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明確自己想要的東西,又何必在意別人的看法

目標並不一定總是用於去達成的,很多時候它僅僅是爲了給你方向感。

                                                ——李小龍


01

因爲九月份在家這邊上學,所以實習就在家附近的奶茶店工作了,除了有家近方便的好處之外,壞處就是遇到熟人太多了。

有一天有兩個小學同學認出是我,於是就問我怎麼在這裏工作了,我只是笑着應他們是咯,然後他們卻說了一句,大學生居然來這種地方工作,惹得旁邊的人都看着我,當時的我真的覺得有點尷尬,但我想解釋說這是暑期工而已,可是最後我還是選擇不說話,因爲他們不懂。

不只是他們,還遇到很多認識的人,他們大多都是初中畢業或高中畢業就不讀書出去工作了,在他們眼裏,所謂的大學畢業生就應該在一線城市裏或者國企裏當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而不是這種廉價勞動力。

後來和一個朋友吐槽這件事情,朋友氣憤地問我爲什麼不解釋說你是在做暑期工。

因爲我覺得沒什麼好解釋的,也和他們解釋不通,他們也不懂,層次不一樣了,看到的事情的本質是不一樣的。

以前讀書的時候我比他們成績好,能讀到大學,在他們眼裏是比他們厲害,所以理所當然地認爲工作之後也比他們好才行,要不然就會開始用不一樣的眼光看你。

02

當時在家的時候有兩份工作給我選擇,一份是爸爸的朋友介紹的做充值員之類的,每天的工作就是在電腦面前給別人充值和整理文檔。

但我去看了辦公環境之後就果斷選擇了奶茶店這份,理由是那裏的工作環境太舒服了,工作也很輕鬆,我怕我會無聊會犯困,所以選擇一個比較累一點的。

然而現在每天都要站8個小時左右,下班回來都會累癱了一樣要泡腳才能舒緩過來,至今爸爸媽媽都能理解我爲什麼會選擇累的。

包括現在在店裏做了幾天受了些委屈,但我還是沒有後悔選擇這個,也沒有因此而發脾氣,因爲我知道自己的脾氣和性格需要得到磨鍊。

去年可以說是我另一個小小的叛逆期吧,不知道是看書看得多了,思想都不一樣了,一直在找自己的缺點是不是爸爸媽媽身上也有的,於是理所當然地怪他們沒有好的言行身教給我,然後導致我這樣一個性格。

慢慢地才懂得要去改變自己,而不是責怪誰。

03

真正知道自己想要的東西是在大二的時候,那時候認識的實驗室管理委員會的師兄們,是他們改變了我很多,跟着他們學習也潛移默化地讓我更想靠近那些努力的人優秀的人。

那時候的目標就是插本,那時候的很多社團活動都推掉,就待在圖書館看書,有時候舍友沒有空陪我去,我就自己一個人去,那段時間真的是痛苦的,但好在付出有了回報。

而現在的階段又有了一個新的目標,這個目標需要我本身的很多特質才能去完成,特別是心靈上的成長,更多的是性格的磨合。

很多從小就認識我的人,在他們眼裏我是嬌弱的,甚至是矯情的,小時候別的小夥伴都要幹活幫家裏做家務之類的,而我是什麼都不用幹,所以就算家裏人寵我不是很厲害,但心裏依然會不自覺地和別人去比較,從而身上的優越感慢慢地出來。

所以性格方面是需要經歷不同的事情纔會真正得到鍛鍊吧,一希望能堅持一個月、兩個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