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情緒?

七月的雨,說來就來,說走就走;如若壞情緒,能夠這樣,讓走就走,這人生啊,可就順暢多了。

有時候,壞情緒就像緊湊日子裏的一個炸彈;前一刻我們還平靜如水,下一刻它可能直接爆破,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是一片狼藉。

如果你曾遭受過情緒爆發後的至暗時刻,那麼,你肯定會痛恨自己對情緒的控制力。

而在每次情緒爆發後,想的最多的便是:我要是對情緒的控制力再強一點,再使勁兒壓一下壞情緒,事情可能就不會像現在這麼糟糕。

其實,情緒就像彈簧,你壓得越用力,其後反彈越厲害;它需要的不是壓制,而是理性的管理。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呢?

在《溝通的藝術 看入人裏,看出人外》一書中,針對情緒的管理,作者進行了非常詳細的講解。其內容及過程,就好像,作者把情緒這一物件,放到了手術檯上,通過一層又一層解剖,讓人從內到外,看到它產生的過程,以及應對它的策略。

簡單概述如下:

首先,更新對情緒的認知

1情緒的劃分

一般來講,大家會把憤怒,歸爲壞情緒;把別人善意的勸告,歸結爲好意。

其實, 這要看應用的場景與應用的對象。有時候,壞情緒也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所以,在《溝通的藝術 看入人裏,看出人外》中,將情緒劃分的原則定爲:看它在一段關係中所起到的作用。

在一段關係的建設中,情緒在其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稱之爲有助益情緒;反之,情緒起到了抑制關係發展的作用,那麼就稱之爲無助益情緒。

2:無助益情緒的來源

生理因素:由人本身基因造成的,每個人會略有不同;比如,有的人見陌生人會焦慮,而有的人與陌生人溝通會臉紅。

情緒記憶:將生活中真實的糟糕的經歷,儲存到記憶深處。比如,在一次會議上,你因發言不當而受到領導的批評,心裏難過了很久。那麼,在以後的會議上,你不會再主動發言,就算髮言也會小心翼翼。

自我內言:在一件事情上,你心裏內在的想法。

有時候,我們在一件事情上所表達出來的情緒,更像是我們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事情真正想要表達的。

比如,領導對你說:下一次要努力。

你的想法要是:這是領導對我這次工作能力的否定。

則表達出來的情緒:生氣。

而事情的真相可能是,領導只想對你進行鼓勵。

非理性思考:有時候,無助益情緒的形成,是建立非理性思考之上。

比如:連續三年,你都被評爲優秀員工。而在第四年,這個優秀員工的獎勵,頒發給了另一位員工;於是,你開始毫無理由的發飆。

這裏既缺少對自身處境合理的分析,也缺少對公司大環境發展的認識。

不可理喻也就是非理性的直觀感受。

其次,管理情緒的步驟

第一步,監控你的情緒反應:

有一句話:“不在沉默中滅亡,就在沉默中爆發。”

沉默可能是某一類人無助益情緒爆發的反應。

而有的人表現可能是心跳加速,有的人可能會用瘋狂的語言去攻擊別人。

你多留意自己無助益情緒的表現之後,慢慢地,只要它剛露出一點苗頭,你就知道它要來了。

那麼,就下來要搞清楚的便是,它是怎麼來的。

第二步,注意引起情緒的激發事件

你的無助益情緒不會莫明其妙的來,它總是被某一件事或某一個人激發,纔會產生。

因爲每個人在一件事物的關注點不同,那麼,引起情緒的激發事件也千差萬別。

有時候,可能是工作中的同事,對你應付的態度,以及漫不經心的話。

有時候,一件事情被擱置了很長時間,大家互相推諉,讓你忍無可忍。

有時候,只是不喜歡的人或事情的出現。

那麼,請留意自己的無助益情緒被激發的事件是什麼?是不是總是被相似的事件激發呢?

第三步,記錄你的自我內言

由激發事件到無助益情緒爆發,整個中間過程,起到關鍵作用的,便是你的想法。

當你的同事迴應你時用應付的態度,你的想法要是:他這是不把我放在眼裏,這是在蔑視我。

產生的情緒:生氣。

你的想法要是:他最近肯定碰上爲難的事情了,工作上纔會心不在焉。

產生的情緒:同情。

可見,從事件到情緒,關鍵點在於想法,想法不同,其結果迥異。

那麼,記錄你的想法。

第四步:重新評估你的非理性信念

既然,想法是引導情緒的主體。現在,對想法進行審判。

這個想法是合理的嗎?比如因爲同事的怠慢,你勃然大怒,只因你覺得他是蔑視你。

那麼,他爲什麼蔑視你?他會因此得到晉升嗎?得到領導的青睞嗎?

顯然不是。

再結合同事最近的表現,他對待每一個人都是如此態度。結論,最有可能是他本人出現了問題。

可見,你的想法本身是存在問題的,它屬於非理性的。

那麼,你需要每時每刻對你的想法進行評估,判斷它是否合理。

通過觀察自己的無助益情緒,到留意激發它的事件,到審視內部想法,最後再到重新評審想法,這是一個不斷分析自我的過程。

能夠非常直觀且又立體的發現,很多時候,你的無助益來情緒,都只不過是自己固步自封的結果。

當你打開自己的眼界與心胸,積極向外探索的時候,對人或生活的想法會不斷進行修正,在這個過程中,也就實現了對情緒的管理。

最後,增加有助益情緒

在每個人的身上,有助益情緒與無助益情緒是共存的;當一方存量增長的時候,另一方存量就會降低。

多多增加有助益情緒,促進兩方關係的持續發展,不僅讓自己開心,也會影響周圍的人,有助於引導他們的正面的情緒。

最終,大家都會得益於此。

之前,網上有這樣一句話:“把脾氣發出來那叫本能,把脾氣收回去那叫本事。”這裏的本事,應該就是指管理情緒的能力。

生活中,我們總是被別人收放自如情緒管理能力所折服,也總是希望自己可以在合適場景應用合適的情緒。

事實上,每一種能力都可以從實踐中學會併成長起來。只要用心學習,堅持練習,你也會成爲情緒管理的高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