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词


小时候,邻村的“关东子”是我们小孩子的梦魇。只要不听话,父母就咬着牙说:让勺(方言:傻)关东子抱了你去!

现在看来,关东子只是智商忘在了五六岁。所以他即使个子高大也不具备攻击性,当然,他也不稀罕抱小孩。

在那个饥饱成问题的年代,他稀罕馒头。

他从十七八岁就去附近各村穿街走巷的要饭。他好像只有一个母亲,智力正常。

他的台词很简单,双手伸出拿着一个麻袋:馍馍!你给了他,他就说第二句台词:满了!(意思是你得用馒头给他装满)不知道这两句台词是原创还是别人教的,他可是记得很准。

忘了哪一天,他又来要饭,村里有人感叹:唉,你说人还不老?勺关东子都显老了。

后来,又有一批要饭的,人高马大,身体健康,而且对馒头很不屑,要钱。

于是我们很怀念关东子。他还是要馍馍,偶尔会忘了第二句台词。

他也老了。

好多年前,忽然听到母亲说,关东子死了。他娘死了以后,他就没人照顾了。

我心里很难过。好像儿时很好的玩伴早逝一样。虽然我从小都不敢看他一眼。

虽然他算不上早逝,可在我心里,他一直就是小孩子。

“馍馍。”“满了!”他这一辈子真够专一,这两句台词,伴了一生,简单的有些苍凉。

天下之大,多少人如蝼蚁,过的就是如此简单潦草的一生。


我上高中的时候,家里拮据。每次回家要生活费,总精打细算,把数目缩减到最小。

每次开口前,心里总有愧疚感:在村里我这个年龄的女孩子,都早去打工添补家用了,只有我还花父母的血汗钱。

小心翼翼说出数目,父母总是说:“够吗?”

“足够!”似乎语气足够坚定才能让父母相信。

“再多给你五块。”

做你们的孩子这么多年,有过叛逆,有过委屈,可是每次想到上面的台词,我就投降了。

我需要的时候,你们总是多给,只要你们有。

你们要什么?是不是也像我当初一样缩减到最低,还是要小心翼翼?

“够吗?”

“足够。”

“我再多给你一点。”

我还记得我们的台词,只是我们要角色互换。


儿子小时候,我工作压力大,对他没有一点好脾气。每次恶狠狠打了他,看他含着泪不敢哭的样子,就被愧疚淹没。

于是我就抱过他来说:以后我再打你,你就说‘不许打人。’(他试了几次,也不好使。)他不说话,只是紧紧搂住我的脖子,哇的哭出声。

我忍着泪问他:你恨不恨妈妈?

他抽噎着回答:不恨。我爱妈妈。

这样的台词我们娘俩似乎说过很多次,很多年。

可是,所谓的很多年,怎么就一眨眼过去了呢?

现在,这个高个子少年每次和我闹别扭后,我俩都不说话。我心里恨得想揍他,却只能冷淡他。

他不再诚惶诚恐的看着我:妈妈,你不高兴吗?高兴的话,你笑笑啊。——他自己的世界足够丰富,他有我不认识的朋友,喜欢我听不懂的外国音乐,玩我觉得丧志的游戏。我已经蜷缩一隅,不再是他的整个天空。

他不再委屈地含泪不语,只要我一个拥抱,他就崩溃到泪流满面。他似乎很坚强,很酷,从不在我面前流泪了,只是他无所谓的样子,更伤我的心。

他不再贪恋我的怀抱,偶尔的肢体接触,他似乎很不自在。

……

忽然就怀念那两句台词。

你恨我吗?

不恨。我爱妈妈。

你还记得吗?冷峻的少年,我真想含泪再问你一遍。


我郑重问你一个问题……

我爱你。

呸,真是无聊。这样的抢答多没诚意。

我傻傻的像个孩子,你就配合我,做我傻傻的玩伴。

我耍赖,你就像长兄一样包容。

我受伤,你借我肩膀。

所有的原因,就是归结为你貌似无聊的抢答:我爱你。

无聊的游戏要假装兴致盎然的玩一辈子,这样的日子才有意思。


一辈子要说多少话?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哪些台词让你念念不忘。

每一句念念不忘的台词,都有让你回味无穷的魔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