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查理芒格

1、 採取逆向思考的方式:如果要明白人生如何才能得到幸福,首先研究人生如何才能變得痛苦;研究企業如何做強做大,首先研究企業如何倒掉。生活上的大多數成功來自於你應該知道避免哪些事情(死亡、糟糕的婚姻、艾滋病、吸毒)。培養良好的行爲習慣,避免邪惡之人,尤其是那些性感誘人的異性。在生活裏面我們要擁有良好的客觀態度、個性素質——自律、耐心、冷靜、獨立。當然,你這麼做會讓你有所孤立,但是如果你因爲你的特立獨行而在周圍人中不受歡迎——那麼你就隨他們去吧。

2、 關於閱讀:需要了解歷史,和已逝的偉人交朋友,得到更立體的知識和教育,多閱讀、多思考、多總結。通過專注、好奇、毅力和自我批評相結合,成爲精通多門學科的人。

3、 形成自己的思維框架:掌握許多跨學科知識,吸取各個學科最傑出的思想,在頭腦裏形成一個由各種思維模型構成的框架,然後將自己的實際經驗和間接經驗(通過閱讀等手段得來的經驗)懸掛在這個強大的思維模型框架上。並在隨後的日子裏自動地運用它們。

4、 查理進行觀察和作出推論的基礎仍是:根本的人性、基本的真理和許多學科的核心原理。去做簡單而合乎邏輯的事情。

5、 關於未來,關於老如何準備。他引用了西塞羅《論老年》中的一段話“晚年的最佳保護鎧甲是一段在它之前被悉心渡過的生活,一段被用於追求有益的知識、光榮的功績和高尚的舉止的生活;過着這種生活的人從青年時代就致力於提升自己,而且將會在晚年收穫它們產生的最幸福的果實;這不僅是因爲有益的知識、光榮的功績和高尚的舉止將會陪伴他終生,甚至直到他生命的最後一刻,也會因爲見證了正直的人生的良心和對過往美好功績的回憶將會給靈魂帶來無上的安慰。”

6、 關於投資:

查理不會對一家公司的財務信息進行膚淺的獨立評估,而是對他打算要投資的公司的內部經營及其所處的、更大的整體生態系統作出全面的分析。他將這種評估工具稱爲“多元思維模型”。

客觀、獨立思考;

找到自己的能力範圍,然後專注於這些領域。

7、 關於工作

當我們年輕的時候,我們在工作中應該儘量做到以下三點,當然了同時滿足他們幾乎是不可能的,但你應該努力去嘗試:1)不兜售你自己不會購買的東西; 2)不爲你不尊敬和傾佩的人工作;3)只跟你喜歡的人同事。

8、 查理的檢查清單:

1)、雙軌分析

理性地看,那些因素真正控制了牽涉到的利益?(例如,宏觀的和微觀的經濟因素。)

當大腦處於潛意識狀態時,有哪些潛意識因素會自動以各種方式形成雖然有用但往往失靈的結論?(本能、情緒、貪婪等等的影響,造成人類作出錯誤判斷)

2)、投資和決策檢查清單

a) 風險——所有投資評估應該從測量風險(尤其是信用的風險)開始

   測算合適的安全邊際

   避免和道德品質有問題的人交易

   堅持爲預定的風險要求合適的補償

   永遠記住通貨膨脹和利率的風險

   避免犯下大錯;避免資本金持續虧損

b) 獨立——“惟有在童話中,皇帝纔會被告知自己沒穿衣服”

   客觀和理性的態度需要獨立思考

   記住,你是對是錯,並不取決於別人同意你還是反對你——唯一重要的是你的分析和判斷是否正確

   隨大流只會讓你往平均值靠近(只能獲得中等的業績)

c) 準備——“唯一的獲勝方法是工作、工作、工作、工作,並希望擁有一點洞察力。”

   通過廣泛的閱讀把自己培養成一個終生自學者;培養好奇心,每天努力使自己聰明一點點

   比求勝的意願更重要的是做好準備的意願

   熟練地掌握各大學科的思維模型

   如果你想要變得聰明,你必須不停地追問的問題是“爲什麼,爲什麼,爲什麼”

d) 謙虛----承認自己的無知是智慧的開端

   只在自己明確界定的能力圈內行事

   辨認和核查否定性的證據

   抵制追求虛假的精確和錯誤的確定性的慾望

   最重要的是,別愚弄你自己,而且要記住,你是最重要被自己愚弄的人

e) 嚴格分析——使用科學方法和有效的檢驗清單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錯誤和疏忽

   區分價值和價格、過程和行動、財富和規模

   記住淺顯的好過掌握深奧的

   成爲一名商業分析家,而不是市場、宏觀經濟或者證券分析家

   考慮總體的風險和效益,永遠關注潛在的二階效應和更高層次的影響

   要朝前想、往後看——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

f) 配置——正確地配置資本是投資者最重要的工作

   記住,最好的用途總是由第二好的用途衡量出來的(機會成本)

   好主意特別少——當時機對你有利時,狠狠地下賭注吧(配置資本)

   別“愛上”投資項目——即使你投入巨大心血,也要依情況而定,照機會而行

g) 耐心——剋制人類天生愛行動的偏好

   “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愛因斯坦),不到必要的時候,別去打斷它

   避免多餘的交易稅和摩擦成本,永遠別爲了行動而行動

   幸運來臨時要保持頭腦清醒

   享受結果,也享受過程,因爲你活在過程當中

h) 決心——當合適的時機出現時,要堅決地採取行動

   當別人貪婪時,要害怕;當別人害怕時,要貪婪

   機會來臨的次數不多,所以當它來臨時,抓住它

   機會只眷顧有準備的人:投資就是這樣的遊戲

i) 改變——在生活中要學會改變和接受無法消除的複雜性

   認識和適應你身邊的世界的真實本質,別指望它來適應你

   不斷地挑戰和主動地修正你“最愛的觀念”

   正式現實,即使你並不喜歡它----尤其當你不喜歡它的時候

j) 專注——別把事情搞複雜,記住你原來要做的事

   記住,聲譽和正直是你最有價值的財產——而且能夠在瞬間化爲烏有

   避免妄自尊大和厭倦無聊的情緒

   別因爲過度關係細節而忽略了顯而易見的東西

   千萬要排除不需要的信息:“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   直面你的大問題,別把它們藏起來

3)、超級簡單的普通觀念

    先解決那些答案顯而易見的問題

   利用數學運算能力

   逆向思考(反過來考慮問題)

   應用基本的跨學科智慧,永遠不要完全依賴他人

   注意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也就是lollapalooza效應

4)、基於心理學的傾向

查理著名的人類誤判的25個標準原因

9、 人類誤判心理學 ,查理總結了如下傾向:

一、 獎勵和懲罰 超級反應傾向

激勵機制的威力是無窮大的,它能改變個人/集體的行爲(甚至是變爲極其愚蠢的行爲)。

例: 施樂公司創辦人在離開公司進入政府部門一段時間後回到公司,他無法理解爲什麼施樂的新機器總是賣得不如那些性能低下的舊機器好。回到施樂之後,他發現根據公司和銷售員簽署的銷售提成協議,把舊機器賣給客戶,銷售員能得到很高的提成;在這種變態激勵機制下,劣等的舊機器自然被更賣力地賣出。

又如,糟糕會計制度激勵下的公司醜聞。

“如果你想要說服別人,要訴諸利益,而非訴諸理性。”

但同時,不能唯激勵機制論,人還受到其他心理傾向影響。注意思維定勢下的“鐵錘人傾向”:在只有鐵錘的人看來,所有問題都特別像釘子。

另外在變態的獎勵機制下,這種偏差會導致人們在做壞事的時候覺得自己是正當的;並且人們存在爲了獲取回報而給糟糕的行爲尋找正當理由的強烈傾向。

經濟學家爲激勵機制引起的偏見所產生的後果命名爲“代理成本問題”。

人天生傾向於鑽各種制度的空子,因此設計制度時需避免獎勵容易作假的事情。

二、 喜歡/熱愛傾向

這種傾向促使人們:1、忽略其熱愛對象的缺點,對其百依百順;2、偏愛那些能夠讓自己聯想起熱愛對象的人、物品和行動;3、爲了愛而扭曲其他事實。

喜歡/熱愛會引發傾慕,反之亦然。傾慕也會引起並且強化喜歡/熱愛傾向。喜歡/熱愛和傾慕交織在一起並相互作用往往在許多和男女情感無關的領域具有巨大的現實意義。

例如,吸引許多令人敬愛、值得傾慕的人進入教育行業就是很明智的做法。

三、 討厭/憎惡傾向

這種傾向促使人們:1、忽略其討厭對象的優點;2、討厭那些能夠讓自己聯想起討厭對象的人、物品和行動;3、爲了仇恨而扭曲其他事實。

四、 避免懷疑傾向

人類的大腦天生就有一種儘快作出決定,以此消除懷疑的傾向。

引發避免懷疑傾向的因素通常是:1、困惑;2、壓力。在面對宗教問題的時候,這兩種因素當然都存在。因而,大多數人的自然狀態就是需要有某種宗教信仰。

五、 避免不一致性傾向

爲了節省運算空間,人類的大腦會不願意作出改變。

於是比如人們總是很難改變自己的壞習慣。

人們傾向於積累大量僵化的結論和態度,而不經常去檢查和改變,即便有大量的證據表明它們是錯誤的。

如果精於運用避免不一致性,就能控制別人的態度。例如本傑明富蘭克林本來是費城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當時他想得到某個重要人物的垂青,於是經常設法請那個人幫他一些無關緊要的小忙,比如說借一本書給他之類的。從那以後,那個大人物就更加欣賞和信任富蘭克林了,因爲一個不值得欣賞、不值得信任的富蘭克林與他借書給富蘭克林的行爲中暗示的讚許並不一致。

同樣的,如果有個人受到操控,故意不停地去傷害另外一個人,那麼他就會傾向於貶低甚至憎恨那個人。許多看守會虐待囚犯,這種做法使他們更加討厭和憎恨囚犯。

避免不一致性傾向是如此強大,乃至一個人只要假裝擁有某種身份、習慣或者結論,他自己通常就會信以爲真。(自我暗示的力量)

六、 好奇心傾向

人天生具有好奇心傾向。而保持好奇心還能讓人們在正式教育結束很久之後依然擁有許多樂趣和智慧。

七、 康德式公平傾向

康德式命令是某種“黃金法則”,它要求人們遵守這些方式,那麼就能夠保證社會制度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最好的。(應該就是公德吧)

同時,當人們期待然而沒有得到公平分配時,往往會表現出不滿的情緒。

八、 豔羨/妒忌傾向

如果某個物種在進化過程中經常捱餓,那麼這個物種的成員在看到食物時,就會產生佔有那食物的強烈衝動。如果被看到的食物實際上已經被同物種的另外一個成員佔有,那麼這兩個成員之間往往會出現衝突的局面。這可能就是深深紮根在人類本性中的豔羨/妒忌傾向的進化起源。

但也因爲妒忌,人們不允許遠遠超過行業標準的薪水。可以說妒忌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巴菲特指出:“驅動這個世界的不是貪婪,而是妒忌。”

九、 回饋傾向

以德報德、以牙還牙

生活中採購員的回扣

銷售員善意行爲會引起你額外多付出錢

談判中,自己有所讓步對方也大多會作出讓步

情感關係中,正反饋會引發美好的感情互動

十、 受簡單聯想影響的傾向

相當於條件反射,由某個東西簡單聯想到另外一個東西從而產生影響。

比如,古代波斯人會把送來壞消息的信使殺掉。

十一、 簡單的、避免痛苦的心理否認

十二、 自視過高的傾向

人們傾向於誇大各種與自己相關的人事物的價值。

十三、 過度樂觀的傾向

德摩斯梯尼說:“一個人想要什麼,就會相信什麼。”

十四、 被剝奪超級反應傾向

一個人得到10美元的感受和失去10美元的感受分量是不同的。失去造成的傷害比得到帶來的快樂多得多。除此之來,如果有個人即將得到某樣他非常渴望的東西,而這樣的東西卻在最後一刻飛走了,那麼他的反應就會像這件東西他已經擁有了很久卻突然被奪走一樣。

十五、 社會認同傾向

即從衆心理傾向

十六、 對比錯誤反應傾向

心理錨定造成對現狀的妥協以及微小錯誤積累導致悲劇結局,即“小錯不補,能沉大船”

十七、 壓力影響傾向

根據巴甫洛夫最後的關於狗的“壓力—錯亂;壓力—恢復”實驗(好奇,想知道他的研究記錄),人在被邪教洗腦後,也可以在壓力下恢復。(只是猜想,尚未試驗過。)

十八、 錯誤衡量易得性傾向

別隻是因爲一樣事實或者一種觀念很容易得到,就覺得它更爲重要。

十九、 不用就忘傾向

提醒人們,對於任何技能,需反覆練習才能熟練掌握;需終生練習纔不會被遺忘。

二十、 化學物質錯誤影響傾向

二十一、 衰老-錯誤影響傾向

二十二、 權威-錯誤影響傾向

跟隨權威傾向

二十三、 廢話傾向

二十四、 重視理由傾向

二十五、 Lollapalooza傾向—數種心理傾向共同作用造成極端後果的傾向

那些相互強化並極大地放大彼此效應的因素產生的效果就是“Lollapalooza效應” 。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