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到底有沒有出路?


看到有人貼出自己的翻譯作品,我就禁不住湊上去問:給多少錢啊?顯得我這人很財迷,別人明明在宣揚語言的藝術,我卻在問她掙了多少錢。

剛入行的翻譯往往會有一種新奇感,但凡譯作被錄用了就高興得眉飛色舞,也不管費用少得可憐,碰到有的客戶還會要求你改稿,橫改豎改,最後那個客戶看不下去還是親自動手,改得面目全非。

我這裏從不要求別人改稿,因爲我覺得既然你都交上來了,就說明你是斟酌過的,再讓你改也改得好不到哪裏去,白白耽誤時間。但是那小妞是真的用心,一篇時尚新聞稿,反覆推敲,斟酌用詞,雖然最後還是讓客戶徹底改頭換面。

在所有的商務稿件中,時尚新聞稿是最難譯的一種,區區幾百字,對於一個生手來說,有時可能就要耗上幾小時的功夫,更不要說那種讓你完全懵圈的,幾小時恐怕也憋不出一個字。

但是在有些人看來,越是有挑戰越是迎頭而上。想想翻出來華麗麗的也覺得很美,就是給的價格不太好看,似乎與付出的不成正比。你若是願意潛心靜氣地專門研究時尚稿,或許可以越翻越順手,但那也需要歷練一段時間。但是這種歷練由於需要經歷一些苦痛,比如絞盡腦汁地苦思冥想,並且在經濟上得不到任何回報,所以大多數人容易半途而廢。

前兩天我看到某個公衆號在招聘原創作者,按照它上面的說法,只要你肯好好幹,一個月是可以掙到一兩萬的。這聽起來是非常吸引人的,因爲大多數想通過寫文章賺錢的人不會是高薪者,你月薪兩三萬、五六萬也就不想去替別人寫文章了,當然寫給自己看,自娛自樂是可以的。雖然我不知道掙到一兩萬的工作強度如何,但我認爲肯定屬於鳳毛麟角。

很多翻譯類的公衆號也一樣對外宣傳,只要你肯努力一個月賺一萬不成問題,但實際上絕大多數情況下是賺不到的。但如果我說五六千、七八千,那個聽起來似乎就不值得爲之奮鬥了。所以那些口譯類公衆號看起來更容易叫人喜歡,一想到做幾小時就能入手好幾千,大家都兩眼發光,沒人會想這活哪裏來,市場需求有多大,另外我的競爭對手都是些什麼人?

回到翻譯問題上來,一開始總是氣餒的,尤其是速度老是快不起來,再加上一些完美主義傾向,就會讓翻譯過程猶如蝸牛爬行,緩慢而艱難。照這樣下去要到猴年馬月才能靠翻譯掙錢呢?答案是翻譯本來就不怎麼掙錢,如果你很想要錢,又有其它能掙到錢的本事,那還是趕緊該幹嘛幹嘛去吧。

如果是出於愛好,就像如今成千上萬搞原創的寫手一樣,你倒是不妨嘗試一下,我不覺得做翻譯會比做原創更難掙錢,只不過到了高階比拼時,原創有個最大的優勢就是靈活度更高,可以針對本地市場專門創作,運氣撞到天花板也許有機會出頭,辦成大號,通過接廣告多掙一些錢;在這點上翻譯顯得比較low,弄來弄去都是教你如何翻,你一看那個版面就沒有搞原創的高大上,人家都在談什麼情懷,寫人物稿,發掘生活中的新鮮事物。唯有翻譯的那些公衆號,永遠都像在往爐子裏添加柴火似的,急於要給出一點乾貨。

但問題是究竟什麼纔是乾貨?就拿上述的時尚新聞稿來說,我可以提供一些服裝類名詞的譯法,但一大堆名詞如何取捨這是對添柴的人的一個極大的考驗。而且就靠背出來效果也不佳,還是需要多翻多總結,另外,悶頭翻也不是好辦法,因爲你不知道自己翻得對不對,你需要替一些正規的企業去做翻譯,然後看看對方如何反饋。你也必須給自己壓力,事實證明那種每天翻一小段是沒有多大幫助的,你需要大段大段地翻,給自己設定時間,把自己折磨得嘔心瀝血才能看出效果。

我最近在翻的這套時尚系列其實相對於新聞稿要簡單一些,語句上不用像寫廣告文案一樣經過精心修飾,只需要把具體的服飾描述清楚就可以了。它的難點在於,由於年代久遠(十八世紀),有些細節需要考證。翻譯這樣工作你要看對方是不是用心,就看這些地方就知道了。懶得查,隨便碼幾個字上去,這就純粹地是靠碼字掙錢了。爭分奪秒,就怕查一下浪費了自己寶貴的時間,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就是被少算錢了。

有人會說,那是因爲翻譯給的錢少,確實不無道理,但是給錢多就一定用心嗎?我看也未必。況且文字工作有多少是收入高的?原創寫一篇人物稿也需要查證大量資料,稿費又能有多少呢?

翻譯的稿費確實有必要提升,但是再怎麼提升也總歸不可能與那些創造商業價值的工作相提並論。不過靠翻譯養活自己,尤其是在二三線城市並非完全沒有可能,當然,也可僅僅作爲一項副業;另外你需要開拓思路,我之前寫過一篇《做更好的傳播者》,即將翻譯放入傳播的大框架,多想想怎麼樣創作更好的內容,從原創那裏借鑑一些方法,讓翻譯變得更加靈活。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你的心有多大決定了你的舞臺有多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