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性與神性

【一】

人類,與其他動物不同之處在於,它除了擁有生物性,還具有對神性的嚮往。

生物性,讓他很容易滿足於基本的吃喝住行,讓他放縱;神性,又讓他往往以此爲羞,壓抑自制。

對神性的追求,似乎大部分都是要違反生物性的。絕大多數的人類都處於這兩者之間的中間態,因此掙扎不斷——完全的生物性/神性,都不會掙扎。

完全的生物性,是落在思維之下,不會對生活有任何思考,完全以當下的生存和滿足爲根本目的;

完全的神性,是揚于思維之上,不再侷限於思維和大腦,超越了邏輯和理性,對世俗的一切都有清晰的認知,也不再爲生物性帶來的各種感官誘惑而所動。

人類,以生物性爲起點,因爲文字、語言的出現而開始有了想象力,有了虛構的故事和概念,擁有了邏輯思考的能力,產生了理性思維,漸漸地與神性發生了聯繫。如何在這兩者之間進行平衡是他一生的主題,也是社會要解決的一個大問題。於是,道德便出現了——絕大多數的美德,都只是包裝着神性封面的生物性罷了。爲了解決本性的自私,道德提倡樂施分享;爲了解決本性的懶惰,道德提倡勤勞工作。表面看上去很優秀很神性,但仔細分析,本質往往不會發生變化。

【二】

那這麼說來,生物性與神性是完全對立的嗎?並不是的,這兩者其實有着緊密的聯繫——生物性的背後,就是神性的體現。大自然的至所有自然事物,都是某種更偉大的力量的體現。這裏用瑜伽作爲例子。

之前看到過一篇文章說,動物,代表者一種原始的蠻荒能量,它沒有被駕馭、以本來面目存在;而另外一種則是文明過的能量,它讓我們成爲有教養的人類,形成文明的社會,而這就類似於神性的作用吧。

一個是文明,一個是蠻荒。聽上去似乎前者更好。但實際上,文明的同時也意味着世俗,蠻荒則充滿着靈性、神性和未知的神祕。而瑜伽,就是連接這兩者的橋樑——通過很多模仿動物的體式,把我們重新帶回到神聖的原始能量場中。

//人有着超越動物的靈魂,但是歸宿是要回歸動物的身體;而這兩者之間的連接就叫做瑜伽。以動物之身悟天道與宇宙相連,這就是你有幸結識瑜伽的終極。//

要想悟天道,唯有迴歸自然,但又不能僅僅停留於自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