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4-16晨間日記

今天是什麼日子

起牀:
就寢:
天氣:
心情:
紀念日:

任務清單

昨日完成的任務,最重要的三件事:
改進:
習慣養成:

周目標·完成進度

2019年計劃:熟練背誦《武志紅的心理課》中今日得到的340篇短文。

每天完成不少於1-2篇;

背誦程序:  每天覆現1次,連續7天;第十天時復現1次;每月復現1次,連續5個月;一年時,復現1次。(復現:通過語音輸入的方式進行文字默寫)。

習慣養成:用14倍重複力量,去踐行艾賓浩斯的記憶規律,去見證世界第八大奇蹟——複利法則。

【今日複習】:10篇。

【今日新拓】:1篇。

【進度反饋】:共340=成44+餘296篇。

【今日反饋】:今日(未完成)任務


學習·信息·閱讀【44】

【十一】5.怎麼帶給別人積極的影響?

①作爲一個權威,如果想要被你影響的人變得卓越,就要給到他以積極的期待。
②積極的期待必須是發自內心的纔有效,而藏於頭腦中的或是文字層面的期待,常常起到作用。
③頭腦和意識層面的語言構不成心念,心念只能由身體和潛意識層面發起,並且是圖片式的。

【十】15.自我的組織力。

①自我組織力就是一個人的自我在高壓下,感覺快要散架子的時候,或者被擊潰要瓦解的時候,能不能重新組織起來?
②在高壓下,低自我組織力的人不可避免的會陷入花剌子模國王信使的局面,只能接受對自己有利的信息,而不願意看見不利的信息以維持自戀,強調我還好我還行。相反高自我組織力的人,會在危機中,仍然會尊重事實本身,於是能夠洞見一些機會,化危機爲機遇。
③我們不能與人性較勁,對於自我組織力差的人要多鼓勵,少批評,適當的時候要學會自保,避免被花剌子模國王拿去喂老虎。

【九】25.哺育你的精神胚胎。

①意大利幼兒教育專家蒙臺梭利說,人一出生就有一個精神胚胎,精神胚胎髮育所需要的養料是感覺,並且精神胚胎能夠自動只有一個人去做事情,因此孩子的自發行爲都有深意。
②如果父母強加自己的意願在孩子身上,否定孩子的感覺,就會破壞孩子的感覺,也就破壞了孩子和事物,直接建立關係的能力。

【八】35.世界的本質是關係。

①馬丁布伯的哲學,整體可以視作關係本體論,世界的本體不是宇宙萬物之你,也不是我,是我和你之間,是關係。關係有兩種我與你和我與它。
②馬丁布伯認爲,我們必然會生活在我與你和我與它的雙重世界中,爲了我們自身的存在,我們會不斷的構建我與它的關係,利用其他客體來爲自己這個主體服務,但如果只有這個,人就會迷失,所以也要體驗到我與你關係的存在。
③馬丁布伯說不管你有怎樣的預判和期待——無論是多麼惡劣的目標,還是崇高的目標,甚至是我愛你,你都是在構建我與它的關係。
④最好的關係是我沒有失掉我的主體性,你也沒有失掉你的主體性,我們的確是不斷嘗試將彼此弄爲它,但在關係的過程中,會不斷出現我與你的瞬間,而最終全然相遇。
⑤我們追逐關係,追逐愛情,從最深的含義上講,是在追逐我和你的全然相遇。當我全然愛上你的時,而最終會發現,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七】38.天才和情商有仇。

①智商高的人,太考慮別人,自我就受限了。而情商低,意味着將別人放到了一邊,就可以無所顧忌的表達了。
②天分和創造力好像與人際關係能力是負相關。因爲沒有考慮到別人,這份創造力或者生命力,缺乏人性化,就容易顯得特別,甚至怪異。天才總是堅持在人際關係中做主體,做自己,有可能會顯得情商低,也可能會傷害到別人,而被別人牴觸,但因爲一直做自己,和自己的本我有鏈接,因此一直保持有創造力。特別善於察言觀色的人,在討好別人的人的時候,會喪失自己主體性,創造力也因此而受損。
③關係的品質,就是關於中我與你的成分,決定着幸福感的高低。最好是同時在關係中既能做自己又愛別人,兩者同時做到非常的不容易。
④對於異端就要去尋找關係,而對於所謂的正常人就要穿越關係,尋求屬於自己的那份感受,不能迷失在人際關係的迷霧中。

【六】39.好我與壞我。

①世界是相反的,每個人身上都有好我和壞我,也就是說當你看到A時,同時也看到了-A。
②好我其實是父母對我們的期待,當我們符合這一期待的時候,在父母眼中我們就是好的;不符合這一期待,我們就是壞的。當一個人執着於好我,是他執着於用這種方式和別人建立關係。好我的對立面壞我,我們會想辦法避免它,因爲我們不僅在頭腦上認爲它壞,還擔心它一旦呈現,就會破壞關係,別人會因此而不喜歡自己了。
③當一個人的內心和意識的一部分特質徹底失去聯繫的時候,這個人就會受到潛意識的支配,去接近明顯具備這一特質的人,通過和這個人建立聯繫,去碰觸自己的內心那一部分。所以在關係中最容易看到a和-a的存在。
④好我和壞我,A和-A意味着二元對立,我們越是持有二元對立的好壞觀,我們的內心和人格就越分裂,需要警惕極端的分裂。當分裂過於嚴重的時候,就會出現,我們從意識上拼盡全力想要讓自己只處在好我的一面,但我們壞我,就容易以及破壞力的方式出現。

【五】40.我們既可以A,也可以-A。

①所謂的好人是在善良容忍的同時又是被動消極和封閉的。每個好人的心裏都住着一個反面的自己,從心理學上講,那是沒有被看到的本我。

②A和-A在一個人身上共存,這是一個真理,只不過-A藏於潛意識深處,難於被看見。
③如果一個人完全看不到自己的-A,就會去尋找明顯具備-A特質的人,通過和這個人在一起,去和自己的-A特質建立聯繫。
④戀愛乃至人性更大的動力是爲了追求人性的圓滿,於是會出現各種痛苦的選擇,解決的辦法自然不是一個去消滅另外一個,而是兩者的融合。痛苦就是融合人性中不同的部分,最終趨於人性完整。

【四】41.正能量和負能量。

①自戀、性和攻擊性是人類的三大動力,我們反對自戀,忌諱談性,強調剋制憤怒。我個人認爲,我們極力想要消滅的這些壞東西,正是寶貴的生命力本身。
②越是遠離性、自戀和攻擊性的人,越是死氣沉沉,沒有生命力。而可以直接展現這三種能量的人,雖然容易有爭議,但在他們身上也容易有熱情,創造力和魅力等生命力的各種表現。
③一個具體的人,之所以將性,攻擊性和自戀視爲-A,很可能是因爲他最初的家庭將這些生命力視爲了壞東西;而一個家庭之所以如此,很可能是社會文化環境所導致的。

【三】42.發現問題行爲背後積極的動力。

①催眠大師斯蒂芬吉利根說,表面行爲或有好壞,但背後的動力沒有欠缺。艾瑞克森流派的催眠療方式是,找到一個問題行爲背後的動力,將它視爲好,然後找到好的表達方式,優雅的表達藏於行爲背後的動力。
②艾瑞克森流派的原則是,問題行爲背後都有積極的動力。可以拆解爲三句話:發現一個問題行爲;找到問題行爲背後的積極動力;學着用好的表達方式去表達它。如果你想要改變自己任何問題行爲,都可以使用這三個步驟,如果你想改變其他人的問題行爲,你也可以告訴他,他的問題行爲背後的動力是多麼的好。
③被動攻擊就是將攻擊性是爲了不好的東西,於是用不好的方式表達了它。你可以告訴自己,憤怒和攻擊性都是好的能量。當這個聲音真的被你的內心聽到的時候,你就能用好的,主動的方式表達攻擊性。
④專欄在傳遞這樣一個聲音:人性的這些動力是多麼好的東西。當你真的這麼認爲的時候,你自然會發生很大的轉變。

【二】43.無迴應之地即爲絕境。

①無迴應之地即爲絕境的意思是說,如果缺乏情感迴應,人就等於處於絕境,甚至是死亡之地。迴應就是光。
②任何一個人都需要關係,因爲只有在關係中才能夠展開認識,並淬鍊自己的心。也只有在人性化的互動中,才能讓一個人體驗到自己是人。
③那些擁有豐盛飽滿人際關係的人,他們也容易呈現出鮮活的生命力,如熱情和創造力。那些乾癟匱乏的人,他們的人際關係也容易乾癟匱乏,哪怕他們是天才。這是人性的一個矛盾:如果一個人處在損耗性的關係中,創造力會受損。但如果缺乏人際關係的滋養,哪怕這個人身上有天才般的創造力在閃耀,它仍然不可能幸福。
③嬰兒活在原始的合一中,他認爲自己和世界是完全合而爲一的。這種心靈的原初狀態是混沌的,脆弱的,未分化的,嬰兒需要在和父母等養育者的互動中,才能逐漸發展出清晰的,堅韌的,複雜的心靈來。在此過程中我們要切記:情感互動勝於飲食照料。不僅母嬰關係,實際上是任何關係都是如此。如果只有物質滿足而缺乏情感互動,那麼這個關係的質量就沒有什麼可稱道的了。

【新】44.從一元關係到三元關係。

①一元關係就是一個人只能看到自己的意志,只能感受到自己的感受,他希望別人都來配合他的意志;關係中只能他說了算。對應的早年心靈發展階段,一元關係是6個月前的共生期,嬰兒覺得自己和媽媽,乃至和整個世界從身體上和心理上是一體的。
②二元關係是,一個人意識到,另外一個人和自己一樣是獨立存在的,有着自己的意志和感受,他能共情對方的感受,也能尊重對方的意志。二元關係階段是6~36個月。孩子開始和媽媽分離,從身體和心理兩個方面。此階段實現兩個里程碑:心裏住下了一個愛的人,同時形成了自己的個性。這兩者都具備後,孩子就具有了一定的能量。
③三元關係是一個人能夠意識到關係的複雜之處,在複雜關係中,他能同時看到我、你和他三個人的感受和意志,並能尊重這個複雜的三元關係中的合作與競爭。三元關係階段是3~6歲。孩子充分意識到除了我、你(媽媽)有還他(爸爸)的存在,也就是孩子覺得家庭有三個中心,孩子會充分認識到關係的複雜性和他的內在心靈的複雜性。三元關係,是一切複雜關係的源頭。


健康·飲食·鍛鍊



人際·家人·朋友



工作·思考



最美好的三件事

1.
2.
3.

思考·創意·未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