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味”到底是种什么“味”?

“土味文化”现在火得很。

当我说起“土味文化”的时候,我不仅是说那些乡土风的快手主播,或者是刘能和“尼古拉斯·赵四”的土味表情包,或者是社会摇、喊麦、尬演等土味视频,或者是常见于都市剧中的“土味情话”,再或者是周杰伦的“土味”歌词:“不爱我就拉倒,离开之前,不要爱的抱抱,反正我又不是没人要;哥练的胸肌,如果你还想靠”……“土味”是一种席卷性的文化现象,已经不能以不入流的亚文化轻视和忽视之了。

“土味文化”为什么会火?

以我的理解,这里有一个由平民和底层参与的文化的生产、传播、再生产、再传播的链条。

乡土文化受到城市文化影响并被后者压制,此前,乡土作为主体的表达完全被类似郭敬明小时代那种镶金的都市奢靡文化所掩盖和替代(意味着乡村主体或乡村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只能在小时代那样虚浮的生活想象里窥探所谓上流社会的样子);但文化的表达其实是人之为人的基本需要,所以借助视频、短视频这种对于文化资本门槛要求非常低的表达手段,乡土的“社会人”成功借助网络和手机,突破了城市小资对于文化的主导,开始生产和传播出大量与城市文化异质但又难免体现出后者的强烈影响的土味内容产品;由于平民人数众多(因此在文化市场上的影响力也不容低估),这种土味文化逐渐返销到小资群体之中,对城市小资也产生影响,形成一种虽然有猎奇和讥笑,但总体相对平等的文化交流和互动。

土味文化在底层文化的传播和文化消费的逻辑里,逐渐壮大成一个显见的重要社会现象。

​如何评价“土味”文化?

我认为,首先应该看到,土味文化的粗粝生命力,正源于它来自底层,代表者底层的自我表达。正如有作者指出的:作为从民间滋生、发展并拥有深厚底蕴的风格品味,“土味”有着扎根于底层的粗犷生命力。即使它上不得“台面”,却依然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生活的希望与向往。

其次,之所以“土味文化”在大多数语境中都含有一种嘲笑和讥讽意味,背后是乡土与城市文化的隔阂,是城市文化多少无法摆脱一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这种文化隔阂对于在乡村振兴的方向上真正解决乡村问题是有害无利的;

第三,“土味文化”很多时候并不是乡土文化的真实表达,更多的时候,它是后者的一种在城市文化压制下、在城市主导的文化话语的夹缝中做出的变形的表达。“土味文化”中蕴含着一种乡土文化的主体性,但发扬和壮大这种主体性的前提,是剔除其中丧失乡土文化自信的媚俗表达。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