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幻花開知何處

在《夢幻花》小說開頭的部分,作者東野圭吾一口氣講了四個悲傷的小故事,第一個是瘋子在大街上殺人,第二個是少男少女短暫的初戀,第三個是年輕歌手跳樓自殺,第四個是自殺歌手的爺爺被人殺害於家裏。

這四個小故事都只講了一半,作者就故意停下來不講了,完全看不出這四件事有什麼內在邏輯關係。就像一塊完整的拼圖被拆散。

愛好推理小說的讀者,比如我,憑多年閱讀經驗堅信,這四塊碎片之間肯定會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並且最終一定會被拼成一個整體,可是,時機未到,只能耐心等待。

上次我們講到了自殺歌手的表妹、女大學生梨乃,把爺爺生前拍的黃色花照片發到了博客上,很快收到了一封郵件,警告她趕快刪掉照片,否則會大禍臨頭。梨乃嚇得把博客都註銷了。一朵小小的黃色花,究竟隱藏着什麼樣危險而可怕的祕密呢?至此,作者成功地調足了我們的胃口。

我們繼續講下去。爲了解開黃色花之謎,梨乃和發郵件的陌生人見面了。當然,見面之前,梨乃心裏依然充滿了恐懼和猜測,萬一陌生人是個壞蛋怎麼辦?於是梨乃把見面地點定在一間熱鬧的咖啡館,萬一陌生人圖謀不軌,自己可以大聲喊救命。

陌生人是個中年大叔,一幅精明強悍的模樣,自稱叫浦生要介。他毫不客氣地警告梨乃,如果發現了那花的種子,一定要第一時間通知自己,或者把種子統統扔掉,否則將大禍臨頭。

看到這裏,我終於可以鬆口氣,洋洋得意大叫一聲:哎喲,這半天可憋死我了,原來他們倆都姓浦生!

是的,小說開頭四個小故事中的第二個,初戀悲劇的男主蒼太,和現在出場的這位霸道大叔,是同父異母的兄弟。

至此,滿地亂七八糟的拼圖碎片,其中的兩塊終於開始慢慢靠攏了,在茫茫迷霧裏瞎子摸象般亂轉悠的讀者,不由得精神一振,趕緊繼續看下去。

第二天,梨乃拿着名片,在小巷子裏找到了要介家,要介不在,梨乃只見到了弟弟蒼太。兩個初次見面的年輕人,出於禮貌,互相敷衍了幾句,弟弟卻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哥哥明明是警察,可是名片上卻自稱自己是植物學家。

晚上哥哥回家了,弟弟鼓起勇氣詢問:哥哥你爲啥要假裝植物學家騙人?哥哥不僅不回答,反而用一貫粗暴的語氣,警告弟弟少管閒事。弟弟又生氣又無奈,去詢問母親,母親臉上的表情僵硬而古怪,勸弟弟不要誤解家人,要做個聽話的好孩子。

多年過去,此時的弟弟已經不再是當年幼稚的中學生,而是核能發電專業的研究生了。聽到這種哄小孩的廢話,自然非常生氣,不由得想起了當年在牽牛花節上的隱痛,曾經被家庭成員莫名其妙集體排斥的心理陰影再一次襲來。

弟弟因此下定決心,要查清哥哥撒謊的真相。這種決心,就像梨乃要憑自己的力量查出殺害爺爺的真兇一樣強烈。於是,兩個原本陌生的年輕男女,就這樣成了志同道合的業餘偵探。

梨乃的表哥雖然自殺了,樂隊並沒有解散,還招了新人,到處演出。有一次,看演唱會的時候,蒼太無意中發現舞臺上的電子琴樂手,就是十年前自己的初戀情人孝美。蒼太激動萬分,好不容易等到演出結束,立刻衝到臺上,恨不能當衆把孝美抱在懷裏,一解多年相思之苦。

孝美呢?卻一口咬定不認識,認錯人了,一邊擺出冷漠臉應付,一邊收拾東西走人,當天給樂隊發來一封辭職信,從此之後就像一條魚消失在大海深處,再也沒出現過。

連梨乃都懷疑蒼太也許真的認錯人了,可是蒼太自己明白,怎麼可能認錯呢?一雙像貓一樣微微上挑的大眼睛,皮膚細膩得像瓷器,多年來一直沒有變,千真萬確,那就是自己的初戀,刻骨銘心魂牽夢縈,怎麼可能認錯?

孝美,這個兩次出現又兩次像流星一樣突然消失的神祕女孩,可能擔心暴露真實身份,所以用了假名字。

至此,滿地亂七八糟拼圖碎片中的第三塊,也開始向中心慢慢靠攏了。小說開頭四個小故事裏提到的衆多人物,彷彿隱藏在海底的冰山,一個接一個浮出水面重新出現了。

最神祕的是哥哥要介,他明明是安全局警察,卻從來不穿警服,西裝筆挺,到處奔波打聽,除了梨乃,還約了一個又一個人見面,包括梨乃爺爺生前的同事、調查爺爺死因的地方刑警。每一次見面,他都絞盡腦汁,遠兜遠轉,陰陽怪氣,試圖從別人的嘴巴里套出對自己有用的消息,卻不肯把自己的祕密透露絲毫。

同時,蒼太和梨乃這兩個業餘偵探,憑着年輕人的熱情,以及無知者無畏的莽撞,拿着黃色花的照片,也在到處亂闖亂打聽。經過爺爺同事的介紹,他們找到了一傢俬人牙科醫院。

牙醫是個很有意思的老頭,本職工作不感興趣,祖傳私人醫院到他手裏,生意冷清,房屋破舊,他也不管,卻把所有精力都放到了牽牛花上,在醫院頂樓上種了幾百盆各種各樣的牽牛花。狂熱的愛好,孜孜不倦的鑽研,使他成爲了日本牽牛花界的公認的專家。

牙醫看了梨乃手機裏的照片,認出來那神祕的黃色花是一種變異牽牛花。自然界的牽牛花色彩繽紛,唯獨沒有黃色,黃色牽牛花是通過人工培育、基因變異而形成的,極其罕見,號稱夢幻花,如夢般虛幻之花,江戶時代就已經絕種。牙醫同時警告兩個業餘偵探,千萬不要去培育、去尋找夢幻花,如果硬要追尋的話,會招致自身毀滅。

這些話讓兩個年輕人不僅打了個寒戰,太可怕了。至此,各條線索,各種暗示,都指向了那神祕的黃色花,可是夢幻花和爺爺的死有什麼關係呢?爺爺死的時候,夢幻花已經凋謝了,兇手爲什麼還要把花盆偷走呢?一朵花怎麼能毀滅一個大活人呢?問題越來越不可思議,案子越來越撲朔迷離,兩個年輕的業餘偵探的智慧與耐心,都受到了嚴重挑戰,他們苦苦思索,沒頭蒼蠅一般掙扎,所有的努力都成了無用功。這可真令人絕望。

作者東野圭吾始終保持着舒緩的筆調,慢吞吞地節奏,不緊不慢東拉西扯,彷彿一個經驗豐富的釣魚老手,胸有成竹地將長長的絲繩一會兒放鬆一會兒收緊。我們雖然知道魚兒最終是跑不掉的,可是,隔着深不可測的水面,我們看不清楚究竟是哪條魚會上鉤,而且,越是着急,越要壓住心裏亂跳的小火苗。這種鈍刀割肉般的精神折磨,痛並快樂着,恰恰是看推理小說的精神享受。

不得不承認東野圭吾是傑出的推理小說專家,他擅長不動聲色地將讀者玩弄於股掌,再聰明的讀者恐怕這時候也會被整蒙圈。雖然一時半會猜不出謎底,但是這個思索的過程,依然感覺非常過癮。

注:本文是《夢幻花》讀後感系列之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