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筆記(100)人沒有簡單活着的福分

【關係問答】一元,二元和三元關係

  問答:人沒有簡單活着的福分

1.學習了一元關係,二元關係,三元關係這個主題,我特別想說一句話是:人,沒有簡單活着的福分。

2.我們大多數的人都想活得簡單、單純一些,但你沒有辦法一輩子都保持單純。你勢必會發現那些極力想單純的人,都會可能遭受各種傷害,最終進入複雜。真正關鍵的是,這份複雜中,你能否迴歸單純。如果不能,可以說複雜沒有淬鍊你,而是吞沒了你。

3.問 :如果從小就是單親家庭,怎麼引導孩子培養正確的一元二元三元以及日後正常的關係態度呢?

答:關鍵的一步,是第一撫養者先要和孩子建立高質量的關係。這樣可以充分感知到我是好的,你也是好的。有了這個二元關係的基礎,再進入三元關係就容易了很多。

父親是外部世界的象徵,即使孩子一開始就失去了父親,幫孩子和外部世界建立起良好關係一樣,也可以起到這個作用。單親家庭特別重視一點,千萬不可以對孩子說你的父親是壞的,是我們共同的敵人。

4.問:很多古代先賢都喜歡獨處,喜歡自然悠閒,獨來獨往的生活,他們過得不是很愜意嗎?很舒服嗎?

答:能享受孤獨的人,很可能是“心中住着一個愛的人”,一個一直處在一元關係的人,在我看來是不能孤獨修行的。

5.問:能享受孤獨的人,是因爲心中住着一個愛的人,這個人可以是自己嗎?

答:心理學答案是,不行。日本漫畫家石田徹也有幅漫畫,一個人躺着,從他體內坐起一個人,這個人體內又坐起一個人。可是這一層層坐起來的新人長的樣子都和躺着的人是一樣的。這張漫畫顯示出一個人徹底的孤獨,這位漫畫家死於火車事故,很可能是自殺,在我看來是孤獨殺死了他。

6.問:一個獨立自主的成年人,應該以三元關係爲主,但現實中我們都保留了一元二元關係的空間,在成人的世界裏,這三種關係是怎樣聯繫的?

答:人的發展是先從簡單到複雜,從一元到二元再到三元關係,然後又要從複雜到簡單,從三元關係再回歸到二元乃至一元。我們的心性現在複雜的關係中展開,再從複雜關係中淬鍊,重新迴歸至純淨中。

7.問:現在人工智能如此發達,如果在屋裏只與結合了古今中外完美的人格互動也不行嗎?

答: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如果真的有AI的完美人格,人類就可消亡了。比起智能來,人性特別是情感顯得太柔弱,然而也許就是這個柔弱之處,恰恰是人類最可貴之處,在我們的邏輯中,情感就是靈魂的證明,而情感必須在關係中展開,AI不需要情感也不需要關係,所以AI也許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超越人類,甚至因此不能產生出所謂的人格來。所謂人格,我們之前有個推理,就是一個人的內在關係模式。

8.問:冷戰或極端冷漠是不是最消耗感情的?如果有類似的習慣,應該怎麼破解?

答:冷戰或極端的冷漠是最可怕的,因爲這是死亡,這是墳墓。

極端的冷漠,類似於絕望。而從渴望到絕望,其實藏着複雜的情感,如何看到這些情感?讓它們真正活出來,就可以破除冷漠。答案實際上很簡單:就大膽的去愛去恨,但這首先需要覺知。

9.問:本週預告中的那個問題,我的回答是我和我的愛人在海邊享受陽光和享受美景,這裏只提到兩個人,這就是大概二元關係嗎?關係中的三元關係是不是比二元關係好?如果是的話,我該如何處理自己的三元關係呢?

答:是的,這是二元關係。

現實是你必然會進入三元關係,比如情侶會生孩子,就算沒有孩子,也有親朋好友,甚至還有各自的祕密。太憧憬二元關係的朋友,需要意識的二元關係很容易產生吞沒感,這種感受產生後,一個人會想從二元關係中逃走,去尋找一個第三方來構建複雜的三元關係,這是人性的必經之路,所以純粹的愛情夢總會幻滅痛苦總會產生,人總是要走向複雜再回歸單純,我們需要對這個歷程有一定的預期。

10.問:有個問題沒想明白,孩子在3到6歲會發展出三元關係,而同時這個時期是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期,處於這個年齡的寶寶會把父親看作敵人還是親密對象,這取決於父親是怎麼表現的嗎?

答:這個問題的關鍵首先取決於孩子是否建立好了二人關係。如果孩子建立好的二元關係,也就是他真切的體驗到自己的好,媽媽也是好的。然後他才能允許自己適當的背叛媽媽,去靠近爸爸,而且是和媽媽競爭。如果孩子和媽媽的二元關係沒有建立好,甚至還處於共生的一元關係中,就會把父親視爲敵人。當然也有少數情形,實在媽媽太差了,爸爸相對會好,那麼孩子也會撲向爸爸的懷抱,這種情景下孩子在爸爸身上尋找的主要是母愛。

11.問:當我們在二元關係中感受更多的壞時,只能通過行動來處理心中的壞,破壞對方的好的關係,就有一個不好的二元關係轉化到了不好的三元關係,可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幸能獲得好的二元關係。如果沒有好的二元關係會自我更新嗎?還是把自己封閉在一元世界裏,或者是去破壞所有的二元關係甚至三元關係呢?自己可以作爲自己的父母來療愈自己嗎?關係的療愈是不是還需要第二個真實的人呢?

答:這是一個很棒的問題。第一,如果一個人沒有辦法收穫一個好的二元關係,那必然會一直處在一元關係的世界中,也就是他的世界只能有一箇中心,或者以他爲中心剝削別人,或者他被別人剝削。第二,如果自己一直處在一元關係的世界中,那沒有辦法自己瞭解自己。能自己做自己父母,而身爲自己,其實都是在它真實的人那裏得到了部分的愛。

12.不明白爲什麼會迴歸二元關係,把二元關係中的壞的關係處理後的迴歸嗎?最終歸一元世界是看透紅塵的意思嗎?

答: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理解,一個人爲了保護自己心中的好,先要把自己心中的壞,投射到二元關係中去,然後又爲了保護好的二元關係,把二元關係中的壞,投射到三元關係的世界中去,但隨着人性的成熟,先是能處理複雜的三元關係中的壞,接着又能更好的處理二元關係中的壞,最終能處理自己一個人心中的壞,而徹底整合了內心的好與壞的時候,就可以進入魯米描述的詩境界:有一片田野,它位於是非對錯的界域之外,我在那裏等你,當靈魂躺在那片青草地上時,世界的風景遠遠超出能言的範圍。

13.問:夫妻關係可以是二元關係,但如果夫妻關係緊張需要引入三元關係,那麼這個三元關係如果是孩子可能會達到平衡,如果是第三者怎麼看待它呢?

答:各種調查都顯示男人女人出軌的概率非常高,從道德上講這是不對的。但這也正是人性的複雜展現,當然不同的是,三元關係也分好的和壞的,如果是孩子那更可能是更好的,具有建設性的三元關係。如果是第三者,那麼這個關係中就有太劇烈的壞話,也可能會對核心的二元關係乃至一元關係構成巨大破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