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朝暮暮,天長地久

65歲的作家龍應臺爲了照顧失智的93歲的母親,移民鄉野,與農漁村民爲伍,朝夕陪伴母親,寫下了這本《天長地久》,這是寫給母親的信,這是唯一能與“墜入沉默的萬丈深淵,在虛無孤獨中游蕩”母親的溝通方式。

讀完這本書,我特別理解了序言中那句話的含義:“人們以爲是我自我犧牲,在菠蘿田和香蕉園的阡陌間行走九個月後,我才知道,那個來自泥土的召喚,是美君在舍予我。”

在這本書中,龍應臺重新定位了子女與父母的關係:我們爲什麼不把他們當成是自己的忘年交的朋友呢?我們只是給予他們物質的需求,短暫的應付公事般的陪伴,卻不知道他們年少時的歡喜以及年老後的真正需求,陪伴,也不僅僅是搬來住在一起,是努力試圖走進他們的內心,是努力把自己介紹給他們,讓彼此心靈貼近,因爲了解更加親近,而不僅僅是內心封閉的義務般的照料。

龍應臺通過母親遺留下來的舊相片,舊報紙,發黃的信和日記,努力還原那個年代,那種心情,就是爲了更好的瞭解母親。

有一種愛,是“我想知道你小時候的故事”,不僅是出於好奇,更是因爲只有那樣我才更加了解立體的你。

在陪伴中,龍應臺對很多事情有了冷靜深刻的分析。

比如愛情。

母親的玩伴香凝在收到戀人的信後,她已從二十歲的紅顏嫣然變爲五十歲的疏發蒼蒼,然而三十年終身未嫁的相守,也只是在接到對方的信後,輕輕問一聲:“卿佳否?”

隔了歲月浮沉,隔了動盪亂世,多少等待、猜疑、迷茫、怨恨不提,只是輕輕一句“你好嗎?”

這就是愛情最美的樣子吧。有些悽美,可是卻讓你一邊心碎,一邊又相信了愛情。

九十歲的老人,事業成功,受人尊敬,有一個從未打開的抽屜,直到某一天,緩緩拉開,裏面珍藏的是一條陳舊的蠶絲手絹。那是六十年前,那個相愛少女的饋贈。打開的那一天,是聽聞她去世。

這是不是愛情?

可如此悽婉,當故事聽聽罷了,如果相愛是遙遙相望又無期,珍藏舊手絹有什麼意義?

還是茶米油鹽醬油醋,爭吵和好在一起的日子踏實。

愛情是什麼?這個千年的話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生命的本質是什麼?

梭羅去森林獨居,一行禪師說要去感知。所以,龍應臺在山居陪伴母親,感受到一天是扶桑開了又合,是頭髮白了半寸,這些就是生命的本質吧:真切感知,珍惜。

怎樣面對衰老?

是像他,一袋子米一樣把自己扔在沙發上,看着電視發呆,還是像她一樣,和朋友小聚聊天喝咖啡、討論文學、外出旅行,甚至在八十歲出櫃,有了自己的女朋友?

是在生命垂危之際,依靠各種器械維持呼吸,還是選擇有尊嚴的赴死?

衰老不僅是無能爲力的挫敗感,更是意氣風發不服老的心態,正如作者所說:我老,我美,我愛!

這不僅是寫給母親的信,是對很多哲學問題的深思,正因爲遠離繁華,在心靈澄澈而又安靜的時分,答案才如此深入我心。

所以,這不僅是一種犧牲,更是一種饋贈:這種深刻的感悟恐怕在忙碌的腳步和雜亂緊張的心靈中無法誕生。

感謝這種饋贈,讓我在無法擺脫的忙亂中,有幸拜讀,有心思考。

即使身陷現實囹圄,仍舊能渴望心有桃花源,但願我能看見遠方的白雲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