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那人間的四月天》等讀書雜記


這兩天看完了林徽因的《你是人間的四月天》。說實話,感覺不是很看得懂。

她的散文,感覺語言囉嗦而拗口,看得很費勁。有時候,一句話得品好幾遍,才能明白意思。中間若間隔開看的話,就忘了前面的意思了。

詩歌部分,純粹一首也看不懂。看到第二句把第一句就忘了。

只有幾篇小說,寫平凡人事,還看的挺溫馨。

不知道是作家的文風,還是當時時代的語言風格。總之,看的感覺不是很流暢,沒有留下什麼深刻印象。

不過,還是可以作爲消遣書,和睡前枕邊書,看的很放鬆。

更大的可能,還是自己的閱讀鑑賞水平低,欣賞不了名家作品。需要繼續提升閱讀水平。

最近看了好幾本書,都是似懂非懂不大懂,像《西藏生死書》、《漢書》、《魯迅小說集》。

《西藏生死書》中描寫了亡靈死後,投胎轉世前的經歷,其中,頗多恐怖的地獄情景。

但在這描述之後,緊接着又說,這些情景都是亡靈根據自己生前的業力想象出來的,幻化出來的,並不是真實的。

這就是人們所說的,“萬法唯心造”吧,它還是教育人們,生前要行善積德。

《漢書》,歷時一年多,每天早上一個小時,慢慢讀完了。

這次讀的版本是沒有譯文的,只有原文和註釋,大部分能看懂,個別的看不懂,也不求甚解,就放過去了。

讀完,沒什麼太深的感覺。因爲,歷史是一種事實和真實,它真實地發生了,你只能看着它。

唏噓感慨好像也沒多大作用,歷史上很多類似的事件,如對富貴,榮華,權力的追求,一如既往。智慧的,愚蠢的,都繼續在上演。

歷史其實就是人性。

《魯迅小說集》,文筆簡練,對寫作很有幫助。

重讀很多作品,很有感觸。像《阿q正傳》,《祥林嫂》,《故鄉》,《社戲》,《狂人日記》,《藥》等。

《孤獨者》中,文章主人公“我”,去看魏連殳的時候,提的是我家鄉的特產——聞喜煮餅,看了很有親切感。

對於名人也知道、或者喜歡我們的家鄉特產,很驚奇。原來聞喜煮餅很早就是地方名產了。聞喜煮餅也是我很喜愛的食物。

讀到魏連殳之死,引發了我對死亡的思考和緊迫意識。我覺得人在年輕、精力旺盛的時候,還是應該及早修行,看破死亡的真相。

否則,一旦真正面臨死亡的時候,人已經沒有精力去了悟死亡的真相。可能會帶着此生的一些東西進入到未知的輪迴中。

修行要趁早。

以上,算是我讀這幾本書的心得。

這些書,雖然似懂非懂,但還是從前言,一直到書的最後一個字,完整的讀完了。好像有點強迫症,不完整讀完,就無法罷休。

每天坐在桌前,堅持讀書,即使不能全懂書的內容,也感覺出了讀書的妙處。讀書有靜心的作用,可以讓心安靜下來。

佛家的咒語不是也是由一些毫無意義的字堆積起來的嗎?所以,讀不懂的書,我就當唸咒語,確實有靜心的效果。

另外,書到今生讀已遲,今生這麼泛泛的讀,就算爲來生打個基礎吧。

讀過的書,基本記不住,全忘了。大多是,翻到第2頁,第1頁就忘了。整本書讀完,也不知讀了些啥。

好像讀完了也沒什麼用。讀書有用固然好,但過於追求有用,就會陷入功利的執着。

讀書也可以純粹就是享受。閒着也是閒着,看看書打發時間,享受享受,也挺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