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爲何家會傷人》

心理諮詢(特別是婚戀家庭親子諮詢)領域,很多人都聽說過一位叫武志紅的諮詢師,他的很多文章給心裏有困惑的人提供瞭解決的途徑,也讓更多的人瞭解心理學、學習心理學、應用心理學。

因爲上次參加“心理諮詢師成長計劃訓練營”的培訓課程,我有幸閱讀了武志紅老師的《爲何家會傷人》這本書,受益頗多,有時會有種突然頓悟的感覺。這本書對中國婚姻家庭生活的問題剖析,見解深刻,觀點犀利,分析透徹,涉及問題全面。這本書對我們處理家庭生活中的矛盾或問題,比如“重複童年的錯誤”“只會用錢表達愛”“戀母情結”“爲什麼會一見鍾情”,等等,能夠提供獨特的視角和方法。

因此,今天推薦的文章,節選自《爲何家會傷人》中的一小節《中國人的情感模式》,原文如下。

01

爲什麼我們處理不好親密關係?

聲稱最重視孩子的中國父母,實際是最容易忽略孩子的。中國父母有一個十分陳舊的觀念,認爲孩子小的時候怎麼對他都無所謂,越大就越應該重視、尊重他。嬰幼兒時期不親密,長大後又瞎親密,處理不好愛與自由的關係。

孩子在三歲到六歲之間是十分脆弱的,成年後很多問題的根源都來自這個階段。精神分裂症等嚴重的人格障礙則源於六個月之前的嚴重心理創傷。所以,孩子越小就越需要媽媽的關注和愛,在嬰兒一歲之前,怎麼愛他都不過分。

新的精神分析理論認爲,母親對於孩子未來的情感方式和生活的幸福是起決定作用的。三歲之前,父愛可以不存在,爸爸的作用只是支持媽媽,給媽媽安全感,而不是直接發揮作用。但是,中國人的產假只是給媽媽一個身體恢復的時間,中國家庭中的老人又習慣把孩子從媽媽身邊“搶走”,社會與家庭一起製造了母親與孩子的分離。

在一個有男權傾向的社會,媽媽作爲外來者進入一個家庭是孤立無援的,爸爸把自己的父母放在第一位,兒女放在第二位,情感上,媽媽永遠是最末位的。當母親有了兒子,她便將自己對丈夫的慾望轉移到兒子身上,兒子總是害怕被母親的愛所吞沒,於是便有抗爭,抗爭的結果是,將逃離媽媽的慾望轉移到自己老婆身上。在父權色彩濃重的廣東潮汕地區,一般男人不會離婚,老婆就是媽媽、是責任。

從心理分析的角度看,妻子是合法的性伴侶,男人對衆所周知的性愛有羞恥感,因爲這令他想到對母親的情慾。所以,很多男人會在妻子之外找另外一個女人來談情說愛。這樣,被丟在家裏的妻子、一個缺愛的媽媽所生的孩子裏,男孩會與來自母親的情慾糾纏,而女孩,則容易成爲媽媽“被討厭的內在小女孩”的投射對象。

通常我們第一個愛上的都是自己的媽媽,如果與媽媽的親子關係構築得不好,成年之後,就很難處理好與另一半的親密關係。童年的內心模式在成年就會呈現出來,這樣就形成一個輪迴。

好像挺有道理的,至少挺符合我自己的成長經歷體驗吧,小的時候確實希望父母能給我更多的重視、寵愛和支持包容,長大了之後就會渴望有更多的自由,能夠自己決定選什麼學校、讀什麼專業以及從事什麼工作。

02

爲什麼蘿莉愛大叔?

蘿莉總是嘟着嘴要吃奶的樣子,她們渴望被包容,需要安全感,但是同齡人只有活力、熱情。大叔就是媽媽,一個沒有乳房的“媽媽”。大叔都是被閹割的,如果面對成熟的女性,他們會自卑於自己的男性力量,但是蘿莉讓大叔有了用武之地——“餵奶”。

按照正常的心理髮育,如果女孩在原生家庭中從父母那裏得到了足夠多的愛,那麼到了大學畢業的年齡,應該尋找激情和獨立的情感。如果這個時候有個人對你說,你不用工作,每個月給你多少錢,我來照顧你,正常女孩一般都會拒絕的,因爲她不想被約束。但是愛大叔的蘿莉只是生理年齡到了,心理年齡還停留在拉着爸爸的手探索世界的階段。

其實每個時代的中國女性都有大叔情結,中國總體上是個男權社會,女性缺乏安全感,無論是在家庭還是社會,相對於她們的兄弟,根本上得到的關注和愛更少。我有一個來訪者跟我講過,在有些重男輕女現象比較嚴重的地區,有一些高中生與大叔在一起,不是要大叔的錢,只是希望從這些大叔身上獲得一些關注和愛。她們往往是多子女家庭中被忽略的孩子,與大叔的關係中,還會重複她們之前被忽視的關係模式——那個男人有自己的家庭,不會將所有的關注傾注在她一個人身上。

很多大叔在小時候便是懂事、少年老成、不用父母操心的好孩子,小孩子的那一部分天性被過早丟掉了。他們與蘿莉在一起,在“餵奶”的同時,也滿足了一部分回到童年的幻象,是對自己的一種補償。

說實話,爲什麼蘿莉會愛大叔這個問題,我也不知道答案是什麼,但是在我的印象中,好像一直都有這樣一個觀念存在:蘿莉和大叔很搭配呀,就應該這樣搭檔。一個希望被人愛護,一個願意提供呵護,各取所需,相互滿足,很穩定的搭配吧。

03

爲什麼不能亂性?

一些女人用身體與男人做交易以換取她們想要的地位、發展機會。但是她們並不是都能貫徹好所謂的遊戲規則。無論是中央編譯局女博士還是那些出來爆料的官員情婦。她們都輕視了自己對感情的態度,以爲利用身體達到目的就行了。但是實際上,一旦陷進去,與對方發生性關係,就會對對方產生依賴,雖然那不一定是愛,但是當對方與她斷絕關係時,就會有一種強烈的被拋棄感。人是情感動物,得到的愛越少,愛的空洞就越大,一旦與人建立關係,就害怕被拋棄。

現在人們認爲愛、性和婚姻是可以分開的,人對感情是有需求的,但是不能用錯誤的方式來實現。我曾經在婚戀網站上看到過一個經歷了三百次一夜情的男人的自白,他說,自己每經歷一次爲了性而性的關係,就會對人性有一次更深的失望。人們經常過高估計自己,以爲自己會很瀟灑,其實情感是最玩不起的。就像波蘭著名導演基耶斯洛夫斯基在電影《十誡》中所說的,深情是存在的,而且深情不可褻瀆。

這點很認同:得到的愛越少,就越想得到愛,也就越容易產生依賴,最後只能是傷人傷己。

04

爲什麼婚姻沒有安全感

中國人有七成至八成的婚姻都是建立在安全感基礎上,婚姻安全的最高境界是彼此成了親人,因爲親人是不會離開你的,想起他就很親切,但實際上也很少想起他。

關於安全感,中國人有單一的物質化界定,比如房子、車子。沒有房子就不能結婚,所以說,丈母孃推動了中國的房價。愛情還是物質,這種選擇題的出發點就是錯誤的,爲什麼不能先有愛情然後再有物質條件呢?中國人總是在勸那些在婚姻關係中沒有愛情的人,別貪心,不可能得到一切。他們一定不會將愛情放在特別重要的位置,但是,真正能夠製造安全感的只有愛。

家是港灣,愛是退路。

愛情和婚姻中,無論男女,都會遇到沒有安全感的問題。此時雙方要做的不是迴避這個問題,而是主動用實際行動去建立安全感,這個過程雖然很艱難,但是,一旦建立起良好的安全感,這種親密關係也就能給你帶來最大的支持與力量。

今天的薦讀文章就到這裏,需要《爲何家會傷人》全文電子書的讀者朋友,可以在公衆號後臺回覆“爲何家會傷人”獲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