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一覺,夏日逍遙

立秋以後,北京的氣溫明顯下了一個臺階。儘管受颱風和降雨的影響,溼度依然較大,人體的悶感依然很強,但比起七月的異常炎熱,八月的天氣友好太多了。雖然農曆節氣已經立秋,但氣象學意義上的秋天,需要連續五天的平均氣溫低於22°,因此北京的秋天按往常的習慣至少得到九月中旬,現在仍處於夏日之中。對於上班族而言,除了體制內單位和若干人性化公司,很多單位特別是服務性行業,中午能休息簡直是一件奢侈品,而俗話說“中午不睡,下午崩潰”,因此中午能睡一覺,對於夏天的養生顯得尤爲重要。

叨姐一直很好奇,也很想細細研究的,是爲什麼看起來外國人尤其是西方人不需要睡午覺?爲什麼會產生下午茶這樣的產物?中國人睡午覺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後來查閱了一些資料,發現這是一系列比較宏大的問題,乾脆從養生的角度談談自己的想法吧。

飲食很重要,中國人習慣了睡午覺

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似乎睡午覺都是國人的一大習慣。翻看幾十年前我們父輩上班時的作息時間,哪怕當時還是六天工作制,午睡都是每個單位員工的應有福利。叨姐比較認同一種觀點,中午吃完午飯,人體血糖濃度升高,這是自然現象,但血液主要流向是到腸胃以便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加上我們特別重視午餐(比如古語過午不食),使得腸胃在中午時佔據了大量的血液和營養,直接的結果就是大腦會顯得比較缺乏血液和貧乏,自然會產生昏昏欲睡的感覺。而且人體經過了一上午的高強度工作或者學習,大腦確實需要休息一下,因此中國人特別重視午睡。

經濟發展早,老外看起來很悠閒

出過國的朋友都清楚,老外特別是西方人有一個下午茶時間,而且正餐時間吃得特別久。商鋪的營業時間也很有意思,除了商業街區,週末很多小店都不開門,平時關門的時間也比較早。老外每天的咖啡攝入量也很多,平均達到3杯一天,以至於他們都不需要午睡。在叨姐看來,這主要和經濟發展水平有關。發達國家的勞動生產率很高,比如美國是我國的八倍,他們只需要幹一小時的活我們需要幹八小時。結果就是西方國家的人均GDP很高,人民生活富裕,社會福利好,自然不用那麼拼命,生活節奏比較慢,有很多的時間用來吃飯。吃過西餐都知道有前菜、正餐、甜品等多道流程,吃完一頓需要兩個小時以上,而中餐恨不得十幾分鍾就吃完了。上述腸胃快速的消化和吸收過程所需要的血液和營養,可以平均分配給大腦,這樣一樣中午的困頓感覺會減少很多。

但不管怎麼說,在我們的國情下,午後睡一覺,對於下午的工作和生活都是非常有幫助的,也有助於身體的自我修復。也許終有一天,我們也能像西方世界那樣享受一個悠長的吃飯過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