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孩子,要敢於SAY NO

最近的社會新聞,似乎和財經新聞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了。月初,某知名地產品牌董事長、企業家因爲某種不可名狀的癖好,被上海警方刑事拘留,輿論一片譁然,各育兒自媒體大咖紛紛譴責,財經自媒體則關注資本市場的變現,關心中小投資者權益的保護,法律從業者則從刑罰的角度加以分析。爭先恐後的業者,生怕錯過這波輿論熱點。

回到事件本身,涉及的女童怎麼樣了?小孩子在遇到各種突發情況(叨姐思慮再三,還是用客觀中性的語言描述事件過程比較合適)時怎麼辦?怎樣來保護自己呢?

無論是咿呀學語的嬰兒,還是豆蔻年華的青春少年,面對危險,首先是要識別危險,然後是遠離危險,最後最關鍵的是對危險說不!

識別危險,構築防範的第一道牆

有孩子以來,叨姐始終在教孩子一件事,認識世界上的一切危險。回想咱們成長的經過,能夠順利成人,已經是非常幸運的事情。據統計,中國已經有1000萬的失獨家庭。爲人父母都能想象他們需要承受多大的痛苦與折磨。與其被孩子能不能上清北,能不能找個好工作,成爲人生贏家,我只有一個最簡單最樸素的願望,那就是孩子平安健康成長,就謝天謝地了!

我們身邊的危險可謂無處不在,有高空墜物的危險,有觸電的危險(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有溺水的危險,有交通意外的危險……肯定有朋友會認爲我杞人憂天,但我國的安全教育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基本的急救知識恐怕就遠遠不夠。教育孩子知道哪些事物,那些行爲是危險的,就構建起他對這個世界的基本認知。

遠離危險,不讓危險有機可乘

知道哪些事物和行爲是危險的,孩子纔會遠離各種危險,避免發生各種行爲。比如知道了觸電是危險的,孩子小時候就懂得遠離插頭,懂得求助大人插電源而不是自己去擺弄插頭;懂得過馬路是有危險的,就知道過馬路要走斑馬線,會看信號燈“紅燈停綠燈行”,沒有信號燈時就要先左看看右看看,確認沒有車再過;懂得出行乘坐交通工具要戴安全帶……

孩子來到世上,首先要掌握的是生存的技能,在確保自己處於安全的狀況下,纔有可能安心地去學習,去探索,去發現,這也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內容。

敢於說不,拒絕一切危險的靠近

在天災來臨的時候,孩子的本能是找父母,尋求家人的庇護。如果家長也有相應的應急避險知識,孩子就會處於相對安全的位置。問題是家長不可能時時刻刻看着孩子,陪着孩子。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遇到新的情況,新的危險,這需要孩子自己去識別和規避。當面對來自他人的侵害時,能跑則跑,跑不了得敢於說不,並及時向他人求助,告訴父母親人。

也許有朋友會說這些學校會教,事實上學校教的永遠也比不上家長的教育和引導。爲了孩子的未來,多花點時間在風險教育上,關鍵時刻才能讓孩子免受侵害!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