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


夏日,又到了荷花飄香的季節,印象中株洲賞荷的地方最著名的要數仙庾嶺了,去年和前年跟我的書畫班老師、同學,因爲學習國畫的緣故一起去賞過數次,今天又去了一趟,總感覺初見的那一次是最美的。

猶記得前年的初夏,第一次近距離地觀賞荷花,而且是在微風細雨中,真的有一種驚豔的感覺。

那天,車停在路邊,幾個人走在樹木蔥鬱的山道上,突然被一陣沁人心脾的清香所吸引,山道旁驀地出現一條小路,那一望無際的荷塘便無遮無攔地出現在我的眼前,我迫不及待地向那一片低窪之處飛奔而去——

站在水草繁茂的荷塘邊,我彷彿來到了一處人間仙境,眼裏滿是欣喜:

細長的雨絲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天地間拉開了一張巨大的琴絃,那一眼望不到邊際的荷塘在無聲的旋律中翩然起舞,那亭亭玉立的荷花仙子柔韌姣美,看,她們時而旋轉,時而側身,時而回眸,碧綠的裙裾如波浪般飛旋涌動,此起彼落……

雨斜花有致,風動荷生香。
綠裙凝珠玉,碧盤聚瓊漿。

我被這一池的風韻驚住了,竟然將雨傘拋開,在荷塘邊不斷徘徊,流連往返——真希望,時間能夠慢一些啊……

再去時,正值盛夏,那一天無風無雨,日光白得刺眼,賞荷的人幾乎都是全副武裝:遮陽傘、防曬霜、帽子、墨鏡……但看那烈日下的荷花卻愈發的挺拔俏麗,也多了幾分凜然,不覺被她們的精彩綻放而折服、喝彩!

第三次,賞的是枯荷。那一片褐色的荷塘顯得莊嚴而肅穆,我們小心翼翼地在軟泥上行走着,尋覓着——尋覓什麼?當然不是荷,而是那已經乾枯了的蓮蓬!極目四望,褐色的莖幹隨處可見,或直立,或傾斜,或匍匐在泥土上,偶爾才能覓到一兩個乾枯的蓮蓬頑強地杵立在同樣乾枯的莖杆上——悲壯而悽美!

邂逅過雨中的荷,欣賞過烈日下的荷,尋覓過枯萎的荷,最讓我忘不了的是初夏的雨荷!

初夏微雨中的荷,那驚心動魄的美帶給我心靈上的震撼至今記憶猶新。

觀荷如是,那麼人呢?

納蘭性德曾作《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詞的上闕:班婕妤曾被漢成帝引爲知音,後因爲趙飛燕的出現而失寵,作了一首《團扇詩》,曾經“出入君懷袖”,後來“棄捐莢笏中”……

詞的下闕:唐玄宗曾在七夕時與楊貴妃許下“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爲連理枝”的誓言,卻因爲“安史之亂”賜死貴妃……

初見是如此的美好,隨着時間的推移,看得多了、久了,那份美感是不是也會慢慢消退,不復存在?

不管怎樣,初見的美好將會永遠記在我的心裏了!


往期:

觀荷,觀自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