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賣場或淪爲“電商”義工?

剛在財經和科技版同時看到一則消息,京東2012年籤800億三年的家電採購合同。這個合同,應該是意向性的,平均每年267億。考慮到網上銷售的增速,可能2012年比較少一些,但估計也有機會衝擊100億,2013和2014年則是高速增漲期。網上家電銷售渠道,關鍵在於配送和服務,物流方面除京東自建的外,各大廠家的物流配送體系也會起到互補的作用。而服務方面,京東如何協調線上的服務,和廠家線下的安裝、調試、維修、退換機等服務,則是電商渠道是否能迅速擴展的關鍵。

 

當然,以上的問題,電商和廠家會通過不斷的磨合和改革,最終會一一解決。如何平衡電商渠道和賣場渠道的關係,如何定價,這是蘇寧易購這種同時有兩種業態的渠道商要重點考慮的問題。目前,線下賣場渠道還佔有優勢,但電商渠道的快速發展,以及年輕消費者網購習慣的養成,已經對傳統渠道產生影響。

 

我身邊不少朋友,在大家電的網上購物時,一般採取先到賣場看貨,諮詢功能和價格,也會砍價,然後回到網上,在電商渠道下單(通常電商渠道有價格優勢,在同價或贈品相當的情況下,不少年輕人會選擇網上下單和支付)。從這種趨勢看,傳統賣場的直銷員,有可能是在爲電商作義工,電商節省了客服提供諮詢的成本。實際上,也確實有不少電商的客服人員,建議諮詢用戶對某一款產品先到賣場去感受一下,我撥打過幾家主流電商的呼叫中心,諮詢某型號產品比較專業的使用問題或技術參數之類時,客服人員都不約而同地推薦去賣場感受一下。

 

目前,電商銷售大家電起步時間不長,也沒有經過海量銷售的考驗。不過,電商在數碼和小家電積累的經驗,以及新一代消費者購買習慣的改變,電商渠道超越傳統渠道應該是在不遠的將來。

 

電商渠道賣家電前途是一片光明,否則京東也不會對家電這種費時費力,利潤率相對較薄的產品下重注。不過,電商和傳統渠道的競爭,還得經歷定(議)價博弈,物流配送速度,電商自建服務體系和廠家服務體系的整合、協調等一系列的問題。這些問題,目前在傳統渠道基本不是問題,但對於電商來說會有層出不窮的新問題。這需要電商及家電企業有大智慧、大魄力來解決,而不是糾結於短期的既得利潤。

 

傳統渠道有所謂的入場費,佔位費以及名目繁多的店慶、促銷等等,相關的成本最終還是由消費者來買單。電商渠道要發展,不能單純的去複製這些(比如某寶的旺鋪費),而是要爲家電企業和消費者打通中間環節,降低交易成本,通過電商銷售規模,移動信息化,集中配送等手段獲取合理的收益。

發佈了280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50 · 訪問量 153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