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論壇』 【熱】你所不知道的冰冷的經濟真相

         最近兄弟確實閒得蛋疼,所以這裏給文盲們開個宏觀經濟的掃盲貼。

首先從一個大家都很熟悉的名詞說起吧。今年CPI連創新高,管理層也壓力很大,高層表態幾乎驚人的一致:“當前,宏觀調控的主要任務是保增長,控通脹。”現在第一個問題就出來了,何爲保增長?通俗的說就是保8也就是保證GDP年增長率不低於8%。這個目標近幾年似乎頗受民間詬病,一些所謂的經濟學家還很是爲此呼籲什麼保8不可取,宏觀經濟應該調低增長率,重點是產業結構的調整等等。如果這些言論不是別有用心,我只能說這些所謂的專家無知到極點。在當下,管理層並不需要對選民負責,如果沒有迫不得以的原因,管理層吃飽了沒事幹幹嘛給自己定一個這麼高的目標,萬一有個閃失不就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嗎?


  那麼保8的內涵是什麼?
  嗯,由於農村城市化進程加快,大量農民涌入城市;加上製造業長期慘淡經營(中國企業平均壽命4.5年),導致每年新增失業人口規模巨大——這個數字有多少呢?2009年奧巴馬訪華時,我們的溫總理親口承認,我們的失業人口是2億!可以想象,我們的就業壓力有多麼巨大。
  在中國,一個GDP增長點大致能創造2000萬個就業崗位,保8就是保證每年能新增1.6個億就業崗位,基本解決就業問題。

  所以,保8的核心是就業問題,也是保持社會的基本穩定問題。嗯,在我們這個社會保障體系非常薄弱的國家,想想如果有2億人沒有工作或者說沒有飯吃,是個什麼場景?這樣你就能理解爲什麼保8或者保增長是管理曾的首要任務。


  何爲控通脹?
  就是穩定物價,保證老百姓基本生活水平,也是保證社會的基本穩定問題。
  好了,保增長、控通脹歸結到一句話:讓老百姓有個工作,有份工資,這個工資能混口飯吃。

  說起來簡直難以置信,一個外匯儲備世界第一,GDP總量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國家,一個經過30年改革開放與經濟發展創造了驚人財富的國家,爲什麼進入21世紀宏觀經濟管理目標竟然如此低?


  這話說起來就長了,兄弟簡單的梳理一下這個脈絡。在改革開發初期,鄧公設計的發展模式是這樣:發展增量帶動存量改革(所謂先易後難的改革模式)。簡單的說,就是先把蛋糕做大,再來解決分配的問題。經過10幾年的發展,經過全國10幾億老百姓勤勞的工作,這個蛋糕是越做越大了,但是,分配的問題(必須通過政治體制改革才能解決各階層財富再分配的問題)卻一直停滯不前,民間再怎麼呼籲,管理層總是穩定壓倒一切——好吧,現在的說法是和諧壓倒一切。

  問題就出來了,由於分配體制不動,那麼每年的新增人口,城市化進程涌進城市的農民,下崗職工,這個規模巨大的低端人羣的基本生活就只能靠經濟增量來解決。從而形成中國經濟獨特的增量依賴症。


  更嚴重的是,存量不動只做增量的模式不僅吞掉經濟發展的全部成果,而且越來越成爲經濟發展的阻礙。
  以2010年爲例,看看目前我們的分配體系。
  2010年GDP大致是40萬億的規模
  首先是財政與稅收的抽水機:8萬億以上,去掉20%
  再是壟斷央企的隱性掠奪:大致是10%(2桶油、電信、移動、電力、金融等等)

  還有個無法監督的印鈔機:年平均CPI算15%(僅2010年我們的GDP40萬億,貨幣發行量(M2)卻是70萬億,相當於我們每創造1元錢財富,央行就發行了1.8元人民幣。)


  另外,房地產要拿走一大塊(15%—20%),物流還要拿走一大塊(全世界收費公路有14萬公里,其中10萬公里在中國。加上名目繁多的進場費用——有媒體報道,農民賣1分錢的白菜進入終端後售價變爲1.4元!)
  剩下不到20%的財富纔是全社會各行業,總人口80%以上分配,而且,各行業領頭羊還要拿走這些財富的大頭。(比如,白酒的茅臺、五糧液,製造業的聯想、海爾,通訊的華爲、中興等等)
  這樣全國絕大多數中小型企業,絕大多數老百姓只能分點麪包渣了。
  美國一個產業工人的勞動收入可以供養4.8人,德英法是1:6.8,韓日是1:3.8,我國勞動供養率爲可憐的1:1.1。

  所以,在歐美國家1億適齡勞動人口社會只需要提供2000—3000萬個就業崗位就能保持社會穩定,不僅是因爲他們分配體系的勞動供養率高,而且它們有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


  在中國, 1億適齡勞動人口社會至少要提供8000萬個就業崗位才能保持社會基本穩定,就是因爲我們在分配體系中勞動供養率太低,而且社會保障體系非常脆弱。
  所以,國外GDP能有2—3%增長,社會就一片歡呼,而我們至少要保8才能維持社會穩定!
  結論,嗯我相信就是文盲都看出來了:分配體系嚴重不公平,政府拿得太多。那麼,爲什麼政府要拿得太多呢?根源就在於政府職能的錯位。
  歐美國家一般都是小政府,權力受制約,政府只提供公共服務與產品,很少直接介入經濟。而在中國,政府幾乎就是全能政府,權力不受制約,政府當仁不讓要主導經濟,官員政績當然就只能考覈GDP,政府主導經濟錢從那裏來?必然通過財政與稅收抽水機、印鈔機集中資源與財富“來辦大事”。嗯,這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有某某特色的市場經濟,兄弟的理解是用計劃經濟的一套來搞市場經濟,簡單的說,大致就是請個獸醫來給人看病,不出亂子纔不正常。

  政府主導經濟後果是有百弊而無一利。


  首先是效率低下,這裏就說一個鹽巴的故事。中國的食鹽可以說是一個政府親自管理商品的典型例子。有食鹽管理法,有專門的鹽業總公司負責生產與經營,按照食鹽管理法規定,食鹽的出廠價由國務院管理(嚇死人吧),銷售價格由各級政府管理,按規定生產與銷售利潤都不得超過15%。這麼一個嚴格的體系,你一定認爲食鹽應該管理得很好吧?那麼,請你去趟超市,買袋鹽巴,看看規格——一般都是500克一包,再看看價格。大致是1.5元——1.8元。貴不貴?可能你覺得不貴。好吧,請你按照這個規格換算成一噸食鹽零售價是多少?哈,很多文盲都算出來了,是3000多元一噸,現在我告訴你食鹽的生產成本大致是300元/噸,不知道你做何感想。這就是政府直接管理商品的效率!

  其次,政府主導經濟必然依賴投資拉動,導致產能過剩,通貨膨脹嚴重。2008年次貸危機後,管理層出臺了個4萬億刺激計劃(實際上算上地方政府投入,已經達到10幾萬億的驚人規模)。那麼,這4萬億的錢從那裏來?中央財政每年都是赤字,可能很多文盲都猜出來了,這4萬億很可能大部分都是川哥偷偷印出來的。所以,到了2010年後我們的CPI纔會連創新高,神奇的豬肉又衝上20幾元的高峯。


  最後,政府主導經濟導致財富浪費嚴重。
  一方面財政年年以超過30%高速增長,今年已經突破10萬億的收入了!(感慨下),財政赤字卻年年創造新高(從90年代到2010年,年年財政都是赤字,而且步步攀升,去年已經突破萬億),另一方面年終政府突擊花錢數字也是年年創造新高(去年是2萬億,今年將超過3萬億)。
  好吧,這個問題先打住。兄弟是談經濟不是FQ。下面我們再來談談管理層如何保增長,控通脹的問題,坦率的說,中國經濟這盤棋確實難下啊。
  保增長,就要靠經濟3架馬車:投資、消費、出口來拉動,但是,目前這3架馬車都出現很大的問題。
  首先看消費:居民儲蓄率長期高達60%,消費在GDP比例長期在35%左右徘徊,過去依靠消費升級的模式來啓動內需目前也到了瓶頸(從八十年代小家電——90年代家用電器——2000年房產與汽車),在目前房地產市場遭遇最嚴厲的調控背景下,消費市場更是低迷。
  在中國持續高通貨膨脹背景下,老百姓購買力急劇下滑,提升內需更是成了遙不可及的夢想,去年消費在GDP比例已經跌到27%,今年5月後瘋狂上漲的豬肉背後是百貨業大幅度下跌。老百姓真的是窮啊。

  這裏兄弟要狠狠鄙視一下所謂的“拉內需,促消費”的說法。爲什麼這個口號天朝年年提卻總是老大難的問題?因爲這是個僞命題。只要有錢誰不知道吃好、喝好,玩好啊,用得着你來“拉”來“促”嗎?問題是老百姓沒錢啊,有錢都被你拿走了,還消費個PI啊。
  再說說投資:過去20年在國內生產力不發達,基礎設施不完善的情況下,投資成了拉動經濟百試不爽的靈丹妙藥,現在,中國製造已經行銷全球,高速公路已經遍佈全國,投資拉動不僅對經濟正面作用越來越小,相反,產能過剩以及通貨膨脹(2009年4萬億大單引發的惡性通貨膨脹文盲們一定深有體會吧)等一系列投資帶來的副作用反而成了影響經濟發展的絆腳石。
  目前我國鋼鐵行業的過剩的生產能力達到了2億噸;水泥生產能力達到18.7億噸,已經遠遠超過實際需求,目前在建的400條生產線還將新增生產能力6億噸;電解鋁生產能力過剩600萬噸,在建的還有200萬噸……截至2009年第一季度,在24個行業中有19個行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產能過剩。(哈,這還是2009年數據,現在只會更糟)。
  產能過剩,必然要找出路。出路無非一個內消一個出口。國內消費前面已經說得很清楚了——這裏兄弟要補充一句,最近幾年宣傳得沸沸揚揚的“家電下鄉”、 “汽車下鄉”實質上就是爲製造業過剩的產能找出路。好吧,農民可憐的錢包又得奉獻一回了。至於出口,這更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

  最後說說出口。
  出口:加入世貿爲中國製造打開了通向全球的道路,但是,扭曲的匯率導致人民幣嚴重低估使進出口日趨不平衡,節節攀升的外匯儲備已經成爲越來越嚴重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
  這裏,專門爲文盲們輔導一下匯率。嗯,這個很重要,非常重要。
  什麼是匯率?就是人民幣兌換外幣的比值。這個匯率由誰決定?當然應該由市場決定。比如,一美元可以買5雙襪子,人民幣要買相同數量品牌的襪子要5元,那麼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就應該是1:5。但是,在天朝,這個匯率卻由政府制定,人民幣被人爲大幅度低估——嗯,這個兄弟承認,是有歷史原因的。改革開發之初,我們急需大量外匯來購買發展所需的設備與技術。但是,當時中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又沒有任何競爭力,怎麼辦?於是政府強行把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拉到1:8的高位,再加上出口退稅政策(潛臺詞就是,我不賺錢,我虧本賣,美國大爺你總要買了吧),中國製造開始流出國門。最嚴重的是,2003年加入世貿後(兄弟一直猜測象天朝這種操縱匯率的國家美國居然同意加入世貿,很可能是別有用心),由於扭曲的匯率,導致進出口嚴重不平衡,外匯儲備急劇上升。(文盲們可以自己查一下近10年我國外匯儲備變化資料)
  爲什麼進出口嚴重不平衡,很簡單,因爲扭曲的匯率加上所謂的出口退稅政策,大家都只願意出口,沒人願意做進口生意,因爲出口虧本也賺錢,進口賺錢也虧本。看看我們中國製造行銷全球,而進口什麼呢?大致只有2樣,其一,中國沒有的資源性商品,比如中東的石油、巴西與澳洲的鐵礦石、泰國的大米,其二奢侈類商品,比如日德的汽車、瑞士手錶、法國化妝品、意大利服裝等等。

  這裏專門解釋一下一個奇怪的經濟想象:爲什麼中國製造的同類商品國內價格遠遠超過國外。
  原因無非3個,第一就是這個扭曲的匯率。第二就是我們的出口退稅政策,這個所謂的出口退稅隱藏着更荒誕的邏輯:爲了補貼外國消費者,中國消費者需要承擔更高的稅、費。

  資料數據:由於我國常年實行出口拉動經濟增長戰略,每當外部發生危機,中國都會提高出口退稅標準。比如,1998年,爲了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將出口退稅率提高到5%、13%、15%和17%四檔。爲了應對次貸危機,我國自2008年8月份起,連續7次上調出口退稅率,綜合退稅率從9.8%提高到逾13.5%。
   出口退稅率提高了,財政收入卻還在增長(抽水機厲害啊)。據國家稅務總局統計,2009年全國共辦理出口退稅6487億元。但是,2009年財政收入去從08年6.1萬億增長到6.8萬億!。第三,就是我們高額的流通成本。(這個不展開,文盲們對多如牛毛的收費公路一定有體會。)
  由於這個扭曲的匯率政策使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令人痛苦的事實:最近10年中國製造爲全世界抑制通貨膨脹發揮了重大作用,代價是中國老百姓承擔了更大的通貨膨脹。
  知道3.2萬億美元意味着什麼嗎?意味着我們不但少了近20萬億的商品,還承擔了央行爲了按照現行匯率收購這3.2萬億美元多發行20萬億人民幣的通貨膨脹!
  中國老百姓是世界上最勤勞的人民,我們起早貪黑,節衣縮食,就攢下這麼點銀行存款,結果卻是一隻看不見的手(通貨膨脹)悄悄把我們的財富拿走了。一個可怕的事實是,近20年,在沒有戰爭,沒有動亂,經濟貌似欣欣向榮的局面下,作爲人民幣基礎體系的元角分,角與分已經基本退出流通市場——這個現象不敢說絕後,但一定是空前了,要知道美元流通了幾百年,現在美分都還在流通領域使用啊!

  資料:經濟學家時寒冰曾經做了一個測算,81年1萬元人民幣購買力相當於2010年255萬元!
  文盲們看了這個有什麼感想?好吧,老師再點撥你們幾句,從2012年開始,先別急着找工作,先別急着把錢存銀行,先仔細學習兄弟的帖子,再想想怎麼開始保護我們自己的財富。對!在天朝,保護財富比創造財富更重要。
  回到前面出口的話題,當前人民幣處境確實尷尬:到底是升還是貶?
  廣告之後,馬上回來。

  人民幣該升還是該降?這是一個痛苦的問題,如果人民幣升值,前面分析已經談到,由於分配體系的問題,我們的製造業一致在微利邊緣掙扎(天朝製造業平均利潤率不超過5%),人民幣稍微一升值,製造業立刻就會死掉一大片——今年溫州跑路潮的背後就是人民幣升值下製造業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如果人民幣不升值,那麼進出口繼續不平衡,央行就只能繼續發行更多的人民幣來收購對外貿易獲得的外匯,通貨膨脹愈發難以控制,嗯,現在是3.2萬億外匯儲備,如果繼續增長到5萬億,甚至8萬億,後果簡直不敢想象——而且外匯儲備多了,放那兒也是一個頭痛的問題。

  嗯,這還不是最痛苦的,還有更痛苦的——更痛苦的是:扭曲的匯率不僅加劇了國內通貨膨脹,而且還倍受歐美發達國家指責——吃虧還捱罵。
  這裏文盲們一定不解了,我們通過拉高匯率,低估人民幣——實際是我們消耗資源的商品已經是虧本賣給你們了,怎麼歐美發達國家還老是拿匯率說事,動不動給我們來個反傾銷什麼的?

  歐美發達國家是一個完全市場經濟的國家,市場經濟最需要什麼?是流動!雖然中國的商品是虧本在賣,而且收來的外匯也很大方的借給他們,但是對於歐美發達國家他們不僅僅要你賣商品,更重要的是他們也需要中國來買他們的商品,你操縱匯率形成商品的單向流動,人家當然要指責你了——他們也要保護自己的製造業啊。所以,國際上對於中國的反傾銷政策大多是發達國家,象什麼非洲、拉美國傢什麼時候聽說過對中國實施反傾銷的?不發達國家幾乎沒有什麼商品可以賣給中國的,而中國商品虧本賣給他們,正好可以抑制本國的通貨膨脹,偷着樂還來不及,怎麼可能指責大方的天朝人呢?

  好吧,我承認,歐美發達國家指責我們操縱匯率還有一個更深的目的,就是打擊我們的製造業(這是另一個話題,這裏就不展開了),
  現在兄弟把經濟3架馬車都一一做了分析,問題就出來了。對於宏觀管理層而言,保增長與控通脹似乎已經成爲不可兼顧的2難選擇:保增長還是控通脹?

  如果要保增長:則放開房地產市場調控、貨幣政策寬鬆化、人民幣貶值——結果,貨幣流動性進一步氾濫,通貨膨脹加劇,甚至很可能出現惡性通貨膨脹。
  一旦通貨膨脹持續加劇,市場形成恐慌,想想32萬億居民存款,只要5萬億進入民生領域……(這個結果已經有經濟學家做了推算,只要5萬億進入民生領域,我們的生活必須品立刻上漲100倍!文盲們,這還真不是在嚇你)

  如果要控通脹:則貨幣政策從緊,人民幣繼續升值——結果,製造業大面積破產,經濟一蹶不振。
  中國經濟這盤棋還真難下啊,所以,不少外媒以及經濟學家已經做出預測:中國經濟2013年將硬着陸!這裏給文盲們解釋一下什麼是硬着陸——嗯,你站在30層高的樓頂上,再跳下去,當你的腦袋與水泥地面接觸的時候就叫硬着陸。
  中國經濟2013年會硬着陸嗎?或者說中國經濟短期會崩潰嗎?文盲們,誰來回答這個問題?

  嗯,凡是回答是的先把手掌升出來,老子先打10下再解釋。
  回答是的文盲你太小看我們管理層的智慧了,再給文盲們普及一個常識——在天朝體制下,做到政府高層的一定是這個社會最聰明的精英(私心、私慾什麼的這裏不探討),而且在天朝體制下,管理層的政策選擇面比西方國家政府要大得多——大得多是個什麼意思?意思就是西方政治精英想都不敢想的事,我們不但敢想,而且敢做。
  網上一句話很經典:中央在下一盤很大很大的棋,或者中央在打一盤很大很大的麻將。這句話來形容管理層的執政思路,還真有點靠譜,如果要更準確的描述,那就是:中央在挖一個很大很大的坑——嗯,文盲們別想歪了。

  且聽我一一道來。

  給文盲們上課就是累啊,這麼深入淺出的文章,你不認真學習,反倒置疑這裏置疑那裏,這是學習的態度嗎?好吧,就算是置疑,你也要認真學習後再提問吧,看看你們質疑的問題:
  其一,關於失業人口的問題,這個我不解釋,這是2009年奧巴馬訪華時,我們的溫總理親口承認的,我們的失業人口是2億。這個新聞網上一搜就有,你還不相信去問寶哥,就別來煩我了。
  
  其二,爲什麼會有這樣巨大的失業人口,兄弟一再強調,由於農村城市化進程加快,大量農民涌入城市;加上製造業長期慘淡經營(中國企業平均壽命4.5年),導致每年新增失業人口規模巨大——這句話文盲們懂不懂,不懂再看10遍。
  
  其三,關於爲什麼我們每年必須新增1.6億崗位的問題,兄弟一再強調,我們與西方國家的差距是分配不公平,我們的製造業平均壽命不到5年,而且都是在微利下掙扎,所以整個經濟對增量形成巨大的依賴,而西方國家不是這樣。
  
  就以勞動供養率爲例——這個我已經說過,還得重複一遍。給文盲上課就是累。
  美國一個產業工人的勞動收入可以供養4.8人,德英法是1:6.8,韓日是1:3.8,我國勞動供養率爲可憐的1:1.1。這個數字說明什麼,從微觀上講,歐美一個家庭只要有一個人上班,就足以養活全家,年底還有存款出去旅遊消費什麼的,而我們呢?因爲只有1.1的供養率,所以2口子上班,如果只是普通的工人或者工薪階層,養一個小孩都困難,不得不啃老或者節衣縮食。而且西方國家失業有完善的社會保障體制,而我們普通老百姓家庭只要有一個人失業,生活馬上就要出問題。
  從宏觀上講在歐美國家1億適齡勞動人口社會只需要提供2000—3000萬個就業崗位就能保持社會穩定,在中國, 1億適齡勞動人口社會至少要提供8000萬個就業崗位才能保持社會基本穩定,所以,我們在要壓倒一切保8 ,西方就是0增長也沒有什麼大的問題。

  嗯,一個勞動供養率就能分析這麼多,文盲們,你提問時認真思考了我的帖子內容嗎?
  請注意,我的帖子是給你掃盲的,是用來學習的,質疑什麼的,你先讀10遍再說。

  這個坑是什麼?

  這個坑就是建立貨幣蓄水池來容納超發的貨幣。好了,這裏兄弟就可以完整的描述一下管理層的執政思路:即保增長的前提下,建立貨幣蓄水池緩解通貨膨脹壓力,通過空間換時間,最終實現結構調整,產業的升級的目標。
  嗯,很完美的思路。但是,必須提醒文盲們的是,貨幣蓄水池只能緩解通貨膨脹,不能解決通貨膨脹,是治標不是治本。
  中國通貨膨脹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2位數的CPI將在未來10年內悄悄偷走我們大部分財富。如果我們想保護好自己幾十年的勞動果實,就必須學會投資與理財。其中存銀行與買股票是最不贊成的投資理財模式。(提示:別相信統計局的數據與主流權威媒介報道)

  所以通脹時代最緊迫任務是:保衛我們的財富——這個話題我在後面展開,現在,先讓我們梳理一下,這個貨幣蓄水池是怎麼建立的?通俗的說,就是過去管理層怎麼挖坑,現在在挖什麼坑,未來會挖什麼坑,不把這些非常重要的問題搞清楚,文盲們就很難理解天朝經濟的發展脈絡,更談不上預測未來的經濟發展趨勢或者怎樣保衛我們的財富。

  中國廣義貨幣供應量增長速度最快的時期是92年(同比增長31.3%),93年(同比增長37.3%),94年(同比增長34.5%),由於缺乏吸納貨幣的蓄水池,很快在94年出現極爲嚴重的通貨膨脹,國家公佈的CPI數據就已經接近25%。所以94年後,國家管理層痛定思痛,開始了宏觀建“坑”的歷程。

  第一個階段貨幣蓄水池(1994年—2000年)就是讓民生產業市場化(教育、醫療、房子)。這個坑但是確實是效果顯著,不但飛快吸納了超發的貨幣,控制了通貨膨脹,還啓動了內需。

  但是,用綁架民生產業市場化來拉動內需或者是建立吸納超發貨幣的後果是極其惡劣的,短短10幾年時間,普通老百姓很快就發現自己看不起病、上不起學、買不起房,於是民怨沸騰消費愈加低迷,拉動經濟越來越依賴投資和出口,形成經濟上的惡性循環。

  第二個階段貨幣蓄水池(2000年—2011年),是股市與房市。

  首先我來談談股市,天朝的股市好啊,至少在3個層面爲管理層分憂解難。第一是爲虧損的國有企業買單,在90年代虧損的國有企業是中央財政買單,這讓中央財政不堪重負,幾乎陷入快要崩潰的地步,後來老朱弄了個分稅制——稅收中央拿大頭,逼着地方成了吃飯財政——纔算緩了口氣,但還沒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但是,股市一出來,問題解決了,虧損國有企業由股民買單了。2000年3.15老朱答記者問時是這樣說的:“中國的股票市場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對於國有企業的改革,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文盲們在炒股票前建議學習這段話,至少10遍。

  第二就是貨幣蓄水池了。資料,美國股市擴容到800只股票,用了100年,香港股市擴容到800只股票也用了33年,中國用了20年時間,已經發行了2000多隻股票————文盲們在炒股票前建議學習這些數據,至少10遍。

  第三,就更不得了,吸納超發的貨幣再蒸發掉。資料:從2003年開始,中國外匯儲備節節攀升,貨幣供應也越發難以控制,2003年我國貨幣供應21.92萬億元,到2007年已經達到40.34萬億元,於是2007年物價飛漲,通貨膨脹壓力空前巨大。這使得通過股市蒸發財富,消滅購買力成了重要的選項,隨後中國股市慘烈大跌,到2008年10月,深滬2市蒸發的市值已經超過20萬億元!無數升斗小民數十年積累的財富被洗劫一空,但,通貨膨脹卻總算抑制住了。

  提醒:2007年5月首先是豬肉價格飛快突破20元大關,5月30日,股市突然慘烈大跌,時間節點上驚人的重合耐人尋味。2010年開始物價一路攀升,股市也連連下跌,慘不忍睹。

  結論:在通脹壓力巨大的時候,股市不可能出現牛市(想一想,如果牛市了,股民解套了把資金投向民生領域,通貨膨脹更加無法控制),所以,在你生活壓力最大的時候,往往股票都只能割肉——很殘酷,卻是真實的經濟真相。所以,炒股票研究什麼K線圖還不如關注豬肉的價格走勢——文盲們在炒股票前建議學習這段話,至少10遍。
  好吧,我承認,天朝的股市不僅僅是一個貨幣蓄水池,它還是一口鍋,嗯,在必要的時候可以蒸發財富的鍋。(好吧,我承認,全世界的股市都有在關鍵時刻做鍋的職能,原因很簡單——貨幣超發,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超發的貨幣找不到出路時就只能蒸發掉)

  下面再來談談房市,這是一個牽動很多文盲神經的問題。

  要把房市說清楚,非得單獨開個帖不可,兄弟這裏就偷偷懶簡單的輸理一下房市的脈絡以及房市爲什麼充當貨幣蓄水池的,文盲們如果看不懂,那也沒辦法,天朝經濟最精彩的是未來,兄弟還有很多東西要寫啊,手疼。

  第一個問題,中國房市是如何綁架地方經濟的?

  94年,面對窘迫的中央財政,老朱弄了個分稅制。何爲分稅制?就把稅收分爲國稅與地稅,這可不是簡單的多掛了個牌子的問題——它孕育的深刻變化至今還在影響着我們的生活。那麼,分稅制是怎麼切割這個稅收蛋糕的?稅收大致分爲4塊:所得稅、關稅、流轉稅、營業稅,國稅拿走前3塊(大致佔總稅收的80%以上),地方就只留下可憐的營業稅了。這個分稅制一下子讓中央富得流油,全國80%以上的地方政府立刻就變成吃飯財政——所謂吃飯財政,就是每年爲吃飯而奮鬥的財政。好吧,中央爲了安撫地方95年又出臺了個政策:地方出讓土地時,土地出讓金90%歸地方所有——文盲們學習這段歷史有點領悟沒有?

  但是,在商品房市場沒有啓動的時期,地方政府就是賣地也 沒幾個買家啊,吃飯財政還是吃不起飯。與是98 年國務院又取消了福利分房,同時又啓動銀行按揭——商品房市場正式啓動。當時,老朱很清楚在分稅制下這個商品房盒子打開會有什麼後果,所以,還在這個盒子上設置了一道保險——當時設計的住房改革方案是這樣的,低端人羣用廉租房解決,普通老百姓政府建設經濟適用房解決,高端人羣纔是用商品房解決居住問題。必須承認從98年—2003年,中央投入好幾百個億,大致解決了700萬人口的經濟適用房的問題。到了2003年,住建部出臺了一個文件:核心是用“帶保障性質的商品房“替代了經濟適用房,這下就是把盒子上的保險拆掉了,把所有的人都推向了商品房市場,人爲製造了規模巨大的剛性需求——房地產一下子就火了起來。

  房地產就這樣綁架了地方政府,所以,每每中央一調控房市,地方第一反應就是抵制,能不抵制嗎?稅收大頭你都拿走了,地方就靠點賣地收入來吃飯了,你調控房市不就是調控機關幹部職工的飯碗嗎——這還真的一點不誇張,每次調控房市,只要房市一低迷,很多經濟不發達的地方政府真的連公務員工資都發不出來了。
  第二個問題,爲什麼中央宏觀調控房市無用,反而是每一次調控房市後都迎來房價的迅猛上漲?

  這個問題文盲們一定會搶着回答:因爲房地產綁架了地方政府,地方抵制所以沒用。那你們就又錯了,兄弟可以很負責的告訴你,地方抵制對宏觀調控影響很有限。原因很簡單,不僅地方的帽子在中央拎着,更重要的是所有的貨幣政策金融工具都掌握在中央手中,這些纔是對房市有決定性影響的砝碼。比如,現在房市低迷是什麼原因?不僅僅是限購——那只是對那麼幾十個一線城市有影響,真正對全國絕大多數城市有影響的是限貸!

  好了,那麼中央宏觀調控房市爲什麼無用呢?

  請看下面一組數據。2001年我國貨幣供應量爲15.28萬億,2002年爲18.32萬億,2003年爲21.92萬億,2004年爲25.01萬億,2005年爲29.6萬億,2006年爲34.55萬億,2007年爲40.34萬億,2008年爲47.51萬億,2009年爲60.62萬億,2010年爲72.58萬億。對比期間房價增長趨勢,與貨幣增長趨勢驚人一致。

  文盲們現在明白了吧,調控房市爲什麼無用?因爲印鈔機太厲害了,而且房市又要發揮貨幣蓄水池的作用——一方面超量發行貨幣,超量發行貨幣又要趕到房地產這個蓄水池裏,一方面又要宏觀調控房市——抱薪救火,火不越燒越旺那纔是怪事呢。

  第三個問題最有意思,既然中央宏觀調控房市無用,那爲什麼中央還要經常堅持調控房市呢?

  首先,必須得承認,管理層一定比兄弟聰明10倍,那麼,爲什麼連兄弟都知道中央宏觀調控房市無用,還要堅持調控呢?這個原因兄弟琢磨了很久纔算明白。

  宏觀調控的深層原因:增加房地產市場政策變數,抑制製造業資金過快流進房市。這個問題目前已經非常嚴重了,我們製造業的領頭羊比如海爾、聯想、首綱等等最近紛紛介入房地產,這在西方是不可想象的。大家都熱衷參與財富分配而不是財富創造,大量製造業資金流入房地產,不僅推高了地產泡沫而且使產業空心化越來越嚴重,產業空心化後果是什麼?是經濟沙漠化!後果可能比經濟硬着陸更可怕。

  第四個問題:房地產在天朝經濟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這是一塊硬幣的2面,發展房地產好處是明顯的,弊端也很明顯。好處當然很多,首先是消費的主力,去年全國社會消費額是12萬億,房地產就佔了6萬億,半壁江山啊,然後它可以直接帶動50幾個行業,保8中至少有2個點是房地產貢獻的,最後房地產發展可以帶動大量資源性產品9比如鐵礦石)的進口,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目前進出口不平衡的現狀。

  弊端也很明顯。高房價吞噬了老百姓那點可憐的財富,房市火爆的背後是消費愈加低迷,過去我們的消費在GDP比例好歹也有個35%(美國是70%),去年已經跌到27%。拉動經濟越來越依賴投資和出口,形成經濟上的惡性循環。
  
  好了,第二個階段(2000——2011)的貨幣蓄水池先就說這麼多了,下面,我將談談文盲們最感興趣的未來10年天朝經濟發展趨勢的問題。哈,給點獎賞吧,兄弟熬夜打字也很不容易啊。

  首先,嚴重鄙視一下論壇中那些打着所謂高手招牌的文盲,他們所謂預測天朝經濟走勢不僅不靠譜,而且基本都是胡說八道。現在讓老師教你們一個簡單的常識,在天朝,要研究經濟首先要研究政治,要研究政治首先要學習中央文件,連起碼的中央文件都沒讀過,奢談什麼未來經濟走勢——什麼黃金啊、美元、股市什麼的,不是胡扯嗎?我承認,國際經濟形勢對我們的經濟走勢有影響,但是,決定性的因素,特別是決定我們經濟中長期的因素在我們內部,在管理層思路里,具體就是在中央各種文件中。

  好了今天很累了,明天繼續更新。
  廣告之後,精彩繼續……

  文盲們要跟上進度,下面要講的非常重要,建議文盲們至少要學習10遍,因爲下面寫的每一句話如果你認真思考,反覆思考,可能對你都是一次重大機遇。
  天朝未來10年見將建立一個系統的貨幣蓄水池,事實上只要有足夠的貨幣蓄水池吸納超發的貨幣,在印鈔機幫助下,保增長好象還真不是特別困難的事。

  2011年——2020年貨幣蓄水池:
  短期:房市+股市
  中期:股市+土地+壟斷領域向民間開放(去年有個國務院36條大致講的就是這個壟斷領域向民營資本開發,但是這個兄弟很不看好,所以,基本可以無視這個貨幣蓄水池)

  長期:人民幣國際化。
  這麼寫文盲們一定很難理解,那麼老師就稍微展開一點,決定未來10年中國經濟發展趨勢的將是3個改革:股改、匯改與土改。

  先來說說股改。

  股改有2個方向:全流通與國際版。
  何爲全流通?過去我們的股票市場頗具中國特色,一隻股票上市分爲法人股與流通股。法人股一般要佔70%左右,但是卻不準上市交易流通。真正流通的只是30%左右的流通股。這個特色導致股市出現一系列的問題。嗯,上市公司不分紅,股民木有法;上市公司造假亂來,股民還是木有法;上市公司操縱股價剪股民羊毛,股民還是木有法;誰讓股民只是沒有決定權的小股東呢?

  插一句:在天朝做有限責任公司,公司法都是隻保護大股東(特別是控股股東)權利,小股東被欺負,法律的潛臺詞只有2個字:活該!(所以,文盲們要去別人合作弄個公司,請記住,自己所佔股份一定要超過1/3!!!)

  回到全流通的話題,這讓中國股市真正與國際接軌。貌似西方媒介對此評價很高。但是,兄弟卻並不這樣樂觀。在天朝體制下,即使全流通你能真正指望收購優質企業資產不受方方面面干涉?你能真正指望上市公司獨立性加強,不受方方面面影響?舉一個例子,比如兄弟發財了,收購了茅臺51%的股份,我能衝到茅臺公司宣傳兄弟擔任董事長?哈哈,沒有貴州省委書記點頭,沒有中央國資委大佬點頭,別說兄弟只是收購茅臺51%股份,就是收購茅臺100%股份,兄弟也只是一盤菜啊。

  所以,全流通核心還是把股市這個貨幣蓄水池做大,好吧,是把這口鍋做大,以一個美麗的願景吸納更多的超發貨幣。

  國際版更不用說了,讓國外公司在天朝上市圈錢,還是做大鍋的思路。唯一的區別是以前股民聽的是上市公司講天朝故事,今後也可以聽聽上市公司講外國故事了。

  這裏兄弟耐着性子再給文盲們講講我對股市的個人看法。股票,兄弟是絕對不沾的,有閒錢兄弟寧願去做慈善(當然不是捐給郭MM),也堅決不買股票。

  文盲們如果要炒股票,請一定先思考2個問題,第一,天朝股票本身有價值嗎?嗯, A股市場股票市盈率一般是50—60左右,創業版就更高了。50倍的市盈率是個什麼概念?就是你今天投資100元,大致要50年後才能收回投資。嗯,50年後100元頂多就是買包衛生紙了,且慢!你能拿到衛生紙還有3個條件,上市公司能活50年(中國企業平均壽命不到5年);上市公司50年內都象上市報表那樣一直贏利(可能嗎?上市公司的贏利報表文盲都知道是怎麼回事啊),上市公司一直堅持年年分紅(豬都要笑了)。別說是50倍就是10倍市盈率也不能去啊——最後歸結到一句話,天朝股票本身沒有任何價值。

  第二個問題,沒有價值的股票,我能贏利嗎?沒有價值炒股實際就是打麻將了,這是一個0和遊戲,也就是股民A要賺錢必須是股民B虧錢。其實,如果純粹打打麻將兄弟並不反對——問題是現在這個麻將桌上還坐着一個莊家或者上市公司,這傢伙在我們只能打13張牌的時候,它要拿15張牌而且還可以無條件看我們的牌——嗯,如果這樣的麻將你還要去玩,兄弟只好大聲說一句:把錢給我吧,我一定比上市公司表現得更好。嗯嗯,我承認,我起了邪惡的念頭。

  下面我要談談匯改與土改,與股市這個死氣沉沉的大鍋相比,後2個更有點意思,特別是土改,兄弟保證,當我把這個東西講清楚後,文盲們一定會心潮澎湃的。
  廣告之後,精彩繼續……

  有些文盲就是急,帖子還沒認真學習過,就說什麼,讓我直接告訴你該怎麼做就行了。說這種話的人幾乎可以算是深度文盲,不把一些基本的經濟脈絡講清楚,我直接抖結果你信嗎?那我現在告訴你,嗯,把錢給我,別去買股票——你會給我嗎?

  閒話少說,下面兄弟開始談談土改——嗯,說是驚天動地的土改一點都不過分。談土改之前老師先教教文盲們怎麼解讀中央文件或者政策。

  比如,今年宏觀管理基調是收縮流動性——降息、上調準備金率什麼的,怎麼解讀?這些政策的潛臺詞就是:今年大家喝茶吧,少幹活,什麼投資項目先緩緩。嗯,讀懂了這個潛臺詞你今年大致就知道怎麼做了,如果你不信一定要逆勢硬上什麼投資項目,除非特殊情況,否則結果一定不會好。

  那怎麼預測未來經濟發展的趨勢或者脈絡?告訴大家一個基本常識,現在發生的是前10年宏觀佈局決定的,那麼未來要發生的,一定是這10年宏觀佈局決定的——文盲們仔細體會一下這句話。

  嗯,老師的耐心很好,再詳細解釋一下。比如,在90年代,你如果注意到94年的分稅制,注意到95年國務院出臺的土地出讓金歸地方所有,注意到了98年取消福利分房,那麼你一定能預測到未來10年房地產將迎來一個空前發展機遇,嗯,即使你在2000年一無所有,如果堅持10年炒樓,現在至少也是幾百萬身家了,如果你在2000年有點錢,開始投入做開發,加上運氣好遇到象兄弟這樣的智者,好吧,你現在一定在什麼財富榜的某個名次上待着,哈哈。

  說一個真實的故事,我有個朋友是做地產開發的,他家裏2004年請了個保姆,農村來的。我們有時去朋友家喝酒,順便吹吹牛什麼的,他家的保姆就端着一張小板凳靜靜的在一旁聽着——我們誰也沒在意。那保姆心思單純,聽了很多宏觀經濟的東西也不大懂,就明白了一個道理——房價要漲。於是,從排隊炒號開始,一有空就去排隊買號賣號,後面開始賣房炒房,堅持了7 、8年,現在擁有3套房產,淨資產早就過百萬了——一個農村來的中年婦女,你能想象嗎?這個故事你信不信?反正我是相信了,記住,思想就是財富,觀念就是生產力。

  回到前面的話題,如果說未來要發生的,一定是這10年宏觀佈局決定的——那兄弟的問題就提出來了:

  2004年,第4代管理層執政的第二個年頭,出臺的中央一號文件說的什麼?嗯,2005年中央一號文件說的又是什麼?2006年中央一號文件、2007年、2008年一直到2011年……誰能準確回答?老師請他去東莞桑拿一條龍。

  答案是連續8年,中央一號文件都只有一個主題:農村!驚天動地的8箇中央1號文件啊!都只有一個主題——農村、農業!什麼是戰略佈局,這就是最大的戰略佈局,什麼是中央在下一盤很大很大的棋?這就是中央在下的一盤很大很大的棋!文盲們有點震撼吧,嗯,震撼的還在後面。

  提2個大家很熟悉的名詞——“新農村建設”、“城鄉統籌”。知道它們的核心內涵是什麼嗎?是土地確權!什麼是土地確權——就是農民的土地,不管是承包地還是自家的宅基地,國家要給他們發國土證了,這個證含金量很高,因爲它可以買賣、流轉、抵押!一句話,8億農民很快就會成爲有產階層——要富起來了。

  以前農轉非很難,是每個農民的畢生的夢想;以後非轉農會更難,大致也會成爲很多城市人的夢想,你信不信?現在女孩子找老公是要有車有房,以後也許會變成有地有田,你信不信?

  再告訴一個故事。2009年10月在成都都江堰一個鄉里,3000多農民第一次拿到蓋着鮮紅大印的國土證,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當時在場有一個身份特殊的人物——文盲們別猜了,都錯了——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他在場就幹了一件事,把農民簽字的原始單據帶走了,放進國家博物館裏,和什麼放到一起?和78年第一份家庭聯產責任承包制農民的原始簽字單子放到一起——文盲們自己深深體會一下這個故事的內涵與重大意義。

  驚天動地的土改,還不僅僅是土地確權,管理層對於土改的戰略佈局大致有3個方面。第一是土地確權,第二是擴權強縣:這幾年中央出臺了很多政策,對產業轉移、土地政策向中小城市與小城鎮傾斜都做了系統的安排,中小城市與小城鎮發展將迎來一個黃金的10年。今年地方政府換屆年,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換屆後,一些小縣城悄悄升級爲副廳級。這就是擴權強縣的先兆。

  第三是佈局建設農村金融機構。我們都知道,現在各大銀行已經基本退出了農村市場,但是農村的土改以及發展中小城市與城鎮又必須要金融機構支撐。嗯,大家一定都聽說過小額貸款公司吧,小額貸款公司下一步發展方向就是爲新土改服務的村鎮銀行。

  土地確權創造中國一個規模龐大的有產者,僅2.4億畝農村宅基地就將釋放數十萬億的財富,這不僅是一個巨大的貨幣蓄水池,更重要的是中國新的內需啓動強勁的消費力支撐。農村金融機構的建設爲土地流轉、抵押、買賣提供金融服務,農民進城與擴權強縣不僅加快了城市化進程,而且爲中小城市與小城鎮發展創造一個黃金的10年。農民進城加上城市新增人口在未來10年就將創造2000億平米的住房需求,這些需求絕大部分都將釋放在中小城市與小城鎮。

  文盲們一定心潮澎湃吧,嗯,兄弟再給你們加點溫。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說過這樣一句話:中國的農村城市化進程與美國的高科技發展是影響21世紀人類社會發展的2件大事。請注意,在這老頭看來,影響21世紀人類社會發展的2件大事只有中國的農村城市化進程與美國的高科技發展,甚至中國的農村城市化進程還排在美國高科技發展的前面。

  文盲們一定很激動吧,嗯,兄弟給你們降點溫——在兄弟看來,這老頭是不是把中國的農村城市化進程撥高了一點,兄弟估計再影響10—20年沒什麼問題,影響整個21世紀,兄弟保留意見——誰叫老頭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呢,又不是什麼脊樑獎。
  不過,兄弟還是很有點佩服管理層的,在存量不動,依賴增量的難局下,居然給他們設計出這麼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大智慧啊。兄弟估計至少可以保證中國未來10年的繁榮,想變天的文盲就只有繼續等待了。不過這裏孕育的機遇文盲們有感悟嗎?嗯,建議你們多讀我的帖子,至少10遍。
  明天兄弟要講匯改,與土改相比這可是一個異常艱難的破冰之旅,不過有學習精神的文盲認真學習應該也能看到一個重大機遇。
  
  PS:別亂猜我的身份,兄弟既不是什麼專家也不是體制內的人,兄弟寫貼純粹是一片丹心在玉壺,
  
  不知不覺都快15000字了,文盲們鼓掌吧,這麼規模的字數意味着兄弟至少在鍵盤上花消了10個小時以上的時間,現在連我開始欽佩我自己了,掃盲真是用心啊。另外,這個帖子出來後,遭到很多漫罵——好吧,兄弟這裏負責的說一句,這些漫罵兄弟的人絕大多數真不是什麼5毛,他們是真文盲,或者說是深度文盲,嗯,深度文盲與普通文盲的區別是,普通文盲通過認真學習我的帖子基本就可以重新做一個自己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而深度文盲基本就只能聽自己想聽的話,好吧,我換一個說法,深度文盲即使兄弟這樣的大知識分子也是很難挽救的。

  嗯,談匯改前,建議文盲們先學習一下前面普及的匯率知識,免得跟不上進度。這裏再羅嗦一句,別看前面兄弟就寫了1萬多字,但是所包含的內容之豐富,意義之深刻即使是最有想象力的文盲都想象不到的,嗯這麼說吧,當今社會80%以上社會現象、經濟現象,如果認真學習我的帖子基本都能找到答案,你信不信?嗯,找個時間,老師專門展開來談談這些問題,文盲們只需要找個凳子聽講座就行了。

  閒話少說。談到匯改,第一個問題就出來了,什麼是匯改?管理層希望通過匯改達到什麼樣的目標?

  嗯,不用舉手了,老師閉着眼睛也能猜到你們的答案:匯改就是匯率改革,匯改的目標是使人民幣保持一個適當的匯率,使我們的進出口保持平衡。
  很好,這麼回答的可以說是已經認真學習了前面的帖子,但是,老師要告訴你們的是——你的答案錯了。

  分析經濟問題,特別是天朝經濟問題,文盲們一定要掌握一個基本的思維脈絡:管理層最核心的目標是什麼?保增長控通脹,保增長在印鈔機幫助下難度不是很大,那麼控通脹呢?就需要挖坑——或者建立貨幣蓄水池來實現。
  好了,兄弟前面講過,從2011年開始第3階段的貨幣蓄水池是什麼?

  短期:房市+股市
  中期:股市+土地
  長期:人民幣國際化。

  對,匯改的真正目標是實現人民幣國際化。這是一個很大很大的坑,管理層雄心壯志要把貨幣蓄水池建到國外去,讓全世界人民與中國人民一起來分擔人民幣超發的痛苦。近幾年管理層在國際交往中很大部分精力都在弄這個事。09年濤哥寶哥在亞非拉國家轉了一圈,據說就悄悄弄了幾千億人民幣出去。這個傳說兄弟覺得還是比較靠譜——在承諾援助、優惠利率等葫蘿蔔刺激下,讓一些小國答應貿易用人民幣結算甚至將人民幣作爲儲備外匯,一些吃飯都困難的國家可能還真抵擋不了誘惑。

  但是,對於發達國家就是兩回事了。最近歐債危機,天朝開始還口口聲聲要援助,後來怎麼外交部又發表聲明改口了呢?原因很簡單,天朝最初承諾援助,但是提出,給人民幣行不?人家直接就拒絕了,好吧,寶哥退了一步——只要承認我們是完全市場經濟國家,我們就援助,人家還是不答應——歐洲政客真他媽牛比啊,要天朝援助嗯還不準有條件,可能他們已經習慣了天朝過去無條件援助吧——最後才逼得外交部發了個聲明。

  好了不扯遠了,從這個事件可以看出,人民幣國際化確實很難很難。人民幣在國際上的地位,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的心目中即使不算一錢不值也差不多了——白送別人都不要啊!(文盲們如果在這裏能夠問個爲什麼,老師就非常欣慰了)但是,我們管理層卻很樂觀。

  2009年,國務院出臺了一個文件,內容是:2020年將上海基本建成國際金融中心。文盲們,看到這個文件,有什麼感受?好吧,我承認這個問題有點難度,那老師換一個說法:假設你穿越了,醒來後發現自己回到1957年,嗯身邊正好有一份人民日報,把拿起人民日報,入目赫然是一個驚心動魄的標題:3年內趕英超美!!!請問,你是什麼感受?好吧,老師告訴你,我看到國務院要在10年內上海基本建成國際金融中心的感受與你穿越後的感受是一樣的。

  現在世界上稱得上國際金融中心有2個,一個在倫敦,一個在紐約,這2個城市成爲國際金融中心文盲們知道花了多少時間嗎?200年。而且這200年還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實現的——19世紀,大英帝國是最強大的日不落帝國,20世紀美國通過2次世界大戰成爲最強大的超級強國,那麼管理層有什麼依仗能夠讓上海在10年內實現前者200年達到的目標呢?

  嗯,老師的問題出來了:管理層(一定比兄弟聰明,肯定比大多數文盲更厲害)究竟是什麼迫不得以的原因,要在10年內將上海基本建成國際金融中心?
  
  PS:今天喝了酒(不是喝茶哈)就先這樣了,明天繼續更新。

  好吧,老師今天把課程進度放一放,先專門開堂課程給文盲們做個心靈的洗禮——你們爲什麼被稱爲文盲。

  嗯,文盲與正常人的區別是,正常人能夠獨立思考,而文盲在天朝教育體制下,除了會考試,已經基本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規律是書讀得越多,人越傻,而且因爲書讀得越多,越不認爲自己傻。你信不信?

  假設,你被別人賣了,還在幫人數錢,你覺得自己算不算文盲?嗯,你也許說,啊,那是我一時糊塗;好吧,假設你被別人賣了,幫人數錢後還在一個勁對賣你的人鞠躬感謝,你覺得自己算不算文盲;嗯,你也許還可以找理由爲自己辯解;好吧,假設你被別人賣了,幫人數錢後還在一個勁對賣你的人鞠躬感謝,現在你已經在被賣的家裏過上了新的生活,你天天被打被虐待,你痛苦不堪,直到這個時候,你除了了咒罵虐待你的人之外,居然還是對賣你的人一片感恩戴德的聲音:他那時對我多好啊,賣我前至少天天讓我吃飽飯——這樣的你算不算文盲?

  好吧,老師下面要講的故事,故事講完後,90%的文盲如果你還有那麼一點基本的良知——你一定會突然發現,啊,原來我就是那個被別人賣了,還怎麼怎麼樣人啊——這個時候,你是否能老老實實承認自己是文盲,開始認真學習老師的帖子呢?否定自己是痛苦的,但是沒有這個痛苦的過程你們怎麼能重獲新生呢?
  
  現在老師就來講講一些冰冷的經濟真相——心理承受能力不好的,可以直接跳過。

  老師在前面說過,現在發生的是前10年宏觀佈局決定的——這句話你們認真思考了嗎?

  現在網上很懷念90年代,對於90年代個別管理者很是推崇,好吧,兄弟承認,某個管理者有些話確實——嗯,很有魄力。但是,對於一個人的評價,我們不僅要聽其言,更應該查其行,那麼,90年代的經濟政策究竟對於我們現在的生活產生了那些影響呢?

  90年代有3件影響深遠的經濟政策——分稅制、加入世貿、民生產業市場化,下面我們對這3個經濟政策一一分析。

  首先說說分稅制。分稅制使大多數地方財政成了吃飯財政。大家能否體會吃飯財政的意義?網上有很多照片,描述的是在我們鄉村,學校和孩子的學習環境已經惡劣到無法形容的地步,嗯,這個現象的背景原因你思考過嗎?好吧,我承認,這是我們地方政府不作爲,那麼,爲什麼不作爲呢?核心就是這個吃飯財政啊,沒錢,怎麼作爲?還有更可怕的,我們經常談糧食危機、水源危機什麼的,導致這些危機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的水利工程年久失修,欠帳太多,爲什麼會年久失修,欠帳太多?還是因爲地方政府沒錢——什麼3公消費擠佔財政的問題還真不是導致地方財政窘迫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還是這個分稅制。

  好吧,因爲分稅制,任何一個地方行政首腦——不管他是私慾膨脹,還是真的打算造福一方(換了你我上臺也是一樣),他想有所作爲,必然是拉高土地價格(也就是推高房價)來獲得城市發展必須的資金。

  這個分稅制展開還可以寫很多很多,現在不是有學者開始呼籲什麼“地方財權與事權不統一”——好吧,文盲可能對這句話不好理解,我換一個說法——現在有學者開始呼籲——要讓馬兒跑,要給馬兒吃草!很簡單的道理,還需要呼籲!真是悲哀啊。

  文盲們,當你買不起房蝸居的時候,當你看到破敗的鄉村教室憤怒的時候,當你目睹乾旱的田園破爛的水利痛心疾首的時候,你思考過這一切的根源在那裏嗎?
  我們再來談談民生產業市場化。

  嗯,民生產業市場化讓我們中央財政卸下了包袱,不僅建立了第一個貨幣蓄水池,還用綁架民生的手法啓動了內需,代價呢?僅僅是老百姓自己看不起病、上不起學、買不起房嗎?

  老師這裏舉2個例子。

  前段時間出了個小悅悅事件,反映出國人近幾年道德嚴重滑坡——爲什麼道德會嚴重滑坡?請你想想2個職業:教師與醫生,這是2個什麼職業?請你想想2個場所:學校與醫院,這是2個什麼場所?嗯,所有人都知道,前者是2個最需要道德的職業,後者是2個最需要講道德的場所,現在這2個行業都商品化了、市場化了——結果就是最需要守護社會道德底線的行業無法講道德了,要自謀生路,經濟效益優先了,請問,整個社會的道德能不大面積滑坡嗎?在民生產業市場化之前的80年代或者90年代初期,中國人的道德是現在這個樣子嗎?

  喝口水,再講第二個例子,文盲們一定都看過一個新聞報道——中國濫用抗生素已經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因爲濫用抗生素我們的體質被破壞,我們的免疫力大幅度下降……爲什麼會濫用抗生素?原因很簡單,因爲醫療產業化了,醫院只能靠以藥養醫的模式生存,好吧,給文盲透露一下,任何醫院抗生素銷售都要佔到醫院藥品收入的70%以上!明白了吧。而在西方國家,任何一個醫生本着對患者負責的態度,在使用抗生素非常謹慎。這裏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

  文盲們,當你們看不起病、上不起學、買不起房的時候,當你們爲國人道德滑坡痛心疾首的時候,當你們爲濫用抗生素擔憂的時候,你思考過這一切的根源在那裏嗎?
  最後談談加入世貿的問題。

  前面已經說過,在扭曲的匯率加加入世貿意味着什麼?意味着我們大規模把破壞資源生產的商品以成本價什麼虧本賣給全世界!意味着外貌出口企業每賺一分錢都賺的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錢,意味着越來越高的外匯儲備以及越來越無法控制通貨膨脹。

  好吧,這一切的根源在那裏?

  現在,老師已經完整分析了90年代3個影響深遠的經濟政策,不客氣的說,這3大政策好處是讓存量不動只做增量的模式至少延續了20年生命,代價卻是中國老百姓整整幾代人的命運——但是,網上對於90 年代3大政策的某個領導人卻是一片感恩戴德的聲音!!!

  你們自己說說,自己算不算那個被人賣了還怎麼怎麼樣的文盲?就這樣沒有基本思考能力的文盲還奢談怎麼推進天朝民主化進程,哈,就是給張選票給你也是被忽悠的命啊。
  還是學學老師吧,坐下來認認真真寫貼開啓民智——真是任重道遠啊。
這裏插一段網友評語:

作者:托斯卡納之囚 回覆日期:2011-12-13 17:35:15 

  中國的問題很多,但外國也絕對沒有那麼圓的月亮。
  
  比如國外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公費醫療,公費教育,保障房,絕對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好。事實上你在國外要是想罵人,就可以罵他一輩子住保障房,一輩子用公費醫療,子孫後代都用公費教育,我相信你一定能夠惹毛人家。
  
  就拿澳洲來說吧,澳洲比起美國還算好的,我一個澳洲朋友有一次可能是因爲貧血在車站昏倒了,爲什麼說可能呢?因爲到最後都沒查出爲什麼。救護車把人拉到醫院,由於醫院人手緊張,就沒人管他,給他放到一個牀位上,然後就晾了他一個上午,後來他實在等不及了,自己覺得差不多沒事了就走了。
  
  美國的公費學校是什麼情況呢?大家多看看美劇就知道了,校園槍擊就不說了,你還要隨時擔心你十幾歲的孩子懷孕或者帶個懷孕的女朋友來見你,吸毒甚至販毒。如果要讀私立學校,高昂的學費絕對不是一般工薪階層能負擔得起的,唯一的辦法就是貸款,結果現在失業率一高,馬上就有很多這樣貸款上好學校的中產階級破產睡馬路。另外美國名校裏的歧視現象非常嚴重,常常有少數族裔或者窮人通過貸款和獎學金千辛萬苦進入名校,結果被人欺負的很慘。順便說一句,美國的富二代如果犯了事,家長不需要給老師送禮,他們只需要繳納給學校點贊助費就行了。
  
  至於廉租房,我在澳洲待過幾年,但是一次都沒去過,沒辦法,膽子太小,裏面不是吸毒就是賣淫就是槍戰的。有幾次坐車路過,看到大部分的廉租房都被塗鴉的不成樣子,一層樓的玻璃全被打碎了,每次路過這些地方,司機都要提醒我鎖住車門,不然會有人直接拉開門搶你東西。另外這些廉租房和香港的差不多,就跟古惑仔裏他們小時候住的一樣,就是一個大通道,裏面一間一間的,空間非常小,不能住人。
  
  其實像美國和澳洲這種移民國家,所謂的民主自由也是僅僅能保障大部分的白人,就這還是在剝削大量的非法移民,拉丁美洲和黑人族裔的基礎上得來的。我認識一些福建過去的黑民,每天工作20個小時,兩室一廳的房屋能住10幾個人,生活十分艱苦,但就是這些人負擔起了當地最苦最累的大部分工作。由於這些人是黑民,所以他們的生活水平時根本不算在當地的公民生活狀況的統計內,所以西方移民國家的公民當然生活的要好一點了。而我們中國沒有非法移民,沒有拉丁美洲和黑人族裔,只好剝削自己的同胞,因爲社會就是這樣,一部分人想要過得好,總得剝削另一部分人。
  
  另外美國的警察非常現實,因爲警察的收入是和每個區的稅收掛鉤的,和我們這裏的小區物業差不多。因此富人區的警察非常負責任,而貧民區的居民別說納稅了,自己都養不活,因此貧民區的警察不但不會負責治安,反而要想辦法創收,因此非常黑暗。
  
  至於西方所謂的小政府,那是因爲像美國這樣的國家,權利是集中在大企業和資本家的手中,政府只不過是個傀儡,所以政府當然是小政府了,也只能做小政府。
  
  至於選舉就更搞笑了,就像是兩件毛衣,一件紅的,一件綠的,然後紅毛衣的主人說我們的毛衣能抗輻射防灰塵,綠毛衣的主人說我們的毛衣能防靜電可機洗,其實等你真買回家了,發現不管紅毛衣還是綠毛衣,就是一件毛衣而已。
發佈了3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2 · 訪問量 10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