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性格缺陷的根源,才能對症下藥,變得完美

幾年前,我求職到一家公司,後來又因爲其它的原因,上班不到半年就離職了。

而在這不到半年時間裏,認識了一個小姑娘,因爲是同鄉的關係,在我離職後,我們一直保持着聯繫。

這個小姑娘,有一雙彎而細長的眼睛,笑起來,洋溢着青春的美好,特別有感染力,看過一眼,讓人很難忘記。

總覺得這樣的小姑娘生活無憂,備受家人疼愛,生活一片坦途。

直到後來的某一天,這位小姑娘給我發了長長的信息,才知道,並非如此。

小姑娘家裏富裕,卻與她無關,她得自己掙生活費。

她的媽媽喜歡兒子,只因她是一個女兒,從小由奶奶一手帶大。

她19歲就出來打工掙錢,只想讓奶奶和她的生活好一點。

但是,從她掙錢開始,她的媽媽只允許她留下一點生活費,剩餘的錢要全部上交。

有時,她想買個手機或衣服,給媽媽的錢少了一點兒;媽媽要反覆確認,她是不是偷偷地存錢。

她再三保證,以後的錢不會再少,媽媽才作罷。

當時,她和我說這些,是因爲她到了嫁人的年紀,她的媽媽相中一位男生,覺得不錯,等她相看過以後,就結婚。

但是,她有男朋友。

她沒有膽量反抗媽媽的安排,但是,她也不想失去男朋友,她不知道該怎麼辦!

後來,她還是遵從媽媽的安排,嫁給那個男生。

有一段時間,她一直沒有消息。

我們再聯繫上的時候,她已經離婚,獨自己生活。

此時,她切斷了與所有家人的聯繫。

在聊天的時候,她總會問:

“爲什麼媽媽要這樣對我?”

“她既然不管我,爲什麼總要干涉我的生活?”

“爲什麼無論我付出多少,也得不到她的愛?”

“我這樣的人,還會有人會喜歡上我嗎?”

看着她迷茫而又無助的樣子,真讓人心疼。

這樣積極生活的女生,應該更快樂與幸福纔是;卻由於原生家庭的問題,變得敏感而又不自信。

其實,很多人的生活信念與性格特點,都與家庭有着很緊密的聯繫。只是,大部分人把生活中的壓抑,歸結於自身的性格缺陷,卻不知道,這些問題的根源在於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 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通過分析原生家庭所帶給人們的多種傷害,使人們意識自己問題的根源;並可以通過學習一些方法與策略,使受過傷害的人,重新獲得自由與幸福。

此書曾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榜首。

書的作者蘇珊·福沃德,是一位國際知名的心理治療師、演說家和作家。目前,她的作品已被翻譯成15種文字,在全球發行。

且書中的案例來源於真實的生活,認真閱讀每一個案例與故事,我們每一個人都會從中看到過去的自已掙扎過的樣子。

《原生家庭 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共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有毒的家庭行爲模式

每一種有毒的家庭行爲模式,都是當下對孩子的性格進行長而深遠的影響。

有的人,即便到了中年,經過兩次婚姻生活,也不會與自己的另一伴好好相處。

而有的人,完全沒有能力決定自己的人生。

還有的人,早早就放棄學業,結婚,生子,離婚,再婚,進入一個怪圈。

其中,大部分的人,把所遇到的問題與不幸,歸結於自己的命運,好像這種生活方式,正好爲他們預定的一樣,儘管他們身在其中,已疲憊不堪。

當然,也有人很清楚,他們的性格缺陷及糟糕的生活狀態,與父母有着緊密的聯繫;但是,他們不知道如何改變這種狀態。

這也就是書的後半部分要解決的問題。

第二部分 規避原生家庭的持續影響

我們對於家庭的需求與忠誠,生而爲人就有。想要完全切斷家庭的關係,也會給自己帶來更多的困惑。

所以,只能一邊與之相處,一邊規避有毒的那部分的影響。

方法和策略:

1 自我界定

自我界定,是指,無論是與父母對峙,還是與父母妥協,都可以自由地擁有自己的信念、情感和行爲。

也就是在你的內心裏,有一個單獨的區域,不受任何人的影響,能夠忠實於自己真實想法。

當然,在自我界線的劃定過程中,還是需要反覆與父母過招。

而其中最重要的一招便是,非辯護性迴應。

“非辯護性迴應:指用一種有節利而溫和的方式堅定的表明自己的立場。”

簡單來講,面對父母的不合理要求或者過分的要求,自己不要在第一時間進行激烈性反擊。

比如:父母:“你必須馬上和那個女人分手。”

       我們:  “行,我知道了。”

               “她的情緒波動特別大,等穩定一點,就和她說。”

有些事情,用迂迴的方法,反而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勇氣

父母在我們人生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有的時候,明明知道,他們的要求過分,或者難以達到。

我們還是壓抑住那個真實的自己,去滿足他們。

只爲,能得到他們的肯定與愛。

就像一開頭的小姑娘,爲了討好媽媽,可以放棄自己的男朋友,可以獻出自己的所有。

但是,在她媽媽看來,這不就是你應當做的嗎?

有時候,放棄自己的堅持和地盤,只能讓自己更多的地盤淪陷。

相比較於讓人抑鬱,窒息的家庭關係,我們會更加嚮往一個平靜且自由呼吸的生活狀態。

當這種嚮往已成爲你生命的重心時,你就會有足夠的勇氣了。

等你一步一步走過去的時候,就會發現,原來,如此簡單。

那麼,也不要恐懼與父母的對峙,這是糾正自己生活的過程。

我們只需要做到: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帶上勇氣。


事實上,來自家庭的傷害,細小而又綿長,很難讓人看到,也很難得到別人的幫助,只能獨自己一個人守着這些疑問,直到無法忍受的那一天。

但是,無論守着怎樣的傷痛,還是嚮往着心靈的寧靜與自由。

《原生家庭 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就像小黑屋裏的一束光,只要迎着它,打開窗戶,你就會看到無邊廣闊的自由與安詳之地。

相信自己,由原生家庭所造成的性格缺陷,經過努力,都會被打上補丁;即便,沒有修補上,我們也知道它就在那裏,時時提醒着自己的言行。

我們不能改變自己的父母,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

相信,原生家庭裏那些傷痛與性格上的缺陷,終究會跨越過去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