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對愛情的認知吧

最近看到一篇記錄薩古魯對於浪漫的觀點的文章,再次刷新了我對愛情的理解。那篇文章一開頭就驚到了我:

當你可以和整個世界發生愛情的時候,爲什麼還要只愛上一個人呢?

隱隱約約地似乎也感覺到,把愛限於一男一女之間,實在侷限。由此,我也想到了最近對愛情的一些新認知——愛情這個東西,這大半年時間也一直有在思考。所以以此爲契機,分享下我的發現。

【一】愛,一種上癮依賴

我相信現在絕大多數正在談戀愛的人,他們口中所謂的「愛」只是一種上癮依賴——本質上,把對方看作填充自己內心的空虛與不完整感的工具,以爲ta能解決自己的所有需求。於是,對對方的期待產生了,要求產生了。自然地,當對方沒有滿足到自己的需求時,衝突便產生。

這種模式下的戀愛,便會出現這些很常見的現象:你要爲我做XXX,要對我負責,沒有你我活不下去,去哪都要在一起……

我們當中,幾乎每個人隱藏的心理噪音都是恐懼與不安,總是有一種隱隱約約的匱乏感,所以,尋求滿足與自我感是很多人一生的使命。很多人所追求的財富、名利、成功,其實都是爲了證明自己的存在,滿足小我。絕大多數的愛情也都是如此——我們誤以爲它能把自己從恐懼或匱乏感中拯救出來,因爲愛情的感覺實在太美妙了,它似乎一下子讓人感覺圓滿與幸福。

但不幸的是,這種情況下,滿足感還是來源於外在。而外在的東西,都是脆弱的,真正的救贖永遠是內在發生的。內心的不安全感,只是被深深地埋藏在了幸福的表面下。那些,與其說是愛,還不如說是一種上癮依賴。

《當下的力量》說到

無論你沉溺於什麼——酒精、食物、合法的或非法的藥物,或者一個人,你都是用某些東西或某人來掩蓋你的痛苦。這就是爲什麼在開始的激情過後,在愛情關係中總留下那麼多的不快樂和痛苦。

每一次沉溺上癮都是這樣的。每一次沉溺都會達到一個點,在這個點上,它不會再對你有效,這時,你的痛苦就會比以前更爲強烈。

這種痛苦,相信很多人也都經歷過吧,例如失戀,那種痛苦簡直撕心裂肺。但其實,真正造成痛苦的不是關係,而是你內在的不安被激發出來罷了。

【二】真正的愛

既然那不是真正的愛,那怎麼樣的纔算是呢?

1. 先跟自己戀愛

首先,愛一定要建立在對自己完整的認知之上,清楚自己的心理模式,清楚自己的懦弱,清楚自己的小我,最好是要能超越思維,觸及到真我(純意識)的維度。否則,所謂的愛情都只是逃避自己內在痛苦的藉口罷了,只是暫時性的麻藥。就是說:你要先跟自己戀愛,才能更好地跟別人戀愛。

2. 真愛沒有界限

當真正觸及到意識的深層時,便會感覺到與萬物的聯結,心中揚升起一種大愛——跟萬物都發生戀愛了。路邊的每一寸雜草,每一朵小花,每一絲陽光,每一縷微風,都能讓你從中感受得到上帝的存在(姑且稱作上帝好了),單單存在本身就讓你十分喜悅,這種狀態下的滿足,甚至不會像絕大多數愛情那樣只是短暫的一陣子。相比如何美妙的愛,兩性之愛似乎有點侷限。

薩古魯的那篇文章就說到,每當談到「愛」/「關係」這些詞時,我們總是很容易聯想到男女之間的感情。那個本質上只是兩個身體的參與,是荷爾蒙激發的,而且前文說過那也不一定是真正的「愛」。真正的愛,是超越荷爾蒙、超越性別的。「不斷從性別的角度去看待人,這是一個必須從世界上消失的問題」。只要內心敞開,我們和每一個人、和萬物都能發生深層的關係,這種關係不一定要建立在身體的接觸上。男女之分只是表面的,在內在層面,我們並沒有區別。

所以,他說:靈魂無需伴侶。是的,我們的內在——在那個超越了邏輯、思維、情感的層面, 一直都是完整無缺的。讓人感覺再好的愛情和其他友情、親情,都只是發生在身體、思維和情感上,如果有覺知的話,或許終將會感覺到那是侷限的。

那麼另一個問題來了:既然我們與萬物都能「相愛」,男女之間的愛還有什麼意義呢?

異性之間的吸引,是因爲荷爾蒙,那最初是關於身體的吸引——因爲在身體上,我們永遠都不是完整的,對二元終結的渴望讓我們自然對異性有所渴求。換而言之,異性最初是可以滿足我們表面的性的需求。其次,男女結合是一種世俗責任,以完成繁育後代的義務。但無論怎麼說,異性所能滿足的只能是一些表面層次的東西,更深入的,就無濟於事了。

【三】愛情新模式

所以,要怎麼正確看待男女間的愛情呢?

首先要清楚,關係本身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真正能解決問題的永遠只有自己。

其次,可把這段關係看作修行,看作一次提升與成長的良好機會。因爲,在愛情面前,我們很容易失去理智,更傾向於以小孩子般哭鬧的方式來隱晦地表達自己的不滿,更能輕易暴露出本自己的弱點,暴露出深藏在內心深處的恐懼與不安,暴露出自己舊有的思維慣性模式。這些雖然很痛苦,但也是一個很好的鍛鍊機會。

《當下的力量》裏面就提到過一種開悟的愛情關係——把愛情當作一種靈脩的實踐,彼此互相鼓勵和促進。

例如,當你感到妒忌與很重的防衛心時,請把覺知帶進來,觀察自己;當伴侶因無意識作出一些情緒化的行爲時,放下所有的批判,不要把ta的本來面目和無意識行爲混淆起來,同時幫助ta去認識自己的無意識;「學會在不責備對方的情況下表達感受,學會用一種開放而非防禦性的方式去傾聽」。

於是,慢慢地,你們不再輕易被自己舊有的思維和心理認同,痛苦之身也逐漸得到瓦解,於是,真愛來了——這種愛,不再是互相之間的上癮沉溺,而是「相互反映彼此內在深層的愛。那份愛來自於你與萬物合一的瞭然,這就是沒有對立面的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