的。其實你只要能夠讓那些好公司分享他們掙來的錢給你,也就是說,你長期投資他們,不就能贏嗎?張老師給我們看了大量的研發報告,也講了一些例子,以事實告訴我們:你盯住好公司一段時間之後就能掙錢。

比如說美國總統特朗普他爸死的時候給他留了40億美金,他就各種投資理財,幹得風生水起。可後來他算了一下,如果他不做任何投資,就是老老實實買美國股票指數級基金,今天把爸留給他的這筆錢應該是200多億美金,但事實上今天還是40多億美金,他就是在瞎折騰。

張瀟雨老師給我們呈現了一個非常簡潔的邏輯,就是掙錢的路是一條筆直大道,關鍵是你在一些岔路口跑掉了,你不斷折騰其它東西去了。

你要想做一件事非常簡單,盯死目標去做,人在設定大目標時通常不會錯的,因爲那是你長期思考的結果。我們小時候寫作文都是長大要當老師,當醫生,當科學家,這個目標錯了嗎?沒有錯,只是你在走向目標的過程中不斷偏離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