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老師眼中的好聲音是什麼樣子?

時老師說,我現在聲音這麼好聽,得益於一位大咖新月老師的指導。2011年到她們學校進行普通話培訓,用了她給的方法,半年多的時間讓全班30多個孩子入選合唱團。

新月老師問在場的我們,喜歡自己的聲音嗎?通過舉手發現大部分老師對自己的聲音不滿意。有的老師說,她原來上學的時候還是音質也不錯的,後來因爲工作的關係讓嗓音讓嗓音粗啞巴;也有的老師認爲普通話不標準,錄音時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樣。

針對這樣的情況,新月老師認爲,先要保護好自己的嗓子,然後要打開自己的口腔,讓聲音自然而然的流淌出來。針對什麼樣的聲音是好聲音?她也給我們提供自己的答案:自然、用心、舒服。

她給我們演示了兩段音頻,第一段是無聲合唱團所發出的聲音,很有層次感,我們可能做夢也想不到這段音頻來源於一個聾啞人團隊。其實這個故事我是看過的,兩位年輕的藝術家是如何改造這羣孩子?背後的艱辛無以言表。新月老師說他們在外表演時,由聽不懂,到震撼,最後到滿滿的感動。其實,我們每個人的聲音本來就很美。

還有另外一段音頻,是國際兒童讀物聯盟主席張明舟先生的故事錄音,他沒有經過訓練,僅憑熱愛與喜歡就達到了專業播音員的標準。她說朗讀時抒發情感、溝通交流,不是刻意去表演,它與自我、自然、天地萬物對話,認識自我、世界的過程。

新月老師說《道德經》有很多關於朗讀的句子。比如“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等經典詞句,從《道德經》中取經問道,從自然中感悟朗讀無我、忘我的境界。

她還現場做了個小測試,看誰能憋氣數到50,如果能數到就說明肺活量還是不錯的,如果數不到,要鍛鍊肺活量,多鍛鍊舌頭、牙齒。要想達到語盡氣未絕的效果,需要打開口腔,發“啊”音。

她還通過大量試讀案例,去發現我們現存的朗讀問題,然後進行適當糾正。不管是婉約派還是豪放派,不管是“情竇初開”還是“春暖花開”,我們要了解背後的故事,才能品味各種滋味。她說有時候一個字讀準了,就會使文章賦予靈氣。

朗讀也要需要有“綿綿若存,用之不勤”的感覺,比如“我有一個祕密…”、“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等,我覺得要讓朗讀氣息像池塘裏的水,有進也有出,但池塘裏水總要保有一定存量,才能顯得有活力。隨着AI主持人的出現,她認爲播音員會有很多人失業,但能讀出情感起伏、真正與文章融爲一體的人,一定能走到最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