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orence【巴黎聖母院音樂劇】

在Florence中,遊吟詩人與教會副主教對唱“這些要扼殺那些”


Gringoire: Les petites choses toujours viennent à bout des grandes

葛林果:小總會戰勝大

Et la littérature tuera l'architecture

文學的地位也將取代建築

Frollo: Les livres des écoles tueront les cathédrales

弗羅洛:學校課本會戰勝教堂

La Bible tuera l'Eglise et l'homme tuera Dieu

聖經摧毀教堂 人會殺死上帝

Ceci tuera cela

這些會摧毀那些


文學何以扼殺建築?這是這首歌音樂傳遞的核心,也是原著《巴黎聖母院》的核心。

01 、新思想取代舊信仰

隨着文藝復興與科學的萌發,人們不再堅定地相信生命由上帝與王權主宰、轉而認爲個人“命運”由自我掌握;與之相對的,個人的行爲也不再爲取悅上帝,而是出於自身的熱情與理念;(但是鬼知道現在有多少人真的有過好生活、主宰自我的熱情與執行力?)

而象徵神權的宗教建築也因權力衰退失去號召力、無法再聚集盲目而大量的資源與人力,不再是人民熱情營造的核心;


02、新載體替代舊石刻記錄思想

在印刷術未被髮明的時代,石刻無疑是記錄思想與象徵意義的最佳載體;

石頭將飄忽抽象的意義具象的固定下來,且永不磨滅(至少對比人生的長度,可以算成永恆了),建築的選址、外形,內裝都寓意着神權、王權等的力量

然而印刷術的發明,使思想獲得了另一種永不磨滅的可能:它便於傳播、便於保存,它四散於空中、無法被全數抓獲銷燬;它不因固定不變而永恆,它因無法禁止的傳頌而長存;

而失去精神功能的建築藝術,也日益變得實用、逐利、不再“藝術”;人們試圖再次爲建築賦予“意義”,可又向哪裏找“宏大敘事”般的意義呢?


03 、建築藝術內部的被顛覆

人幾乎無法活在純粹的虛無中,再無趣、無聊的時光都需要被賦予存在的“價值”(不論是否真的合理)

而與之相似的,失去了神權、王權的精神功能的建築藝術,也在被填充新的“精神意義”;且因爲集權的衰落,這被替換的過程無法被阻攔

可是當建築不再受龐大、統一的意志束縛之後,它又代表了什麼?建築不止屬於想象力、詩歌、人民;它更屬於利潤、屬於高週轉、屬於標新立異的流量效應與奇奇怪怪的甲方審美;

正如無比自由又良莠不齊的、甚至難辨善惡的“思想”


04、“其他形式的藝術”的脫離

曾經,建築藝術是時代的回聲與標記;而現在的建築擁有什麼呢?歐式、古典、新古典、中式、新中式、現代風格“和諧”的排排坐,每一種都有自己的份額;

我們處在信息最豐富的時代,我們獲得了曾出現過的每一種可能性;卻也因此失去了屬於自己的標記,彷彿一陣空洞的山響;

而離開建築的生命力是否真的都歸附於書籍、進而歸附於電子信息了?還是被損耗在海量的“奶頭樂”中了?


而最終,小的會戰勝大的,

正如“這些要扼殺那些”,

而“這些”也將被新的“這些”所摧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