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在動機驅動的OKR工作法

OKR是來源於英特爾、谷歌的方法,在國內包括華爲、知乎、今日頭條等公司都在廣泛使用。

隨着人們對KPI績效考覈表現出更多的詬病,OKR也越來越受到更多人的關注,但是由於很多人並沒有成體系的去學習,OKR在實際運用上,還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間。

本月23日,洛陽企業家讀書會的書友齊聚河南青峯網絡會議廳,共同學習了關於OKR的工作方法。

O=objective=目標KR=key result,更具體應該是KRs,KR是關鍵結果,從OKR字面上,其實要求我們要最大程度的關注目標,並且依照關鍵結果聚焦到具體操作上。

如何設置目標,如何拆解目標,如何最後執行好,是我們一直面臨的問題,當我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時候,就一定會出現他最不想要的結果。

宏觀層面,OKR是一套嚴密的思維框架和紀律要求,旨在確保員工的緊密協作,把精力聚集在能促進組織成長的、可衡量的貢獻上。

個人層面,OKR作爲員工個人的效率提升工具,以幫助提升員工的執行力。

所以,OKR注重的驅動員工的內在動機,而不是外部刺激

當員工缺乏工作積極性,效率一定會低下,因此,經常會反饋爲盡力而爲,而不是全力以赴, 而關鍵在於他們缺乏明確的目標,結果和工作反饋。

從目標的制定要求上,目標一定要具體、正向、通俗易懂,避免出現例如“業績要環比大幅增長”這樣的模糊目標。

KR是關鍵結果,應該不只一個,一般來說是1-3個,一定要是可量化的,具備一定的難度,也不可是高不可及的,並且具體可落地

同時,KRs可以是正向度量的,例如業績提升的比例,也可以是負向度量的,例如,庫存週轉率降低一定的比例或具體的天數。同時也可以是範圍型的,復購率、留存率、續費率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

在谷歌,OKRs通常以0.0到1.0的等級進行分級,1.0意味着目標被100%地達成。每個關鍵結果都會被單獨評分,然後使用粗略平均值相應地對目標進行評分。

OKR的最佳達成率在60%-70%。也就是0.6-0.7。得分太高說明目標定得過低,得分過低說明沒有達成自己可能性範圍內的目標

OKR要根據項目的大小制定合適的週期,一般而言以季度爲週期,OKR同時需要按照執行層級來制定,先制定公司層面的OKR,再設定業務單元的。

從OKR的制定流程上來看,也要細化,通常來說,有如下五個步驟:

第一步:制定-頭腦風暴,第二部: 精煉-召開OKR研討會,第三步:對齊- 識別依賴關係,聯合定義KR,第四步:定稿-獲准高管團隊的通過,第五步:發佈-嚴格分類,長期跟蹤。

OKR要層層鏈接,避免出現筒倉效應,又叫穀倉效應

企業內容經常容易出現自上而下的溝通不暢,部門間各自爲政,只有垂直的指揮系統,沒有水平的協同機制,就象一個個的穀倉,各自擁有獨立的進出系統,但缺少了穀倉與穀倉之間的溝通和互動。

因此,制定OKR也應該先從團隊整體運營的角度去制定。

在執行層面,審視評估校正工作是重中之重,很多OKR項目失敗的原因正是缺乏這些環節。

OKR工作法一定是最大程度的調動員工的內在動機追求

當我們目標清晰,公司各部門高度協同,通過合理掌握和運用OKR工作法,一定能夠戰無不勝。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