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佳作|《戴建業精讀世說新語》:回溯魏晉風骨,有虔誠有幽默

文|驛路奇奇

提起魏晉風流,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大概是“不爲五斗米折腰”的陶潛。他隱居田園,瀟灑飲酒,一派怡然,說起來也算是我們眼中的紅人了,不過在魏晉時代,風流人物可有的是,《世說新語》裏就記載了不少。

作爲古今文人的“枕邊祕寶”,有太多學者曾爲《世說新語》作注,再出一本這類的書並不佔優勢。然而,戴建業先生卻獨闢蹊徑,以“隨筆小品”的方式,將一個個碎片化的篇目有機串聯,寫就《戴建業精讀世說新語》,將自己日積月累的閱讀觀感與當下實事相結合,讀來既有趣又耐人尋味

同時,所選篇目力求全面,除了展示高貴、曠達、雅量這樣的積極意味的文人軼事,也不乏機詐、吝嗇、奢侈這類的人性缺陷,間或還有深情、血性、幽默、師道、名媛等等類目。從感情色彩上來說,積極消極並重;從擇選的代表性上來看,大多選取有個性、有特色的奇聞軼事,120篇節選,佔原著近十分之一篇目,管中窺豹,在幽默機智的撰寫中盡顯原著的微言妙趣。

雖說主題各有不同,事件也各有各的呈現方式,但概括起來,一個“怪”字或許可以包攬一大半的內容,怪人怪癖怪事,在今人看來的那些不可思議,都被《世說新語》記錄下來,被戴老先生挖掘出來,呈現在我們這些俗世凡人面前。

你看:

王子猷(徽之,王羲之之子)和柯子冶(桓伊),一個是著名書法家,一個被譽爲“笛聖”,都是當世名家,然而,客主不交一言,就完成了一次知己間的神交。一個想聽美妙的音樂,一個聽聞傳話立刻吹奏,一曲奏罷,大家各自離開,並不謀面。放在今天,恐怕大部分人都要見面寒暄一番,互留聯繫方式,期盼來日關照。可人家呢,把默契和欣賞都融於笛音,一個盡興,一個盡心,妙不可言,可謂“高貴”。

類似的還有,王子猷前往別人家裏賞竹,看後隨即離開,不與主人打招呼,讓主人略顯尷尬。這也是一種“高貴”,在今天,大概會被認爲是不懂禮數。

吃貨羅友,年幼時別人家祭神,他去蹭吃,長大做官後,領導納客大多不請自來,只爲了吃到美味,此謂之“率真”。

衛玠皮膚潔白如玉,出身顯貴,擅清談,是美的典範,結果卻因很多人想一睹她的風采,柔弱多病的他竟然被看死了,所謂“看殺衛玠”,其風姿真真是非同一般的美。

至於富人曬書,郝隆以曬肚皮自嘲,談教子之道、夫婦間的戲謔等等,則在魏晉風骨之外,多了一些幽默感煙火氣

行文間的親切感,則是戴建業在讀透經典、尊重史實基礎上的凸顯骨子裏的幽默風趣,以及那幽默之後的餘味。你聽:

儒家給夫妻規定的那些禮法,沒有一條不讓人反胃;按這些禮法過夫妻生活的名教之士,沒有一個混蛋不令人厭惡。

家有美婦是你的人生豔福,家有才婦是你家門的大幸,珍惜諸葛誕女和阮德如妹這樣的姑娘吧!

正是這些謊話或胡話,製造了人間無數悲喜劇——說着常常無心,聽者往往有意,“謊話重複一千遍就成了真理”,這在愛情生活中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

這些大實話,好說不好聽,往往是真正看遍世事滄桑的人才說得出口,而以略詼諧的語氣說出,會讓人感官體驗上舒服些。


作爲華中師範大學的教授,戴建業老先生憑藉學術風在互聯網上大火,其講課視頻點擊數億次,千萬人點贊,這絕非偶然。他本人卻說自己講得沒有寫得好,而且特別強調要多讀經典面向原典,開卷動筆,對着原作一點一點品讀欣賞,反覆完善,虔誠之心可見一斑,難怪會寫出廣受追捧的精品了。

於《世說新語》而言,先生做到了認真回溯,也做到了在解讀中注入個人幽默基因,從這個意義上講,雖是小品的筆調,態度卻半點也不馬虎,甚至花費精力更甚。由此,戴建業作品集的其他幾部作品同樣值得期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