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5000点,定投的故事

今天叨姐想讲一则基金定投的故事,故事来源于身边一位好朋友的亲身经历和真实体验。

众所周知,和20多年前证券交易所刚刚成立的时候相比,今天我国的证券市场已经大为进步。股票市场除了刚刚设立的科创板,还有主板、创业板、中小板和新三板,债券市场也是异常繁荣。经过多年的培育,股票市场已经逐渐从散户为主向机构为主转变,深港通、沪港通的开通,也让境内股民合法投资海外市场,至于到美国和欧洲市场开户更是一键直达。

对于老股民而言,中国股市创造了太多造富的机会,也有很多深套其中的故事。2007年的6124以后,主板市场再也没有摸到6000点的门槛,反而长期徘徊在3000点上下。唯一的一次国家牛市,莫过于2015年的5000点。

小飞工作普通、收入普通,在微信尚未出现,智能手机开始普及,移动互联网刚刚起步的时候,他面对的是没有本金、没有投资渠道、没有额外收入的一幅牌。怎么办?那时候A股刚经历了6124深跌后的一波反弹,上到3000点的水平,但市场信心远未恢复。对于小飞这样的收入固定,暂时没有家庭负担的职场新人,能够做的除了储蓄(这也是叨姐在前面文章里面提到的最主要本金积累方式),就是股票和基金了。

买基金,定投是首选

小飞在2007年时,也跟风买了一些基金,但因为都是一次性买入,当大市掉头向下的时候,结果是不可避免地被套牢了。眼见着不断缩水的净值,他不敢再投入,毕竟都是血汗钱,也不敢赎回,至少没赎回就不会实际亏损,哪怕涨回来也许是个漫长的等待过程。等到了2011年以后,收入有所上升的他开始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基金上,但采取了定投的方式,每月初和月末两次扣款,从此就不必再为基金净值的一时涨跌而烦恼。

选基金,甄选很关键

当时比较流行的选基金方式有两种,一是亲力亲为,二是借助工具。亲力亲为无非是自己做研究,自己看基金的持股结构、管理团队、基金经理、基金风格等,小飞也试着做了一些选择,但确实太累了,很多指标也不像它们显示的那样准确而科学。小飞只好开始求助天天基金网、晨星评级、和讯等当时比较热门的金融门户网站和基金网站。借助于这些渠道和工具,他基本建立了自己的基金定投组合。

要收益,止盈也重要

时间就这样一点一滴流逝,来到了2015年。小飞每个月只是看一两次基金的净值。年初的时候,他惊喜地发现自己定投的几只基金都有了可喜的涨幅。最多的接近了200%。即便是按照最简单的单利算法,年均增长率也接近40%。当然这和大环境密不可分。但牛市来了,鸡犬升天。股票翻10倍不鲜见,基金也会涨不少,无非是多少而已。小飞原来还想再等等,没想到年中的时候,发生了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他只能尽快赎回,保住了一倍左右的涨幅,总算是没有亏。

小飞的基金定投一直在坚持,需要用钱的时候,也能从这个略有盈余的池子里拿钱。经历过5100点的他知道,不管亏还是盈,都需要设置自己的心理区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