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光觉醒不行,打破规则是唯一出路

“怎么样都行”是《局外人》主人公默尔索的口头禅。默尔索看透了这个荒诞的世界,无力抗争,又想葆有真实自我,最终成为“局外人”。

                                  (1)

游戏有游戏规则,社会有社会规则,我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规则当中,大多数时候,这个规则并不人性。当规则与人性冲突,我们何去何从?是带着虚伪的面具去迎合规则,还是要活出真实的自己?

“在我们的社会里,任何不在他母亲葬礼上哭泣的人,都有可能被处以死刑。”这本书的主人公之所以被判刑,是因为他不参与这个社会设定的游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就是这个社会的局外人:徘徊在社会边缘,游荡在生命边缘。

表达痛苦的方式有很多,不同性格的人表现各异,眼泪也许能代表痛,不流泪也不一定就不痛。主人公最后被判以死刑,正是他没有在母亲的葬礼上哭泣,被认定为一个冷漠的人。他的行为不符合公众的道德意识,“局外人”因为所谓道德而不是法律的公正被判死刑。

主人公真是一个冷漠的,对母亲的死亡毫无感受的人吗?

灯光照在白墙壁上,让我很累。(很累,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失去亲人的无力感?)

我看见他们,我从来没有这么仔细地看过什么人,他们面孔和衣着的每一个细节都被我看得清清楚楚。然而我听不见他们的声音,我甚至要怀疑他们是不是真的存在。(是听不见他们的声音,还是在丧母之痛中走不出来,无暇顾及周围的声音?怀疑他们是不是真的存在,正是不敢相信母亲已不在。)

我看着周围的田野。通往天际山岭的柏树成排矗立在红绿交杂的土地上,零星散布的房子错落有致。我理解妈妈的心情。在这样的地方,傍晚应该是一段忧伤的喘息。今天,热辣辣的太阳漫溢出来,这田野被晒得直打战,变得沮丧消沉、难以忍受。(眼前的景致想到母亲的心情,这不是对母亲的思念吗?)

我有点儿迷失在这样的天地之间。阳光、皮革味、马车的马粪味、油漆味、香炉味、一夜没睡的疲惫,这一切都让我两眼模糊、神志不清。

  我感觉自己淹没在一阵噪声和尘埃中,我什么都看不见,只感到这种奔跑中混乱的冲动,身边尽是绞车、机器、天际晃动的桅杆和一路排开的轮船。(失去母亲的痛苦让他如行尸走肉,周围的一切都是对他的打扰。)

这些感受看客们是体会不到的,他们认定了在母亲的葬礼上没有哭泣,就是冷酷无情,就是这些宣判了默尔索的死刑。反思一下,我们有没有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不问青红皂白地去评判别人呢?

                                (2)

造成默尔索悲剧的仅仅是道德的绑架吗?也许在认清这个荒诞世界后的消极不反抗才是悲剧的本质?

加缪在谈到《局外人》时说,这部小说与其说是“写实的”,不如说是“象征的”,因为默尔索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隐喻。

命运用它无形的手,试图掌控我们的人生。我们是像主人公默尔索一样抱着怎么样都行的态度,还是去抗争,去战斗?《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们早已给了我们答案。他们为了家族,甚至只为了一点点可怜的战利品而战,出发点也许并不高尚,战斗的意识却让人热血沸腾。人要是连精气神都活没了,对一切都无所谓,那不是人生最大的悲剧吗?

正如加缪(《局外人》的作者)自己所说:确认生命中的荒诞感绝不可能是一个终点,而恰恰是一个开始。

默尔索认识了生命的荒诞,却采取了消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怎么样都行,甚至在被宣判死刑后也不上诉,虚无主义酿成他人生的悲剧。

面对生命的荒诞,命运的不公正,让我们强大起来,无论外部还是内心。正如《密室逃生》中幸存的女孩儿所言:打破规则是唯一的出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