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童哪吒》影评 1: 可爱呆萌的结界兽 :点睛之笔还是画蛇添足?

文/玄览堂少堂主  作于玄览堂书斋

影评 1: 可爱呆萌的结界兽 :点睛之笔还是画蛇添足?新版的哪吒票房一路走红,飙升至中国漫画电影票房第一名,豆瓣评价居高不下。作为一部国产漫画,不可否认它的制作是精良的,叙事也是完整,即便做了一些颠覆性的改编,哪吒这个角色的塑造也在原本封神榜故事里的熊孩子和七十年代哪吒闹海的集体主义伟光正英雄中取得了十分微妙的平衡。在这里我就不做赘述了。不可否认这部电影作为一部大片,既没有什么剧情硬伤,也能带来一部爽片该有的戏剧张力和欢声笑语。然而本着希望国漫能有更好发展的心态,我还是要在哪吒影评系列后续探讨剧情核心前聊个无伤大雅的小缺陷。其中探讨的理论如果有错误,欢迎大家指正讨论。

我今天想聊的一个问题就是故事里的结界兽。作为李靖家和太乙真人的side-kick和小喽喽,结界兽负责镇守封印哪吒的结界。他们虽忠于职守,但其蠢萌的性格和喜欢争风吃醋和推诿责任的脱线行为却总是弄巧成拙。这样的设定,一望可知,在剧情中的人物设定借鉴了前几年爆火的小黄人。


然而借鉴小黄人这本身并不是问题,问题在于结界兽的原型借鉴的是三星堆出土的国宝戴金面具辫发青铜人头像。不得不说导演饺子作为四川人,把四川出土的与商朝同时代的三星堆文物形象加入电影中实在是同时满足了情怀和时代背景的双赢之举。但是也暴露了制作团队以及导演功课并没有完全做足。因为四川出土的三星堆遗址并不是商朝的文物,而是属于当时在四川地区的古蜀国文物。而古蜀国和商朝根本就是两个完全不相干的文明。其中有好几个证据可以证明。


第一点:对于古蜀国有所记载,但非常有限。主要来自于汉代扬雄所做的《蜀王本纪》和常璩所著的《华阳国志》。在华阳国志里记载在四川境内有古蜀国,国君叫做蚕丛。对!就是李白《蜀道难》里“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里的那个蚕丛。而后半句就是“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说明古蜀国与中原文明并没有直接关系。


第二点,古蜀国即便和商朝知晓互相的存在,但古蜀文明并没有像商朝及其他中原文明出现的甲骨文一样,拥有任何形式的文字记载。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古蜀国的青铜器样式和华夏文明的青铜器样式和文明形式完全不同。在中国地区出土的其他任何青铜器都没有三星堆的样式和花纹。这其中最显著的区别就是这些面具所刻画的人脸都拥有十分突出的眼睛。而学术界比较认可的解释是,当时四川离海很远,而专门用来运送海盐的茶马古道直到唐朝才出现,因此当时的古蜀国不可能有海盐。他们食用的是来自反复煎熬盐土壤而得到的土盐。古书记载四川,尤其岷山一带“土地钢卤,不生五谷”也就是是盐碱地,但是四川古蜀国的盐碱地是古生代到中生代的浅变质岩,这种盐碱地里的盐缺乏碘元素。而初中生物课我们就学过,如果人们碘摄入量不足就容易产生甲亢。而甲亢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双目突出。古蜀国的工匠夸张了他们甲亢的特点创造出的面具,这就解释了为三星堆出土的面具都有突出到夸张的眼睛。


        回归到《哪吒》的故事,主要在讲的是商朝陈塘关和东海龙王的故事,陈塘关临海,用的是海盐自然不可能出现甲亢症状。所以在陈塘关又怎么可能出现类似于四川古蜀国三星堆文物的形象呢?年代虽然弄对了,地理却南辕北辙。这么低级的历史错误岂不是和在封神榜的故事里加入同时期的埃及法老一起斗法一样荒唐可笑么?那么在这部影片中引入不合时宜的结界兽究竟是点睛之笔还是画蛇添足,各位还是见仁见智吧。

欢迎扫码关注玄览堂,我们一起探讨现象级中国动画电影《魔童哪吒》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