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電子技術Analog Electronics Technology 15】—— 集成運放中的單元電路 之 電流源電路

在上一篇博文的分析中,我們瞭解了集電極電阻ReR_e的重要作用(負反饋)
我們希望ReR_e越大越好,但是當ReR_e一直增大,爲了使靜態工作電流穩定,勢必要增大VCCV_{CC},但是當VCCV_{CC}一直增大,這就顯得不太合理了。那麼,有沒有什麼辦法,使得交流通路中的ReR_e等效成特別大,而不會是靜態工作點的數值發生改變?
那就是我們這篇博文的主角——電流源電路

1. 基本電流源電路

1.1 鏡像電流源電路

我們取兩支管子的參數一致,那麼,就會有:
IB0=IB1,IC0=IC1I_{B0} = I_{B1}, I_{C0} = I_{C1}
IR=IC0+2IB=IC0+2IC1β=IC+2ICβI_R = I_{C0} + 2I_B = I_{C0} + 2\frac{I_{C1}}{β} = I_C + 2\frac{I_C}{β}
那麼,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很有意思的式子:IR=(1+2β)IC I_R = (1 + \frac{2}{β})I_C
當β很大時,近似可以認爲IRICI_R ≈ I_C

另外,鏡像電流源還具有溫度補償的作用
當溫度升高時,令ICI_C增大,由:IR=IC0+2IBI_R = I_{C0} + 2I_B可知:IRI_R增大,導致R上的分壓增大,由:UBE=VCCURU_{BE} = V_{CC} - U_R可知,UBEU_{BE}減小,由三極管的輸出特性曲線可知,IBI_B減小,從而使得ICI_C減小

1.1.1 鏡像電流源的動態分析

我們先畫出它的交流通路;它是怎麼來的呢?首先我們分析一下它的結構:
T1管子的畫法與我們之前一模一樣(唯一不太一樣的是這裏rcer_{ce}不能省略),然後我們關注一下T0,它的集電極C極和基極B極被短路了,所以畫的時候只剩下B極和E極之間的電阻rber_{be}

r0=u0i0=rce1r_0 = \frac{u_0}{i_0} = r_{ce1}

鏡像電流源的缺點:

  1. 鏡像誤差大(受β影響,因爲β不可能取得很大)
  2. 輸出電阻r0r_0
  3. 不能輸出μA級的電流

(在改進部分我們將會看看將如何改進這些缺點)

1.2 比例電流源

我們可以看到,由於電路元件的參數依然是一樣的,所以T0和T1管子的B極電位是一樣的,那麼有:
UBE0+IE0Re0=UBE1+IE1Re1 U_{BE0} + I_{E0}R_{e0} = U_{BE1} + I_{E1}R_{e1}
另外,我們還需要一個非常重要的公式,就是晶體管發射結的電壓電流關係(也就是IEI_EUBEU_{BE}的關係。忽略rbbr_{bb'}上的電壓):IE=ISeUBEUT I_E = I_Se^{\frac{U_{BE}}{U_T}}
那麼,我們就可以得到:UBE=UTlnIEISU_{BE} = U_Tln\frac{I_E}{I_S}
因此,由有:UBE0UBE1=UTlnIE0IE1 U_{BE0} - U_{BE1} = U_Tln\frac{I_{E0}}{I_{E1}}
那麼,IE1Re1=UTlnIEIS+IE0Re0I_{E1}R_{e1} = U_Tln\frac{I_E}{I_S} + I_{E0}R_{e0}
在β >> 2時,可以認爲:IRIC0IE0IE1IC1I_R ≈ I_{C0} ≈ I_{E0};I_{E1} ≈ I_{C1}
即:IC1Re1=UTlnIEIS+IC0Re0I_{C1}R_{e1} = U_Tln\frac{I_E}{I_S} + I_{C0}R_{e0}
在一定的取值範圍內,對數項可以忽略不計,最後我們就得到了:IC1=Re0Re1IC0 I_{C1} = \frac{R_{e0}}{R_{e1}}I_{C0}
那麼,我們可以通過控制Re1R_{e1}Re0R_{e0}的大小關係控制輸出電流的大小,此謂之比例電流源

1.3 微電流源

微電流源存在的目的:在集成運放中,一般來說集電極C的靜態電流很小(往往只有幾十毫安,甚至更小),爲了希望採用較小的電阻而產生較小的集電極電流,將上面的比例電流源加以改造,令其Re0=0R_{e0} = 0就得到了微電流源

我們有:IC1IE1=UBE0UBE1R I_{C1} ≈ I_{E1} = \frac{U_{BE0} - U_{BE1}}{R}
有在比例電流源中的公式:UBE=UTlnIEISU_{BE} = U_Tln\frac{I_E}{I_S}
我們可以知道:IC1UTRlnIRIC1( I_{C1} ≈ \frac{U_T}{R}ln\frac{I_R}{I_{C1}} (超越方程)

2.改進型電流源電流

爲了克服鏡像電流源電路的一些缺點,我們進行如下改進:
(帶緩衝極鏡像電流源電路)

我們來分析一下:從輸出電流IC1I_{C1}找突破口:IC1=IC0=IRIB2=IRIE21+β=IR2IB1+β=IR2ICβ(1+β) I_{C1} = I_{C0} = I_R - I_{B2} = I_R - \frac{I_{E2}}{1+β} = I_R - \frac{2I_B}{1+β} = I_R - \frac{2I_C}{β(1+β)}
移項可得:IC1=IR1+2β(1+β) I_{C1} = \frac{I_R}{1 + \frac{2}{β(1+β)}}
這樣一來,要想實現IC1IRI_{C1} ≈ I_{R},我們對β的要求就沒那麼高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