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透《道德经》第21章: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

道与德的关系,体现了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孔:大。容:形态。“道”是无形的,它必须作用于物。通过物这个媒介,“道”得以体现,而所显现于物的功能,称之为“德”,“道”因“德”而显现于物质世界,这表明了“道”与“德”的关系。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大德者的动顺从于道。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恍惚,好像若有若无的样子,不可指明。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象:迹象,形可以见到的,成物;气不可以见到的,成象。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窈兮冥兮:深远暗昧,窈:微不可见,冥:深不可测。精,指微小的原物质,微小中最微小的,体现了朴素的唯物思想。

其精甚真的意思是,这最微小的原质是很真实的。

陈荣捷先生说,就哲学而言,本章是全书中最重要的一章,“其精甚真”这一句形成了周敦颐《太极图说》的骨干——无极之真,二五之精,这也是新儒家形而上的基础。

信:信验、信实。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众甫:成物的开始。以阅众甫:以观察万物的开始。此:指“道“


译文

大德的形态,是由道所决定的。“道”这个东西,没有清晰的固定实体。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其中却有形象。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其中却有实物。它是那样的深远暗昧,其中却有精质;这精质是最真实的,这精质是可以信验的。

从当今上溯到古代,它的名字永远不能被消除,依据它才能观察万物的初始。我怎么知道万物开始的情形呢!是从“道”认识的。


解读

本章和第十四章一样,都是描述形而上的“道”,形而上的“道”,恍惚无形,但在深远暗昧之中,确是有物、有象、有精,其中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精,这就说明了道的真实存在性。

在老子看来,伟大的德能包容万物,并能契合自然的法则——道。只有德才是最无私,最值得依赖的,它也是万物接近于道的媒介,拥有了德就会有很强的亲和力、传递力和凝聚力,而德越醇厚,这些力量就越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山、大河、大海之所以能称之为大,是因为它们既具有巨大的容量,又有兼容幷包的气质,同样,一个大气、大度、大量的人,才能称之为“大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