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你好我是...

大學多麼好聽的聲音
不知不覺暑假已經從我們的手中溜走了,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開學季了,不知你是否變成了你所期待的樣子—完成了你上半年的目標,又或者是否考上了你所期待的大學,又或者你是否做好了接受那所已成定局的大學…

對大學生活的嚮往,而你所向往的大學生活是否會給你帶來期待,大學沒有了高中時老師的督促你是否會習慣一樣做一個激情學子。都說大學自由而恰恰是着所謂的自由可能會讓缺乏自制力的你後悔莫及。那麼這大學你會變成怎樣的人呢?

之前看到很多公衆號都在推一個講投資理財的課,看着無聊就點了進去,看着就一頓飯的錢就點了[9.9你買不了吃虧,買了不吃虧],本着想看看別人怎麼運營的心態。付費之後就會拉你到一個羣,然後等這羣主分享,其中的套路就是羣主發一些理財基金收益的截圖,再要幾個助手過來商業互吹,說自己怎麼找到這個課程走上投資理財之路,獲得財富自由,我想要是個個都辣麼厲害學這個能實現財富自由誰還有空來做這個。最後再來個帶頭發照騙活躍氣氛,再來個優惠名額搶課程,因爲帶有限制,而限制的往往會更有吸引力,很多運營者都是捉住這點吸粉吸資。不過其中也是分享了一些我自認爲不錯的觀點。

  • 量化思維 由量化到質變,有數據支撐的決策比憑空想出來的決策更靠譜
  • 時間的金錢觀 失去之財不可追[不要浪費時間去追不可追之財]
  • 開源節流
  • 碎片化學習=>不可取<多而不精>
    互聯網時代下的>學習
    e.g:刷知名公衆號、知乎、微博、朋友圈
    到處去學所謂的“乾貨”
    今天在哪個公衆號裏看幾篇乾貨,
    明天在哪個在線學習平臺看幾節公開課
  • 關於碎片化學習可能會然自己深陷泥潭而不知情
    反而讓自己還覺得很牛逼,學到了知識,愛學習的錯覺
    殊不知這種四處得來的碎片化知識並沒有讓自己學到真東西
    弊端:
    1.喪失深度思考能力–>只知道前人學習總結的觀點而不知其所以然 > 時間久了也會養成一種固化思維:難於進行深入思考 因已有了前人固定的結論
    2.知識的使用效率下降
    單獨的一個知識點很容易理解,但由於碎片化導致腦的知識點都是孤立的,猶如一盤散沙 > 正如當今的“信息孤島效應”一樣,即使你擁有大量的數據而不相容的信息系統無法做到共享,就不能發揮出數據的巨大效益。

互聯網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雖多了,但利用信息的效率卻下降了 ?
微信公衆號更新內容大多是隨作者靈感或熱點而得到的選題

其中這還有一個讓我有點讚的觀點
他把來上課分爲了三種人

  • 犯人
    被捉來上課的隨時分分鐘都想跑
    怎麼還沒下課 時間怎麼過得這麼慢
    好就聽不好不鳥你

  • 過客
    純粹來打醬油的 只是過來看看,不參與其中也不會有太多收穫
    沒有主動性、思維的碰撞

  • 發現者
    時刻期待着下一刻有着不同的新東西出現
    自身的意願 學習中有樂趣 求知慾

而步入了大學你會是那種人呢^^

大學要學會有所放棄,學習和成長從來都不是一件只有快樂沒有痛苦的事情,任何新知識的掌握、新技能的提升,都需要我們去克服心理上、環境上的重重障礙,纔能有所回報有所收穫。


以此獻給我即將逝去的大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