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雨,多還是少?

網上流傳一個段子:今年北京的夏天太熱了,七年前的721要推遲一個禮拜。果然如此,昨天開始,雷雨如約而至,郊區還先後預報了冰雹和大風等極端天氣。遠郊區的情況我也不清楚,不過叨姐從昨天到今天確實經歷了今年以來帝都最大的降雨,截止今天發稿,這場雨還沒有停的意思。如無意外,這應該就是今年的721了吧。

雷雨天,怎麼辦?雨天出行有什麼竅門和貼士?叨姐在以前的文章裏多有提及。但對於在城區如何迎接夏雨天?還是值得單獨說說。

北京的雨,真是七下八上

北京處於季風區的邊緣,多年平均降水量(降水量包括了降雨、降雪等)大約在400-500毫米,正好處於半溼潤和半乾旱地區的分界線,也處於胡煥庸線的下方。不管是不是受到心理學上近因效應的影響,不管你承認與否,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纔是北京的主汛期,而絕大部分的降水集中在六月一日至九月底的汛期裏。有時候冬天的一場雪,積雪可能會淹沒膝蓋,但換算成降水量,也不過是幾毫米而已。

北京水務,最好的信息公開

叨姐偶爾發現,北京市水務局網站有一個城市雨情欄目,提供全市範圍內的檢測點的數據,也提供多年平均降水量,去年同期降水量,今年的主汛期降水量和全年降水量等數據。從數據的廣度來說比較全面了。更令人意外的是更新速度非常快,可以做到日更的頻率,所以對於廣大關心雨情的市民和研究人員而言,這是觀察帝都降水量的一個非常實用的數據來源。

常年來看,北京變得更加溼潤

根據叨姐的觀察,近十年北京算是處於一個豐水期。密雲水庫的蓄水量突破了22億立方米,達到了20年的新高;斷流多年的永定河,在前幾年實現曉月湖等幾個人工湖常年有水的基礎上,已經基本實現全市域內的地面徑流重現(縱然這是靠了多個水庫的調節和上游開閘放水),但畢竟讓我們又看到了盧溝曉月。最關鍵的是,多年平均降水量在近十年數據的拉擡下,已經接近500毫米,個別年份的降水量甚至突破了600毫米。比如721,719等典型暴雨日,一天就下了半年的雨。

今年的雨也許不如這十年平均的降水量多,但依然會是一個比較溼潤的年份。一是今天的雨下完,全年降水量估計能達到300毫米,接下來還有兩個月的降水高峯月份;二是南水北調的作用在持續發揮,官廳、十三陵等水庫都實現了淨流入,有流入就有積累,加上密雲水庫和衆多地表徑流的加持,燕山山前的小氣候得到了持續改善;三是城市熱島效應,帝都的人口再限制,仍然有衆多的用水需要,整個城市仍然處於對水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中,這個過程也許會放緩,但不會停止。

只要有人,這座城市就會越來越溼潤!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