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時代的自我救贖


在數據時代,要想不被信息洪流淹沒,唯有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強大的數據處理器。

除非你隱居山林,否則都不可避免地要接受一大堆信息的轟炸:朋友圈、羣組、公衆號、新聞、微博、短視頻,各種app的更新。這些信息的背後往往都是對人性的深諳,很容易讓人陷入這股旋流中不能自拔,而且往往是無意識的,就算是有意識,也還是會一邊自責懊悔卻一邊踏入其中。整天低着頭看手機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有誰不知道這樣不好呢?

而面對這麼一大堆信息,逃避是不可能的,更有效的做法是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信息關係系統,把無序的信息整理成有序的便於吸收的知識輸入大腦。下面就簡單分享下個人的一些經驗

一. 根基:夢想和計劃系統

要想在世俗有所成就,夢想一定要有,並且一定要寫下來(曾經寫過分享,參考《寫下你的夢想吧》),最好每天翻看。然後便是計劃系統:年計劃、月計劃、周計劃、日計劃。

要注意的是,夢想不等於計劃,夢想是航向,計劃是行動,而很多人往往只有計劃,而沒有整體的大致方向——沒有方向的航行是徒勞的。而怎麼確定航向呢?關鍵是敢想。

夢想和計劃系統,是整個信息處理系統的核心,起到根基的作用。****接下來的所有細枝末節,都是爲這個而服務的,不然沒有任何意義。要是還沒有建立自己的夢想和計劃系統,趕緊做起來吧。

至於形式,看個人習慣。例如我自己是把感恩清單和夢想規劃卸載有道雲筆記上,這樣方便隨時翻閱,而且支持可以同步;而年計劃和周計劃則是用一個專門的muji手賬本,質量好的本子會給你更好的體驗,讓你更想去堅持,日計劃則是用玫琳凱專門的記事本。

二. 分支

當建立好根基後,接下來就是一些更具體的技巧了,我分享一下自己的處理tips。

1. 選取信息源和篩選信息

信息太多,對其先進行過濾十分必要。

先大概選定需要閱讀的信息類別,包括但不限於:爲了實現夢想自己需要打造的技能、知道得太少想要擴充認知的領域、愛好相關的內容等等。

然後在此基礎上儘可能選擇相對更優的信息源,即相對更專業,而且無關信息更少,能讓你更專注於自己想要的信息上,避免了注意力的分散(可是現在很多app爲了儘可能讓用戶多停留,想方設法吸引你的注意了,唉……)。

例如我個人想要在瑜伽和靈性的路上不斷精進,就關注了兩個相應的公衆號;在美容行業創業,就下載了小紅書,加時尚穿搭和美妝類公衆號;想要提升審美,就下載了花瓣、behance,也相應關注了兩個排版達到神仙級別的公衆號;需要了解一些時事和評論,就關注了幾個相關公衆號;需要看書看電影加書評影評,就下載了豆瓣……

總的來說,在這麼多信息源裏面,還是更喜歡微信公衆號,這幾年的改變也多虧了一些優質的公衆號。而同等類別的公衆號,一般關注兩三個就夠了,太多也看不來,並且把最優的公衆號置頂。

一旦確認了信息源後,每天的閱讀內容便圍繞上述進行,其他很多無關的信息全部丟棄掉,或者只是偶爾瀏覽。什麼微博熱搜、娛樂新聞……還是算了吧,精力有限,還是把它花在更重要的事情上爲好。再說要是某個新聞真的勁爆,你不需要主動去看也會知道的,因爲肯定會出現在朋友圈或是身邊人的討論中,然後讓他們告訴你就行了。如果你不知道,那可能只說明那個信息還不算很火。

2. 固定時間瀏覽

這是重點。

選定了信息,每天最好固定時間去閱讀,全情投入20分鐘比分散的四個5分鐘效率更高。例如每天會固定一段時間看小紅書,其餘時間一律不看,不然信息永遠是看不完的,就像個黑洞,不知不覺地把你吸進去。

公衆號也是如此,現在在改版後,一打開公衆號不再是以前那樣是公衆號的列表,而是信息流的形式。當然即便如此,在公衆號瀏覽時間裏,我還是會打開公衆號列表,把那幾個置頂的公衆號按優先級別先看一次,然後有時間再看其他的。

朋友圈等等也最好用固定時間瀏覽。瀏覽上面這些即時信息的時間可以放在比較短的空閒時間裏,例如等車等地鐵等電梯,或是上班休息的間隙。除此以外,每天應該留出一大塊的時間進行深度閱讀,看書——即時信息永遠不能取代看書

3. 信息的整理

光看是沒有用的,要進行消化和輸出,除了可以與別人分享自己的觀點,還可以整理頭腦中亂如麻的信息,將其歸類放進自己的知識框架裏。****這裏可以分成記錄+輸出兩部分。

首先是記錄。

針對即時信息的記錄,我自己一般只用朋友圈:每當看到很好的文章後,轉發到朋友圈並且寫上自己的總結和思考(一定要自己進行歸納,不然直接轉發是沒有用的);看到一句很好的話,或是頭腦中突然閃過什麼很好的話,也記錄在朋友圈。

當然,以前自己也用過印象筆記,把一些很好的文章、網頁等等直接保存到裏面(印象筆記也有這個功能,還算方便),但後來發現保存了以後根本不看,而且微信搜索的功能也算強大,每當自己想要某個部分的信息時,一搜便有,於是後來便放棄了這種做法。

針對讀書時的筆記和書評,則最好是另外用一個筆記本記錄了,更推薦用電子筆記,省去了抄寫的時間耗費。我自己用的是OneNote,加豆瓣和曬書房進行讀書標記和書評發佈。

當然,輸入一定是爲輸出服務的,換而言之,如果自己發現記了一大堆東西后,很少去看,那不如不記。爲了記錄而記錄,就像以前我用印象筆記來手機文章那樣,是沒有任何作用的。而我記的讀書筆記最終都是爲了寫作和思考而服務的。

其次便是輸出。

朋友圈絕對是一個很好的輸出工具,可以記錄生活、偶有的靈感,同時因爲編輯時超過七行字便會自動摺疊,所以還可以很好地鍛鍊你的簡潔表達力(之前寫過文章分享,見《談談朋友圈》)

其次便是寫作——別覺得寫作是一件有多麼困難的事情,其實只需要寫就可以了,其他別管那麼多,每天寫個20、30分鐘,奇蹟就會發生,不論你寫什麼。關於寫作的分享,之前也寫過四篇文章分享過,可參考:

半年寫作經歷的總結

寫作的魔力

寫作,也是一種禪修

再說寫作

最後,當真正開始寫作後,可以開一個公衆號記錄。當積累到一定規模,列出自己的文章目錄後,就會感覺十分自豪了——把頭腦中的凌亂思維變成具體文字了!纔是自己的知識框架!

三. 總結

信息處理,其實就是在與自己人性弱點的鬥爭,因爲現在的文章標題、app形式都以吸引人注意力爲目標,隨時隨地可以讓本來只想搜點資料的你流連忘返,時間不知不覺就竄走了。

但無論做什麼,只有專注才能取得最大的成效,過度沉溺於即時的信息只會讓大腦疲憊不堪。處於「心流」狀態下,人也纔會有極大的幸福感。

所以無論外面的世界怎麼變,專注的時間一定要有。要培養專注的習慣,一開始可能要動用一點意志力,使用一些強制手段,例如關掉朋友圈提示、讓手機靜音甚至關掉手機等等。先讓自己嚐到專注的甜頭,隨後再慢慢地放寬環境。

最後,說容易做很難,我自己也還在爲這個問題苦惱不堪的呢,例如還是經常會因爲刷微信而浪費掉了很多時間,又控制不住。但無論如何,總有辦法的,精力和注意力永遠是最寶貴的資源,要保住。


附:相關文章

找回你的注意力

爲什麼總是忍不住看手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