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慢生活踐行第610天【俄羅斯day4】


❤參觀艾爾米塔什博物館是此行最大驚喜

【tip:世界四大博物館是西方媒體評選出的四個國家級博物館,包括法國盧浮宮、英國大英博物館、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和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被稱爲世界四大藝術殿堂。】

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展覽線總長達30公里,有世界最長藝廊之稱。如果按正常行進速度走完全程,需要4個多小時。如果在每件展品前面停留1分鐘,每天按8小時計算,則需要11年之久。

參觀了部分展館,聽着講解,流連於每個珍品,真想多一刻的停留,細細品味。

[視頻]

❤鎮館之寶:伏爾泰坐像



這件坐像開始創作於伏爾泰去世前一年,直到1782年完成,該雕塑真實地記錄了這位八十歲高齡的哲學家的生前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雕塑面部是作者從伏爾泰本人臉上翻下的模印塑成的,通過鑽鑿眼珠的獨特處理手法,妙不可言地表現了眼睛的透明晶亮和由此流露出的人物內心的無窮奧祕。

雖年歲已高,但伏爾泰的顏容仍然煥發着銳氣逼人的智慧和魄力,他的面龐瘦削,但是敏銳的大眼睛傳遞出內心的激情,他的嘴角流露着一種嘲諷的微笑。在雕塑面前,似乎可以感到伏爾泰臉上的每一塊肌肉都在變化和活動着,煥發着永遠清新的智慧。

❤最喜歡的畫:荷蘭倫勃朗的《浪子回頭》




《浪子回頭》十七世紀荷蘭畫家倫勃朗以《聖經》比喻浪子的一段文字爲藍本創作的一幅油畫作品。畫面表現的是老人的小兒子,索求家產,遠走他鄉,放浪形骸,迷途知返,最終回到家中,父子相遇的一刻。

半瞎、面露慈憐的父親,伸出手,堅定溫柔地擁着滄桑、衣衫襤褸的小兒子。而一旁站着的是雙手拘謹交叉胸前、神色懷疑不悅的大兒子。勃朗特讓聖經中“浪子回頭”的故事,鮮明生動的躍在畫布上...

這是畫家最後的創作,就在創作這幅作品的前一年,1668年,他唯一的兒子在成年之際過早的離開了人世,凝聚的光源終於被黑暗徹底吞噬,拖長的陰影作爲曾經被照耀過的記錄繼續蔓延。

恪遵守望的人兒組成身後隱匿的視線,同根同體的兄弟結成前臺的路人,或許溫暖的色調可以舒緩卑微崩潰的神經,陽光織體的射線可以修補千瘡百孔的傷痕。

懂得懺悔的人才會知道這不是藝術家的此岸感慨,這是藝術家的生命祈求;懂得祈求的人才會知道這不是藝術家的彼岸企盼,這只是藝術家的最後禱詞。

❤最喜歡的藝術品:金孔雀



❤宮中的地板用紫檀、紅木、烏木等九種貴重木材製成。



其餘的拍的都是小視頻放到朋友圈,不做贅述啦。

總之,大愛冬宮。下次有機會再來,呆一整天細細品味。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