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深度決定了你的選擇

文|與非

01

因爲自己專插本的原因,所以出來實習的時間比別的人晚,從三月考完試開始到現在有四個多月,我換了兩份工作,而現在卻是無業狀態。

記得當初剛考完試準備找實習工作的時候,自己因爲偷懶,懶得上網找,也懶得投簡歷跑來跑去地面試,但當時有兩個工作給我選擇,一個是當餐廳的服務員,月薪4500,一個是銷售公司的銷售,月薪2500+。

我當時的想法是,兩份工作都不是我最終會留下的,所以當前的目標是把錢賺到,哪個賺的錢多就選哪份工作。

幸好當時有幾個朋友和我說,去當服務員是沒有必要的,沒能學東西,後來就選擇去了做銷售。

但做銷售一個多月就做不下去,辭職回家,結果在家附近找工作的時候,還是跳不出思維圈,又選擇了一個餐飲類的,在奶茶店工作。

兩份工作來說,在奶茶店的工作是體力活,累也是身體累,心裏還覺得聽充實的;而銷售的工作,那段時間過得特別壓抑,沒能出單,也提不起勁,每天似乎是在那裏耗時間而已。

但現在回過頭看,儼然我是在逃避成長,逃避那些要用腦袋思考的工作,奶茶店的工作每天都是重複的,而且不用什麼技術含量,誰都可以做,而且到最後真的沒有收穫,頂多是又多了一個經歷,僅此而已。

一直都發現自己一個問題,就是能不思考的就不思考,記得以前高中選文科的時候,我說寧願抄一天的筆記也不願意思考一道數學題。

就像王興說的:"多數人爲了逃避真正的思考願意做任何事情。"

而逃避思考,就是逃避給自己快速成長的機會。

02

昨天爸爸突然打電話給我說叫我查一下一個企業的資料,他準備讓弟弟不讀書了去那裏工作。他說如果現在都有五六千工資的工作了,幹嘛還要讀書呢?

他問我的看法,我是始終覺得弟弟剛19歲,現在出社會還太早,而且學歷也不高,現在有工作也要看是什麼工作纔去,不要到五六年後工作沒了,手上的價值也沒了。

這幾天我一直想給我弟弟妹妹,包括男朋友傳輸的一個價值觀是不要爲了暫時的利益和放棄未來的機會,就是一定要讓自己變得有價值了一切都會變好。

就好像我爲了舒服爲了掙多點錢而選擇在奶茶店工作,但最後我的這幾個月的時間沒了,最後的收穫也沒了。如果我繼續留在銷售公司,即使到現在還沒能出單,但那種壓力會讓我不斷地前進,哪怕只是前進一點點,也總比原地不動來得強。

現在很多人都知道選擇比努力重要,但當眼前的利益擺在你眼前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被矇蔽了雙眼,看不到未來的發展趨勢,而選擇了當前的利益。

03

成甲老師在《好好學習》裏提到:

一開始就能帶來直接利益和誘惑的事情,很可能要拿未來的機會做代價。

在大學裏,很多人都相信多做點兼職對以後的工作有幫助,可以學到東西,多經歷點也是有好處的,包括我之前也一直是這樣的想法。

但實際上在《好好學習》裏的觀點是,在多個兼職的情況下,所謂的學習知識,鍛鍊能力,增加的往往只是一個"能力假象"罷了。你更多的只是經歷了一下而已,認知深度並沒有明顯增加。

你做過一份工作,以爲自己是可以學到很多,或者接觸新的領悟能給你帶來不一樣的體驗,但其實那都只是你的一些經歷而已,也可以說掉進了"你以爲自己知道"的坑裏,實際上那些接觸過的新領域並不能給你帶來太多有價值的東西。

很多人小學畢業初中畢業就出社會打工了,有一次我和我的一個小學同學聊天,他說他打工都快十年了,我還在讀書。

接着我問他那現在有什麼技能或者技術嗎,能讓你拿得出手的。

他說小時候剛出社會的時候只能去那些廠裏的流水線做,後來慢慢年齡大了一點就學會開剷車,一直開到現在。

我問他怎麼不去學點東西呢?就是可能可以給你提高工資的技術,他笑笑不說話,或許他的世界我不懂,我的世界他也不懂了。

論經歷,他肯定比我多,接觸的工作領域也比我多得多,畢竟我也只是實習期,而他在社會上混了好幾年,但論認知深度,他並不能和我比。

每個人最終都會出到社會實現自己的價值,對於沒怎麼接觸過社會的人而言,接觸多一點是有好處的,畢竟直接的生活經驗也很重要。

但是,正如十個麻雀在一起也比不上一隻雄鷹,多元的經歷如果不能幫助我們提升認知深度,從長期來看,那也是低效的。

04

我插本的時候有一個上一屆的師兄和我一起,他是老師面前的好學生,是我們羨慕的那種幾乎什麼都會的人。

認識他的時候我就說我決定插本了,記得他那時候還一副信心滿滿地說,出去社會公司是看你技術能力的,學歷不是太重要。

而後來卻把實習工資6000的工作辭了,一個人在我們學校附近租房子專心複習插本。

他回來插本的時候我們都在討論,怎麼能放棄那麼好的工作,在公司,他的技術能力是很好的,發展空間肯定也會多。

後來我問起他的時候,他說因爲想繼續往上跳,但很多時候發現被學歷限制了,很多職位門檻都是本科以上學歷,而他知道自己專科的門檻底,果斷辭職繼續考學歷。

他知道做哪些選擇是給自己帶來更多益處的,也知道未來自己想要的東西,所以現在是先放下眼前的利益。

我問他有沒有猶豫很久,怕考不上或者之後很難再找到這麼好的工作。

他倒說辭職回來就是想逼自己一定要考上,並沒有想過後路,現在他是真的考上了,然後最近和我說準備考研究生。

05

現在是互聯網時代,無論去到哪裏,每個人手上都有一臺手機,每天手機上給我們推送的信息太多了,各種公衆號,各種新聞推,我們每次看到一樣東西,心裏都會想着好想學,或者好想擁有那個技能。

最後,這也想那也想,沒有一個是可以通往行動。

現在的社會是競爭越來越激烈,你必須在一個領域做到極致,對它的認識足夠深刻,纔有可能獲得真正的話語權。

而不是盲目的追求多元學習,靜下來思考自己的未來發展方向,自己想要的東西。

那些多元學習,很多時候表面上是在提升能力,其實都是膚淺地拿時間直接變現而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