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經常負情緒爆棚,你可以試一下這個方法

人的情緒起落是與他對事實的感知成反比的,你對事實瞭解得越少,就越容易動感情。

                                                ——羅素

01

最近都把朋友圈關了,有時候是突然想起一個人的時候就去翻他的朋友圈看一下他最近的生活怎麼樣。

一個在學校裏玩得很好的師姐,她前段時間剛經歷一次感情的失敗,元氣大傷地來找了我傾訴,後來她回去工作之後每天的朋友圈都是很積極向上的,可是最近一段時間又開始負能量滿滿的了,而且她自己也知道自己這樣不好,但還是要發朋友圈。

一個身外人看一個朋友圈,傳播了怎麼樣的能量什麼樣的信息是一目瞭然的,也能讓別人輕易看出你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我記得以前和她說過很多,叫她不要亂想,每天看會書,無聊的時候就看部電影,然後每天寫一下日記。

可能她只有堅持了寫日記,而日記裏面也是滿滿的負情緒,陷入了一個死循環。

有時候一個人明知道自己有不好的缺點,也想去改變,可是改了一段時間之後又開始恢復原樣,然後不知道被什麼激勵了又會正能量起來,但很快又會打回原形,就這樣的一個循環。

02

從2017年接觸簡書這個平臺,在這裏看到很多大神,知道有人因爲堅持一個習慣而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知道有人每天都自律地早起打卡;知道想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就必須努力而不是講空話……

於是我從有空就跑步,有空就看書,一個學期下來也跑不了幾次步,一年也看不完一本書,到每天早起半個鍾看書,一個星期都要去跑一次步。

那段時間是舍友還沒有起牀,我就悄悄起了牀,因爲怕打擾要舍友睡覺,動作都是很小心翼翼的,然後在牀上開着檯燈。

記得剛開始的幾天看了幾行就困得不行了,有時候是直接又倒在棉被上眯一會,然後幾分鐘就驚醒,起來繼續看,就這樣堅持着。

那時候沒有目的去選擇書,只是在圖書館文學類的書架上找那些顏值高的書。那時候也沒有明確的目標,不知道看書能幹嘛,可是一個習慣被大部分人都認爲是好的,那肯定是有它的原因。

到現在我覺得自己思維上想法上都有了很大的變化,不再像以前那樣那麼愛胡思亂想,也不再像以前那樣無緣無故發脾氣,更不會輕易去評頭論足一件事情。

我知道了哪些事情對自己是有幫助的,哪些事情是累贅就不做;我也開始捨棄了很多不必要的感情,精簡了自己的朋友圈……

我把這些改變都歸功於看書。

03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讀書只是在學校纔會去做的事情,讀書是那種我們在學校學習的那樣,讀書是一件費力的事情。

但其實並不是這樣,讀書是讀那些學校沒有教到的,學校也沒有強制要求的,如果你喜歡武俠小說,你可以看金庸筆下的,如果你喜歡看言情類,你也可以看張小嫺,張愛玲的,如果你喜歡散文類,你可以看三毛,畢淑敏的,很多很多書都值得去看。

有時候我會想,爲什麼我們中國大多數人都沒有閱讀這個習慣,把閱讀這件事看成是一件需要儀式的事情,但如果你想閱讀,隨時都可以開始,無論你是工作還是在學習,或者是無業。

正如李尚龍在《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中說到:

不可能有一本書能改變你的人生,一個人的價值觀是靠着無數的閱讀和閱歷建立的。

只有堅持,你纔會看到自己的變化。就像一個簸箕很髒都是泥土,洗一次可能只洗掉了一點,但洗第二次的時候,又洗掉了一些,洗第三次,第四次……它就會變得很乾淨。

就像我們的心靈一樣,我們長大那麼多年建立起來的價值觀和思考方式,也不可能是一本書就能改變得了,唯有堅持閱讀下去,可能好幾本你就會發現其中的好處,也可能是十幾本,只有堅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