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好拆書稿 這有我的一些心得

 愛讀書的人很多,沒有時間和懶得自己讀的人更多。所以便有了知識付費。過去人聽評書聽戲文是爲了娛樂,並不需要多麼高的文化水平。如今的知識付費是爲了減少焦慮,獲得知識,是爲了提升自我獲得價值。


你聽過講書或者拆書的音頻節目嗎?下面我來說說兩者的特點和區別。

講書稿,簡單說就是把一本書講出來。

讀懂一本書,把書中關鍵核心的東西用聊天的口氣複述出來,同時加上相關細節,讓聽衆得到認同和共鳴。講書稿,肯定是要讀給聽衆的,所以一定要在邏輯上、情節上保持簡單,用詞用語上也要避免晦澀難懂,要讓人一聽就懂。排除平臺限制要求外,講書可以加上更多的個人的理解和觀點。如果是自己的播客,那你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隨性發揮了。

拆書稿,就是按照一定的模板將一本書打亂再重組,將書中的核心觀點和知識點提煉出來,用清晰的邏輯,淺顯的語言和生動的例子來重新表述,再現這本書。

這就需要兩個前提:

第一是要把這本要拆的書讀懂、吃透

第二是要按照固定的符合要求的模板來寫

拆書稿同樣要求淺顯易懂,即是沒有背景知識的小白也能聽懂,有知識的獲得感。撰寫拆書稿的人並不需要多麼的文采飛揚,筆鋒老練,因爲你也無須傳達個人的價值觀、情感色彩和過多的主觀感悟。

你要做的就是把一本書用最簡單明白的語言,用生動有趣的例子,讓聽衆喜歡聽,並且有知識的獲得感。


再寫稿子之前,我們首先要做一件事。沒錯,就是先閱讀這本書。

關於如何閱讀一本書,這實際上是個獨立的專題。讀書的目的有很多,根據目的自然也有很多不同的方式方法。


有的人閱讀是爲了娛樂,有的人是爲了提高思維能力,還有是爲了獲得知識。如果是爲了撰寫拆書稿而閱讀,就應該找到更適合自己的一套相應的閱讀方法,從而提高效率。下面我來分享些自己的心得和經驗,以供大家參考。

1. 看書名、封面推薦和序。

拿到一本書,很顯然我們都會先看封面,就像看人會看他的衣着和妝容一樣。毫無疑問,書名是一本書的重要信息之一。我們會根據這個書名,在腦海中將他歸爲一類。比如是經管類、還是個人成長類等。這更有利於你調動你的背景知識。

一本書的封面上還會有些推薦語,。一般都是些名人大咖寫的推薦語,這些推薦語不僅僅會幫助我們對書中的精髓有個把握,有時候還會對我們在寫稿中很有參考意義。

序言一定要看。尤其是作者寫的序。這有助於你對這本書有個整體的把握,比如成書的原因,作者的心路歷程等。


2. 看目錄。

目錄是一本書的框架,雖然很多書的目錄做的並不好,但是很多好的書的目錄,在製作的時候就對整本書的內容作了很系統的概括。看完目錄,你會大致的瞭解這本書都說了什麼。也會有助於你判斷下一步怎麼閱讀,大概需要多長時間。


3. 通讀。

  首先,你要通讀一遍。不同的書籍,因爲篇幅和難易程度的不同,所需要的時間不同。根據之前的判斷,現在你就可以選擇一個閱讀速度。是正常倍速,還是2倍速……

很簡單的書一遍基本就能讀完讀懂,但是如果遇到自己完全不懂的領域或比較難懂的書籍,我們在通讀的時候可以先跳過不太懂的地方,先一氣呵成對整體有個感知。


 我們每個人的知識結構不同,難免會遇到難懂和自己不擅長的領域。對於實在不懂的可以多花些時間查閱資料,拓展學習。

還有一點就是,不要試圖去表現書中所有的知識,篇幅也不允許。首先我們要根據主題和要求需要展現的,這是前提。其次是你自己有很好的理解和感悟的,很顯然這樣的內容你能更好的駕馭。最後,你還要去展現聽衆想要聽到的,而不是僅僅是你自己想寫的。

想要讀懂一本書其實沒有什麼捷徑,你需要的就是多花些時間。


輸入是爲了輸出,讀懂是爲了更好的表達。

寫作就是把你腦海中的內容梳理好,用線性的邏輯輸出出來。而拆書就是把一本書消化、打散、再重新解讀,所以一本書有非常多的解讀方式和角度,要在切合選題的角度進行解讀。定了大的方向,再去製作思維導圖,並且根據導圖去填充內容。


拆書稿都有一個標準的格式。

包括前言,開篇導讀和結尾用語,以及內容主題部分等。


前言就是用幾百字的篇幅對一本書做一個全面的介紹。

一個前言幾百字,要寫的讓人感興趣,讓人想要繼續聽下去,甚至想要去看原書,這纔是好的前言。

你可以用一些場景化描述、舉例、調查報告等等形式,來做個引題,從而推出這本書的話題或主題。當聽衆聆聽認可的時候,立即點題。講書中的亮點和核心知識。從全局的角度,總結一本書的核心精髓。

關於作者的信息,一般也是要講述的。尤其是那些值得講述的成就經歷,或者他的其他暢銷書籍等。

我的一些經驗是要學會提出好的問題?讓聽衆產生共鳴和聯想,然後再給出如何解決問題的方法。讓聽衆順着你的思路聽下去。什麼是好的問題,再次重複一下:一,引發聯想和思考。二,引發好奇。三,解答疑惑。

最後引出本書主要的講解部分。


我們都出去旅遊過,我說的是跟着團那種。一般我們去的地方都是一個新奇陌生的地方,所以我們要跟緊導遊,然後也要明確的知道行程。前言結束,正文開始,聽衆就是遊客,而我們就要讓他們不分心,不話不慌張。讓他們知道要去哪兒,要幹啥。這就是我們要做的全文導讀。


舉個例子:

介紹完這本書的基本情況,那麼下面我就爲你來詳細講述書中的內容。這本書主要內容分爲三個部分。

第一……

第二……

第三……

接下來,我們先說第一部分的內容。


要注意的是,你要考慮文章最終是要讀出來給聽衆聽的。所以一定要讀起來邏輯條理清晰,也要照顧細節,重點概念要說明白講清楚。語言也要口語化,照顧更大多數人。

在播音中有個概念是對象感,你在寫的時候也要有種對象感。要把自己當成一個講書的人,把自己當成一個主播。寫稿子的時候,就想着你面前有一個人,你要怎麼樣才能用最直白的話跟他說明白。


寫拆書稿要注意的重要問題:

(一)核心觀點要明確

你要明確自己的核心觀點。一般這個論點寫在這一段的第一句,也就是中心句。你要解釋這個中心句是什麼意思,然後就用一些論據案例來解釋這個意思,最後要小結一下。


(二)多舉例子

舉例可以把事情講明白,還會讓這個稿件變得更加活潑、親切。

理論是枯燥乏味的,要講故事,結合例子讓聽衆更容易理解,也感到有趣味。講的故事和例子要切題,要準確,要有逼格。

要學會更好的表達你想說的故事,尤其在對故事內容不熟悉的情況下。這就要學會在平時多積累,多留心,看到聽到好的故事,就將其視覺化記憶下來。或者用筆紙或印象筆記等軟件記錄。


(三)多用一些問句

提問的方式可以吸引用戶的注意力。

一些常用的問題:你是不是聽說過什麼什麼呀?這個問題你有沒有遇到過呀?你是不是可能覺得本身應該是那樣的,結果卻怎麼怎麼樣?諸如此類的一些問句,大家覺得這個問題我的確遇到過,你問的對,你問的有道理,你的問題引發了我的思考,這樣就會勾起他的興趣。


(四)給出具體的、可操作的方法

我們整個項目的定位,比如說情商、溝通、學習,這些都是非常具有實操性的內容,我們講完理論,應該配一些方法,因爲大家來爲知識付費是爲了獲得一些拿來即用的技能,所以說一定要有落地的內容,這樣的話纔會讓大家覺得很值。


最後,要想做一個好的撰稿人。還需要一步,那就是多自己讀幾遍自己的稿子。除了檢查具體格式是不是符合要求,有沒有白字和語法硬傷。更重要的是,要保證邏輯通順、語言簡潔易懂、舉例合理。


讀書和寫作都是件幸福的事!希望每個人都能在自己喜歡的路上越走越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