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我命由我不由天

暑假即將結束,各大劇集、電影廝殺混戰也有了結局,《陳情令》《長安十二時辰》《九州縹緲錄》紛紛佔據各大熱門,國產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作爲一匹黑馬殺出重圍,成爲這個暑期檔最大的贏家。

我對哪吒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動畫片《哪吒傳奇》,“是他,是他,是他,就是他,我們的英雄小哪吒。”哪吒作爲反叛精神的典型代表,一直都是各種創作的熱門,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也是以此爲內核,對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加以改編,讓人耳目一新。

看完電影,只想感嘆好看,真好看!

影片《哪吒》的完成度相當高,劇情完整,邏輯清晰,沒有之前《大聖歸來》《白蛇——緣起》畫面精緻,劇情轉折生硬的毛病。

第一,脈絡清晰。整個故事圍繞哪吒對命運的抗爭,突出了自我認知的重要性,以及對人羣偏見的批判。反抗偏見這一主題貫穿始終,劇情處處點題。親情,師徒情等都是點到爲止,相當剋制,反而令人感動,沒有犯什麼都想講,卻都講不好的毛病。

第二,邏輯合理。人物的性格與行爲處事高度一致,角色的各種行動都給出了相當合理的理由。比方說哪吒爲什麼成爲混世魔王?是因爲百姓的歧視和偏見;哪吒又爲什麼能夠下定決心重回陳塘關,是因爲李靖的犧牲,理由相當合理,且沒有故作煽情。還有,以上兩段都採用了倒敘,通過回憶展現劇情,完整的補上了觀衆之前觀影會產生的疑問,觀影體驗很好。

第三,節奏良好。劇情錯落有致,高潮迭起,中間穿插幾個笑點,整部影片看下來非常流暢,一氣呵成。影片中一方面有大量的打鬥場面,鏡頭切換快速,視角時近時遠;另一方面也有溫情脈脈的母子天倫,誇張搞笑的師徒相處,真摯平和的朋友日常。文戲的慢與武戲的快,依次展現,牢牢抓住觀衆的心。

第四,想象有趣。腆着大肚子,說着四川話的太乙真人;原身爲豬,打噴嚏就能場景重現的風火輪;妙筆信手一揮,就能隨心變化的山河社稷圖;突然變成單機小遊戲彈彈珠的激烈打鬥,這些設定既有趣又富有想象力。主創用現有的技術,以令人舒適的方式將這些想象呈現出來,爲影片增色不少。

國人其實並不缺想象力,無論是三體這樣的現代硬科幻,還是波雲詭祕的上古傳說,甚至一些創建世界及其運行規則的網絡小說,都是條理清晰且令人信服的,只是大部分在影視化方面不是用力過猛,就是三毛特效。

清晰的故事脈絡:我的命,我自己做主。

哪吒本應是靈珠轉世,但由於申公豹的從中作梗,太乙真人的荒唐不靠譜,成爲了魔珠的載體。魔珠自帶的桀驁不馴和天生神力,使得百姓對哪吒心懷恐懼,唯恐避之不及。遭受的冷眼後來化爲戾氣,使得哪吒選擇用暴力回報他人的冷眼相待。但隨着父母親情的回位,師傅的勤勉教導,朋友的陪伴,哪吒的性格被撥亂反正,最終在他三歲生辰那天,哪吒選擇成爲自己真正想成爲的那個人,而不是魔珠、命運、偏見使他成爲的那個人,成功抵禦了與生俱來的天劫。

本片主題是對命運,偏見的反叛。申公豹控訴師尊對自己的不公,李靖在發現敖丙身份後的翻臉不認人,陳塘關所有百姓都不相信哪吒救人的事實,都在爲我們描述一個偏見的世界。

偏見對人的影響巨大,所有人都認爲你是壞人的時候,人往往會自我放棄,哪吒從小被人當做混世魔王,頭一年他也就真的成爲了混世魔王。

哪吒的反叛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對天命的反叛,另一個是對偏見的反叛。

哪吒是魔珠託生,本應繼承魔性,大開殺戒,但當他看到父母的那一刻,他就變回了一個天真而無害的孩子;影片最後,哪吒入魔,失去意識,是失去意識,而不是清醒的做壞事。以上都說明了魔性並不是哪吒的本性,所謂入魔不過是魔珠借用了哪吒的肉體而已。但是魔珠與生俱來的殺戮和破壞,以及隨之而來的天劫就成爲了哪吒“註定”的天命。

導致哪吒入魔的原因除了所謂的“天命”,還有人羣的偏見。

陳塘關百姓知道哪吒是魔珠轉世,從他出生起就一直對他懷有偏見,認定哪吒是魔童,是妖怪。當哪吒第一次溜出李府,看見的卻是大人們將自己視作洪水猛獸,孩子們朝自己扔臭雞蛋,叫自己妖怪。這是哪吒第一次直面偏見,後果就是他對自我的認知走上了歪路,一歪就歪了一年。

第二次直面偏見是海夜叉事件。哪吒帶着希望,打算從海夜叉手裏救回小姑娘,證明大家對他的看法都是錯的,衆人不僅不相信,還認爲是哪吒綁架了小孩,對他棍棒相加,希望最終變成了失望。

第三次直面偏見發生在哪吒三歲生辰時,申公豹揭露他的身世,哪吒誤會父母師尊,認爲他們也當他是魔童,所有的話不過是欺騙自己,最終的目的是爲了困他三年,讓他開開心心赴死罷了。這直接導致了哪吒的暴走,轉而入魔。

哪吒的三次經歷告訴我們,第一,世界有偏見;第二,偏見很難扭轉;第三,最在意的人的偏見最傷人。

最終他放棄了自己的堅守,轉而入魔。幸好影片中的李靖始終沒有放棄過哪吒,在看到父親願意以命換命,替自己承受天劫後,哪吒終於明白,人要爲自己而活,只有自己能夠定義自己,什麼天命,什麼其他人的眼光,根本就不重要。

結局完美的呼應了主題,完整,重點突出的講好了一個故事。

教育:父母,師長教育的必要性

影片中暗含了關於教育的話題。哪吒在父母和師傅缺席的第一年,真的變成了一個混世魔王,把欺負人作爲日常逗趣開心。可是在師尊和父母都陪伴身旁的後兩年,哪吒明顯變得更加有規矩,更加通人性。在父母和師尊的教導下,他學會了用正確的方法扭轉人羣的偏見,雖然一開始失敗了。再加上敖丙的出現填補了他生命中缺失的友誼,哪吒的確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不管導演有沒有這種意味在裏面,但從中你的確可以看到教育,或者說所謂環境對人的巨大影響。你的價值觀,你想成爲的人,離不開周圍人的影響,從這個方面來講,能教出敖丙這樣心懷仁慈,珍惜友誼,謙和有禮的翩翩公子,龍王和申公豹也不是什麼窮兇極惡的壞人。

有血有肉的人物塑造

李夫人殷氏,影片中的李夫人和我印象中的李夫人不相似卻又相似。小時候看《哪吒傳奇》,李夫人是隱忍賢良的傳統婦女,但在影片中李夫人卻是巾幗不讓鬚眉的人物,李靖隨太乙上天那一年,正是李夫人擔負了斬妖除魔的任務,這是她們的不同。但是她們卻又相似,相似在對哪吒的愛,動畫片中的李夫人用親情和生命喚回哪吒,影片中的李夫人用哪吒咬都不鬆開的手,讓哪吒從出生所帶的魔氣中掙脫。人設雖不同,愛始終未變。

再說李靖,以往的李靖是一個典型的愚忠且軟弱的人物,但在影片中一句:“他是我兒”,樹立起一個負責任有擔當的形象,更符合現代人對父親的希望。

最後說太乙,太乙剛出場時,騎着一頭豬,肥頭大耳再加上圓圓的肚子,一看就是不靠譜的樣子。開始我就想,爲什麼不讓更穩重的申公豹去辦靈珠轉世的事,難道原始天尊的確如申公豹後來抱怨的那樣對妖族有偏見?後來看見申公豹暗中搞破壞的小人行徑,我想如果這事交予申公豹去辦,太乙肯定不會搗亂,元始天尊不選申公豹應該有這方面的原因。

其次申公豹沒有太乙的肚量。太乙能包容哪吒的桀驁不馴,但申公豹不能。片中哪吒叫錯他的名字,他就生氣了,而太乙即使被叫胖子,還能不當回事。換句話說,太乙不僅能教哪吒,還能教敖丙,而申公豹只能教敖丙了,這也是原始天尊選擇太乙的原因之一。

敖丙:致鬱向少年

在靈珠和魔珠被偷樑換柱後,我就意識到敖丙絕對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明明是靈珠卻託生於妖,最終落得個抽筋扒皮的下場(幸虧影片沒有這樣)。

靈珠吸仙氣,端的是自在祥和,所以敖丙一出場就是謙謙君子,我身旁的小姐姐在敖丙出場時,直接喊出了我的心聲“好帥呀!”真的很帥,身披白袍,額頭的龍角被袍子遮的嚴嚴實實,只留下一雙眼睛,平和淡然。一出手就將整個海面凍結,讓海夜叉無處可逃。對是非拎的清清楚楚,不計被哪吒當做人形武器,反而感謝哪吒的救命之恩,並與其結成好友。

敖丙與哪吒一樣,也是還沒出生,就被安排好命運的人物。敖丙應該從小就被告知自己是靈珠轉世,是龍族千年明封暗囚困境的擺脫者,他的命運就是拖住入魔的哪吒直到天劫降臨。可他在那之前遇見了哪吒,還和他成爲了朋友。

收到哪吒生日邀請函的那天,他問哪吒還有何心願未了;回到海底他對父王和師傅質疑:或許哪吒不會入魔?申公豹提醒他不要救李靖夫婦和太乙,他還是救了,可惜李靖一知道他是龍族就立馬翻臉無情;爲了親族,爲了臨行前每位長輩心甘情願奉上的逆鱗,他只能如師傅所言,殺了所有人。

一個明顯是正派性格的人卻身負反派角色的命運,註定在矛盾中掙扎,註定是悲劇。


他爲妖族的身份所累,即使救了人也不敢表明身份;

他不能選擇自己的出生,只能盡全力承擔自己的責任;

他珍惜友誼,卻要親眼看着哪吒入魔,去對抗他,甚至殺了他。


敖丙的命運與哈利波特里的馬爾福有些許相似(影版)。

父母成爲食死徒,註定追隨伏地魔;

明明殺不了人,卻還是被派去殺害鄧布利多;

明明想要站在霍洛沃茲的同學身邊,卻在父母的召喚下只能一步步步入黑暗陣營。

一個原本笑容滿滿的驕傲小少爺,變成了終日陰鬱,只能躲在盥洗室痛哭的半大孩子。

命運由不得自己做主,從出生就註定了陣營;明明當不了壞人,卻還要強迫自己成爲劊子手。

所幸電影給了敖丙一個相對美好的結局。

哪吒真是國產動畫教出的優秀的答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