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們擇偶的標準是什麼

這個問題原本應該由男人來寫,但估計他們不會寫,今天才發掉《女性權利辯護》那篇文章,砍柴書院的一篇《她結婚41年無性無愛》就跳了出來,寫的是魯迅的原配朱安,說的是女性不要爲了不愛你的男人浪費青春。

作者把不愛歸因於朱安沒讀過書又裹了三寸金蓮。一看就知道是個女性作者。恰巧我之前也讀過一篇關於朱安的文章,雖然不知道那篇是不是男性作者寫的,但是它非常直接地指出魯迅一眼看到從花轎上走下來的新娘——身材極其矮小,就已經對她徹底失望了。



這纔是男人的視角——以貌取人,如果朱安是個美女,哪怕大字不識,哪怕愚昧守舊,那都不成問題,魯迅很有可能捨不得把眼睛從她身上移開,對她一見鍾情。身爲女子而不美在很多男人看來簡直是種罪過。再溫柔似水也沒用,但假如生得美,溫柔就是加分項。

既然大文豪、思想家也如此(我還可以舉出很多例子來),那麼,我們差不多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外表是一大要素,甚至是最重要的,第一眼對你沒好感,即便你有再多的閃光點對方也沒興趣瞭解。只是我後面會提到這是不夠明智的。

不過,接下來一個問題就是,許廣平是美女嗎?好像算不上,那魯迅怎麼就看上她了呢?因爲她有文化?這又和上面的邏輯矛盾了,上面我才說過只要是美女,沒文化也無所謂,那麼反過來說是不是長得不美,有文化也“有所謂”呢?當然值得一提的是,文化作爲加分項是很發揮作用的,尤其對於魯迅這樣的知識分子,太太知書達理是很長臉的。



這裏就要提到第二條法則——青春無敵。在很多男人看來,一個比自己年輕許多歲的女子,她的青春足以彌補相貌的不足,當然,也不能太醜。這一條從純生物的角度來看是合理的,因爲年輕的女人更能生。

總之,朱安的悲劇在於她實在一點也不美,又沒有佔到年輕的優勢,最終,無性無愛,孤獨終老幾乎是註定的。不過時代不同了,我又聽到了一些新的標準。

比如我早些年聽某男士對我說,那些一個月只賺兩三千,工作又不穩定的女人不能要。放在現在大概是四五千,因爲在他看來這明擺着賴上他,娶了這樣的女人壓力山大。以他的這番話可以推論出,女人必須有穩定的工作,收入也能在家庭收入中佔到適當比重,兩個人共同打拼。

現在的男人比起舊社會的男人又更進一步,不單單要年輕、有幾分姿色——這是標配,還要能分擔他的壓力,說這種話的男人有的還高舉着“自由民主平等”的旗幟,其實只不過爲了掩飾自己能力不足、缺乏自信。因爲改明兒發了筆橫財,他立馬就把這套“自由民主平等”的論調拋到九霄雲外了。這時候他想的就是讓你趕緊辭職,在家生兒育女,打理家務,尤其是當你賺的錢還不夠請保姆。

說到底,在許多男人眼裏女人只是個賢內助的角色,幫他分擔養家的壓力,替他打理家務等等,女人可以有工作,但不能有事業,工作是那種把錢拿回家其餘就不再考慮了,事業是成天到晚心思都放在工作上,這兩者完全不同。



所以,從擇偶的標準上來看,我們就會發現還是趨於動物本性的,先從外表上看是否能激起性慾,我們看動物世界也會發現動物們比拼姿色以博得對方的好感,下一步才能進入交配階段。一隻小熊貓碰到一隻老熊貓,老熊貓熱烈地追求小熊貓,小熊貓嫌棄地跑了。

但是動物畢竟是動物,動物界的弱肉強食憑的是體格健壯,但體格並不是人類取得成功的唯一標準。當然,體力是不容忽視的,但與此同時人類還要依賴於腦力,而一個人是否聰明有一部分取決於遺傳,有時甚至遺傳佔到很大的比例。

所以在擇偶時一味地看重外表是對後代的不負責。一個女人貌若天仙卻毫無頭腦,那你就要冒一定的風險,你的孩子有可能也像她一樣,智力的遺傳從科學角度可能不是兩者取平均,比如你智商180,她智商80,最後你們的孩子折中130。即便真的如此,那還是把你的整體智力遺傳水平拉低了,但我並不是說智力就真的那麼重要,因爲對於一個智商80的人來說,180超出了他的理解範圍,最終夫妻感情不睦,對於後代也會產生不良的影響。

大多數男人都希望自己的後代可以“光宗耀祖”,靠顏值光宗耀祖的畢竟是極少數,因爲人生來是不平等的,你可以給他很好的物質基礎,但假如給的基因不大好,那麼你可能就要加大投入,別人一下子就考上了國內的名牌大學,你的娃考不上只能出國留學,讀了兩年掛科了還得繼續砸錢,好不容易買到了一個文憑,接下來進入職場如何還不知道呢,也許仍舊是拼不過一個高智商的“土特產”。

但是我上述的論調其實有失偏頗,因爲智力不是決定性因素,還有別的許多因素,比如性格、毅力、開創精神、創造力等等。就像馬雲智商一般,但仍舊成爲了傳奇商業家。這裏面有一些是後天的,由於母親對孩子的成長起到很關鍵的作用,所以擇偶時還是不能單一地以貌取人。

不過,一味地強調遺傳基因又容易陷入另一個極端,粗暴地把一些不具備優秀的頭腦或健壯的體格的人劃分爲劣等人種。如果我們每個人(不單單是男人)在擇偶時都對這些條件進行苛刻的審視,那麼勢必造成種羣的單一化,比如都是肌肉發達的,都是高個頭的,或都是高智商的,單是想想也覺得有點恐怖,事實上這也是不可能的。

比如你假如是個矮個,你就會有意識地找高個,倒並非總是出於優化配置的想法,人的天性會尋求自己所缺失的東西。另外,一些特質的重要性因人而異,你已擁有的東西往往不會看得太重,這也是爲什麼一些美女願意嫁給有錢或有才的醜男人,哪怕她知道自己的美貌很值錢,但如果再找個顏值高的男人又如何體現出自己的價值呢?寧可拿自己的優勢交換對方的優勢,再說就因爲對方醜才格外凸顯出自己的優勢。



據說以前張藝謀去物色謀女郎,發現漂亮的女孩越來越少,於是感慨都是因爲美女們嫁給了煤老闆。我不知道這個傳言的真實性如何,但是美女爲什麼不多爲自己的後代考慮呢?原因當然有很多,比如金錢的誘惑性太大了,自己還顧不上哪裏顧得上後代,可是我認爲還有一個原因,從小美到大的人體會不到從小丑到大的人的自卑,就像越是有錢的人越是對錢看得輕一樣,他沒吃過沒錢的苦頭。

有點扯遠了。所以就像市場調控不能總靠人爲手段,物種的繁衍也不能基於純粹的理性,而要向着多樣性發展。可是自私自利的人類如何能擺脫理性的眼光呢?就是靠上述提到的認知上的差異,還有就是在我們每個人的血液裏流淌的動物性,也就是文首提到的以貌取人,青春無敵,這些近乎於本能的心理反應可以攪亂理性的判斷,當然,並不能徹底抑制理性,不然也就不會有優勝劣汰適者生存一說了。

總歸有那麼一些遺傳特質是不容易被擇選的,一些無法適應生存或劣勢大於優勢的人最後會被逐步淘汰,但這完全是自然選擇的結果,而不能簡單地以人爲規定的方式來劃分優劣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