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5000點,定投的故事

今天叨姐想講一則基金定投的故事,故事來源於身邊一位好朋友的親身經歷和真實體驗。

衆所周知,和20多年前證券交易所剛剛成立的時候相比,今天我國的證券市場已經大爲進步。股票市場除了剛剛設立的科創板,還有主板、創業板、中小板和新三板,債券市場也是異常繁榮。經過多年的培育,股票市場已經逐漸從散戶爲主向機構爲主轉變,深港通、滬港通的開通,也讓境內股民合法投資海外市場,至於到美國和歐洲市場開戶更是一鍵直達。

對於老股民而言,中國股市創造了太多造富的機會,也有很多深套其中的故事。2007年的6124以後,主板市場再也沒有摸到6000點的門檻,反而長期徘徊在3000點上下。唯一的一次國家牛市,莫過於2015年的5000點。

小飛工作普通、收入普通,在微信尚未出現,智能手機開始普及,移動互聯網剛剛起步的時候,他面對的是沒有本金、沒有投資渠道、沒有額外收入的一幅牌。怎麼辦?那時候A股剛經歷了6124深跌後的一波反彈,上到3000點的水平,但市場信心遠未恢復。對於小飛這樣的收入固定,暫時沒有家庭負擔的職場新人,能夠做的除了儲蓄(這也是叨姐在前面文章裏面提到的最主要本金積累方式),就是股票和基金了。

買基金,定投是首選

小飛在2007年時,也跟風買了一些基金,但因爲都是一次性買入,當大市掉頭向下的時候,結果是不可避免地被套牢了。眼見着不斷縮水的淨值,他不敢再投入,畢竟都是血汗錢,也不敢贖回,至少沒贖回就不會實際虧損,哪怕漲回來也許是個漫長的等待過程。等到了2011年以後,收入有所上升的他開始把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基金上,但採取了定投的方式,每月初和月末兩次扣款,從此就不必再爲基金淨值的一時漲跌而煩惱。

選基金,甄選很關鍵

當時比較流行的選基金方式有兩種,一是親力親爲,二是藉助工具。親力親爲無非是自己做研究,自己看基金的持股結構、管理團隊、基金經理、基金風格等,小飛也試着做了一些選擇,但確實太累了,很多指標也不像它們顯示的那樣準確而科學。小飛只好開始求助天天基金網、晨星評級、和訊等當時比較熱門的金融門戶網站和基金網站。藉助於這些渠道和工具,他基本建立了自己的基金定投組合。

要收益,止盈也重要

時間就這樣一點一滴流逝,來到了2015年。小飛每個月只是看一兩次基金的淨值。年初的時候,他驚喜地發現自己定投的幾隻基金都有了可喜的漲幅。最多的接近了200%。即便是按照最簡單的單利算法,年均增長率也接近40%。當然這和大環境密不可分。但牛市來了,雞犬升天。股票翻10倍不鮮見,基金也會漲不少,無非是多少而已。小飛原來還想再等等,沒想到年中的時候,發生了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他只能儘快贖回,保住了一倍左右的漲幅,總算是沒有虧。

小飛的基金定投一直在堅持,需要用錢的時候,也能從這個略有盈餘的池子裏拿錢。經歷過5100點的他知道,不管虧還是盈,都需要設置自己的心理區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