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4-15晨間日記

今天是什麼日子

起牀:
就寢:
天氣:
心情:
紀念日:

任務清單

昨日完成的任務,最重要的三件事:
改進:
習慣養成:

周目標·完成進度

2019年計劃:熟練背誦《武志紅的心理課》中今日得到的340篇短文。

每天完成不少於1-2篇;

背誦程序:  每天覆現1次,連續7天;第十天時復現1次;每月復現1次,連續5個月;一年時,復現1次。(復現:通過語音輸入的方式進行文字默寫)。

習慣養成:用14倍重複力量,去踐行艾賓浩斯的記憶規律,去見證世界第八大奇蹟——複利法則。

【今日複習】:10篇。

【今日新拓】:1篇。

【進度反饋】:共340=成43+餘297篇。

【今日反饋】:今日(未完成)任務


學習·信息·閱讀【43】

【十一】4.羅森塔爾現象。

①在童年的時候,我們從父母等養育者主導的主導經歷中總結出了一些話,因爲自戀的心理機制,這些話就預言了我們的未來的人生,這就是權威期待力量。

②權威期待的力量在心理學上有個專有名詞叫做皮格馬利翁效應,也叫做羅森塔爾效應。

③自我實現的預言,源頭很可能是權威對我們的期待。

【十】14.自我的疆界和力量。

①自我的疆界,就是一個人的自我能夠伸展的空間,它和掌控感有很大的關係。當你感到,到了外部世界,你失去掌控感,就會縮小疆界。自我的疆界的根本是一個人對外界的敵意的感知,自我的疆界太過小的時候,就意味着,你覺得外部世界是不友好的。

②自我力量的大小,似乎是不太可能改變的因素,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一個感知,未必正確。

③在關係中,自我力量大小是我的事,自我的疆界則取決於對你,也就是對整個外部世界的感知。如果你想要幫助孩子擁有廣闊的自我的疆界,就可以從和孩子建立親密關係開始,因爲父母是孩子最初的你,是孩子面對的最初的外部世界。

【九】24.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

①驅動我們做事情有兩種動機,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以內部動機爲主的人使用的是內部評價體系;以外部動機爲主的人使用的是外部評價體系。

②使用內部評價體系的人更在乎自己的感受,使用外部評價體系的人更在乎認可、評價、金錢,或者數據等等。

③在使用外部評價體系的時候,誰控制着評價標準,誰就可以控制你。

【八】34.全神貫注時,感應就會發生。

①心裏沒有孩子或者心中沒有住着誰的人,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和孩子和他人建立心心相映的關係,辦法就是全神貫注的和這個人在一起。

②全神貫注與“我在所以你存在”是一個意思,當你全神貫注的帶着愛關注我時,我就感覺到了你的存在,同時我也覺得我存在,然後,我的心神就可以安寧下來了。

③不僅是嬰兒需要母親的全神貫注,實際上在任何關係中,如果兩個人之間能夠有全神貫注的狀態,都有可能建立起高質量的關係。

【七】37.關係如何療愈一個人?

①羅傑斯的療法稱之爲關係療法,他將諮詢師與來訪者的關係視爲治療中最重要的因素,而不是諮詢師的技術。當諮詢師使用技術的時候就構建了我與他的關係,而當諮詢師使用本心的時候就構建了我與你的關係。

②如何構建諮詢關係,羅傑斯提出了三個簡單的原則:真誠、共情和無條件積極關注。真誠,就意味着我所說的和我所想的是一致的,我說想的和我所體驗到的是一致的。共情,就是站在對方的角度“感人所感,想人所想”,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納對方的感受。無條件積極關注,基本上等同於無條件的愛。

③我們不能離開關係而獨活,但我們也需要去分辨,一個關係,是滋養性的還是損耗型的。衡量的標準就是,在這個關係中有多少無條件積極關注,有多少有條件關注,有多少我與你的成分,又有多少我與它的成分。當這些我們認知得越來越清楚的時候,就能遠離損耗性關係而去親近滋養性的關係,還能夠去創造滋養性的關係,減少關係中的損耗部分。

【六】38.天才和情商有仇。

①情商高的人,太多的考慮到別人,自我就受到了限制;而情商低意味着,將別人放到了一邊,就可以無所顧忌的表達自己了。

②天分和創造力好像與人際關係能力成負相關。因爲沒有太多的考慮到別人所以這份創造力或者生命力就缺乏人性化,就容易顯得特別甚至怪異。天才總是堅持在人際關係中做自己的主體,做自己,因此就可能會傷害到別人,也可能會被別人牴觸。但他們一直與自己的本我有鏈接,因此一直保持有創造力。而那些特別善於察言觀色的人,在討好別人的時候,會喪失自己的主體,創造力也因此而受損。

③關係的品質,也就是關係中我與你的成分,決定着幸福感的高低。最好是同時在關係中既做自己,又愛他人,但這兩者同時做到非常的不容易。

④對於異端就要去尋找關係,而對於所謂正常人就需要穿越關係,尋求屬於自己的那份感覺,不能迷失在人際關係的迷霧中。

【五】39.好我和壞我。

①世界是相反的,每個人身上都有好我和壞我,也就是當你看到A時,你也看到了-A。

②好我其實是父母對我們的期待,當我們符合這個期待的時候,在父母的眼中我們就是好的;不符合這個期待,我們就是壞的。當一個人執着於好我,是他執着於用這種方式去和別人建立關係。好我的對立面是壞我,我們會想辦法避免它,因爲我們不但從頭腦中認爲它壞,還擔心它一旦呈現,會破壞關係,別人會因此而不喜歡自己了。

③當一個人的內心和自己的意識的一部分徹底失去聯繫的時候,這個人就會受到潛意識的支配,去接近明顯具有這個特質的人,通過和這個人產生聯繫,去碰觸自己內心的那一部分。因此在關係中,更容易看到A和-A的存在。

④好我和壞我意味着二元對立,我們越是持有這種二元對立的好壞觀,我們的內心和人格越分裂,我們需要警惕極端的分裂。當這種分裂太過嚴重的時候,就會出現,我們從意識上拼盡全力想讓自己只處在好我的一面,但我們的壞我,就容易會以極破壞的方式出現。

【四】40.我們可以A也可以-A。

①所謂好人就是善良和容忍的同時又是被動、消極和封閉的。每個好人的心裏都住着一個反面的自己,從心理學上講,那時沒有被看到的本我。

②A和-A在一個人身上共存,這是一個真理,只是-A藏於潛意識深處,難於被看見。

③如果一個人完全看不到自己的-A,就會去尋找明顯呈現-A特質的人,通過和這個人在一起,去和自己-A的特質產生聯繫。

④戀愛乃至人生的更大的動力,是爲了追求人性上的圓滿,於是會出現各種痛苦的選擇,解決的辦法自然不是一個去消滅另外一個,而是兩者的融合。痛苦就是爲了融合人性中不同的部分,最終趨於人性完整。

【三】41.正能量和負能量。

①自戀、性和攻擊性是人類的三大動力,我們反對自大,忌諱談性,強調剋制憤怒。我個人認爲,這些我們極力想要消滅的壞東西,正是寶貴的生命力自身。

②越是遠離自戀、性和攻擊性的人,越是死氣沉沉,缺乏生命力。而那些可以直接展現自戀、性、攻擊性的人,雖然容易有爭議,但這些人身上也容易有熱情、創造力、魅力等生命力的各種表現。

③具體到一個人,之所以將性、自戀和攻擊性視爲-A,很可能是因爲他的最初的家庭,將這些視爲了不好的東西。家庭之所以如此,很可能是社會文化環境所導致的

【二】42.發現問題行爲背後的積極動力。

①斯蒂芬·吉里根說,表面行爲或有好壞,但內在動力沒有欠缺。艾瑞克森流派催眠的辦法是,找到問題行爲背後的動力,將它視爲好的,然後找到好的表達方式,優雅的去表達藏在行爲背後的動力。

②艾瑞克森催眠療法的原則是,任何問題行爲背後都有積極的動力。可以拆分爲三個步驟:看到一個問題行爲;找到問題行爲背後的積極動力;學習用好的方式去表達這份動力。如果你想改變自己的任何問題行爲,都可以使用這三個步驟。如果你想改變其他人的問題行爲,你可以告訴他,他的問題行爲背後的動力是多麼的好。

③被動攻擊,就是講攻擊性視爲了不好的東西,然後使用了不好的方式表達了他。你可以對自己說,憤怒和攻擊性都是好的動力,當你真的這麼認爲的時候,你就能夠用好的,主動的方式表達它。

④專欄就是要傳遞這樣一個聲音:人性的這些動力是多麼好的東西,當你的內心真的聽到這些聲音的時候,你自然會發生很大的轉變。

【新】43.無迴應之地即爲絕境。

①無迴應之地即爲絕境,意思是說如果缺乏情感迴應,人就等於處在絕境,甚至是死亡之地。迴應就是光。

②任何人都需要關係,因爲只有在關係中才能夠展開、認識,並淬鍊自己的心。也只有人性化的互動中,才能讓一個人體驗到自己是人。

③那些擁有豐盛飽滿人際關係的人,也容易呈現出鮮活的生命力,有熱情和感染力;而人際關係匱乏乾癟的人,生命力也容易匱乏乾癟,哪怕他們是天才。這也是人性的矛盾:在損耗性關係中的人,創造力會受損。但如果缺乏人際關係的滋養,哪怕這個人身上有天才般的創造力在閃耀,那麼他仍然是不可能幸福的。

④嬰兒活在原始的合一中,他們認爲自己和世界是合而爲一的。這種心靈的原初狀態是混沌的,脆弱的,未分化的,嬰兒需要在和母親等養育者的互動中,逐漸發展出清晰的,堅韌的,複雜的心靈。在此過程中,我們需要謹記:情感互動勝於飲食照料。不僅母嬰關係如此,實際上其他任何關係都是如此。如果只有物質滿足而缺乏情感互動,那麼這個關係就沒有什麼好稱道的。



健康·飲食·鍛鍊



人際·家人·朋友



工作·思考



最美好的三件事

1.
2.
3.

思考·創意·未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