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學習筆記

1. 產品:關鍵詞與分類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1.1 解決某個問題的東西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某個:某些用戶需求,明確定位.

►問題:用戶需求場景.

  • 用戶:這個問題是誰的問題。
    客戶(付錢買產品的人),終端用戶(最終使用產品的人)
  • 需求:問題的核心是什麼。
    深淺(最淺的一層,需求的表象,第二層,觀點,行爲背後的目標,動機等;最深的一層,人性層面)
  • 場景:用戶在什麼情況,以及何時何地碰到這個問題。

►東西:有形的實物或無形的服務,一般是目標的解決方案

1.2 常見的產品分類維度

產品分爲6大類:工具,內容,社交,交易,平臺,遊戲。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單點:工具(用來解決特定的單點問題,有事了纔會想起),比如計算器,郵箱,驅動精靈等。
單邊:一羣人使用,比如 電話。用戶越多,每個用戶的價值越大。
多邊:平臺級產品,幾羣不同的人才能產生價值,比如 知乎(提問者,回答者,圍觀者構成三邊);O2O餐飲。

內容,價值觀過濾器(提供有價值的信息,用戶想打發時間,也是一種價值)
用戶與用戶互相玩,彼此吸引建立關係,最終留下來.(社交產品 優勢爲用戶黏性搞,劣勢爲離錢比較遠)
交易,做生意賣東西.(線上的交易,就是電商和O2O概念下的各種收費服務)

►用戶類型角度(2B,2C):

  • 企業vs個人:2B(企業使用,比如ERP,客服工具,HR財務系統等),2C(個人使用,自己買自己使用,比如禮品)
  • 羣體vs個人:2B(比如 一羣一起玩網遊),2C(一個人使用,比如 播放器看電影,瀏覽器)
  • 工作vs生活:2B(生產資料,比如後臺系統,工程師的開發工具等),2C(生活資料,比如 美顏,拍照,社區等)
  • 男人vs女人:2B(男人在乎是目的和結果),2C(女人在乎過程和感受),比如2B產品過於重視價值,忽視了體驗。

►盈利模式角度:

  • 賣貨:前向收費,直接向用戶要錢。比如包月,點播,服務費,電影院,以及QQ付費功能等。
  • 賣人:後向收費,抽取費用(抽水模式)。比如廣告發布(優酷,土豆,天貓,京東等),競價排名,冠名贊助,企業會員等費用。

►關鍵資源角度:

  • 資本驅動
  • 技術驅動
  • 產品體驗
  • 運營服務
  • 壟斷資源

2. 概念:提出與篩選

2.1 產品概念的提出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核心用戶:產品目標用戶中最重要的用戶是誰。
►剛性需求:最痛的痛點是什麼。

  1. 真實:真的存在,還是幻想出來的。比如,用戶有心鍛鍊,一個鬧鈴就解決,不需要開發什麼APP每天提醒.
  2. 剛需:剛需是否強烈,不滿足是否忍受。
  3. 高頻:需求發生的頻次是高是低。

►典型場景:痛點最常出現在怎樣的生活,工作,娛樂情況下。
►產品概念:用什麼方案解決.
►競爭優勢:相對已有方案,有什麼突出優勢.

案例:私人跑步教練
►核心用戶:愛跑步的都市白領,更精準的說法是“新手”。
►剛性需求: 不會科學鍛鍊(備選:跑步時太無聊)。
►典型場景: 晨跑(備選:夜跑)。
►解決方案: 私人跑步教練——是個可穿戴的設備,比如耳機,用來監測你的運動,還能時不時給些提醒。
►競爭優勢: 不受束縛、不用帶手機、精準個性化。

2.2 產品概念的篩選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 內部:
    1. 能力(人:團隊與要做的事情是否匹配;財:資本,資金支持是否到位;物:行業資源與業務能力)。
    2. 意願()
  • 外部:
  1. 價值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目標用戶:與產品發生關係的用戶羣體。核心用戶:目標用戶最重要的那個羣體。

2.成本(宏觀:大環境[政治,經濟,社會,技術,環節,法律因素];微觀:行業環境[])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3. 需求採集與用戶研究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3.1 需求採集方法的分類

  • 直接採集與間接採集,獲取到的需求分爲是 一手需求,二手需求.
    以上兩個採集,從兩個角度來理解(第一個角度:需求的提出者是不是有需求的人,第二個角度:需求是原始的還是加工過的).
  • 說和做,定性與定量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說(劣勢是“耳聽爲虛”,要看他怎麼做)與做(優點:眼見爲實;缺點:背後真正的原因) 是不可拆分的方法,同時用於一次需求採集.

定性(找出原因,偏向於瞭解,屬於個體研究。比如針對幾十個用戶,是否能代表全體?),定量(發現表面的現象,無法知道背後的原因。比如,通過數據發現用戶活躍了,又降低,搞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還是需要做一個定性訪談)

理解用戶需求的過程,從觀點到行爲,再從行爲到觀點,一樣會從定性到定量,再從定量到定性,以實現螺旋式上升,使瞭解和證實在不斷迭代中得到進化。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臨場感,採集是否發生在真是的需求場景裏,也是一種分類方法.
用戶是否和產品發生交互,電視機需求(用戶以爲自己需要,但並不用的產品功能),洗碗機需求(用戶以爲自己不需要,用過就離不開的產品功能),低成本驗證。

3.2 用戶研究

  • 用戶,需求的再理解:
    需求的三種深度 1. 觀點和行爲(表面能 聽到,看到的東西) 2.目標和動機(用戶爲什麼這麼說,這麼做,深度挖) 3.人性和價值觀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 用戶:抽象到具象再到抽象
    1. 用戶是抽象羣體:用戶是假想的某一類人——目標用戶、核心用戶。
    2. 用戶是具象個體:需求採集時,我們要去接觸一個個真實的用戶,見活人,聽故事,找感覺,發現“用戶故事”。
    3. 用戶又是抽象羣體:整理採集到的需求時,把真實用戶再合併特徵,定義出“人物角色”,並反向修正產品概念。
    工具:用戶故事(一個個具體,鮮活的需求場景),人物角色(用戶畫像)
    兩種典型用戶:新手(一羣不愛看說明書、急於直接上手、用得不爽就很懊惱、很輕易就放棄的產品用戶,要的是簡單易用、快速上手 。)與專家(一羣會看說明書、會泡論壇、會查攻略、樂於接受挑戰的產品用戶,要的是穩定可靠、性能高 。)
    核心用戶是新手的典型產品(2C,前臺產品 的產品 新手用戶多):用戶量很大的大衆產品,比如電梯,工廠;電視,冰箱等家用電器
    核心用戶是專家的典型產品(2B,後臺系統的產品 專家用戶更多):用戶量很小,比如 醫院或工廠,開發人員的專業設備等.
    新手與專家有時候會互相交互,比如 小米MIUI,蘋果系統等,從新手變成專家.

4. 需求分析:Y模型的基本概念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有時候需求不一定是真實的,比如 搞個睡牀,如果不深挖,就會再睡牀這個事情繼續浪費時間.
深挖需求後,才發現,原來是爲了中午好好休息,再深挖,是爲了下午更好的工作.
那麼只需要圍繞解決 中午如何好好休息這個問題就好了. 到底是造一個睡牀,還是靠枕,只是如何做的問題.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1” 用戶需求場景
“2” 用戶需求背後的目標和動機,需求的第二種深度.
“3” 產品功能,解決方案.
“4” 人性,或者說價值觀,是需要的第三種深度,是需求的本質

6個 W 和 2個 H:
“1” 主要是 who(用戶),What(需求),Where/When(場景)
“1”->“2” ,“2”->“4”,要回答 Why 不停往下深挖需求.
“4"->“2”->“3” 過程中 想清楚 How,問題如何解決
“3”,which 哪個方案,做哪個功能. How many 一次做多少功能.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福特的例子,“1” 用戶需求(更快的馬),->”2",搞清楚Why,用戶爲了更快的到達某地,

這裏舉個生活的例子:有一天,一個同事問我,有沒有百度網盤VIP,我深挖後才知道,他不是真的需要一個VIP,而是爲了下載速度快,然後給我給推薦了其它東西,滿足了他的真正需求.

5. 功能:細化與打包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 功能的價值判斷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廣度:潛在用戶數*單用戶價值,客單價

頻度:需求頻次(高低)*單次複雜度(複雜高,單價高),頻次高很少有高的單次價值. 先高頻低價格的需求捉用戶,後低頻高單價的需求做利潤。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強度:不可替代,緊急,持久.(真實剛需)

  • 成本評估與性價比
  • 功能分類:KANO模型:
  1. 基礎功能:這類功能沒有實現時,用戶對產品是“極其不滿”的。但是,這個功能做得再好,用戶也認爲“理所應當”。就像手機有打電話,上網,拍照等這樣的基礎功能.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2.亮點功能:這個功能沒有時,用戶並不會不滿意或覺得有問題。但是一旦有了這個功能,用戶就會大爲驚喜。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3.期望功能:這類功能,對產品而言往往是“多多益善”,選擇起來也比較簡單:先做性價比高的。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4.Y模型與KANO模型的思考:
Y模型裏面的“1”,既是用戶需求的表象,也是用戶的期望。KANO模型從另外一個角度告訴我們,如果直接從“1”到“3”,照着用戶說的做,這個產品的功能往往是不完整的。
因爲用戶告訴你的,只是期望功能。
用戶不會提基礎功能,因爲他覺得你的產品肯定會有;
用戶也不會說亮點功能,因爲他想不到。
可見,不能抄近道,必須從“1”往下挖,挖到“2”後用領域知識來補全基礎功能,再挖到“4”,這時要通過對人性和價值觀的理解來提出亮點。
從各種功能的來源上看,期望功能對應的是“1”,亮點對應的是“4”,而基礎功能對應的是“2”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5.無差別功能:做不做用戶對產品的感受是沒有變化的。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5.反向功能:做得越多用戶越討厭。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6. 執行:立項組隊與研發生產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 從“想清楚”到“做出來”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 立項:搞定各種資源(資源分爲兩類,人和物)
    人:團隊、組織;
    物:政策、資金等;
    MRD和PRD這兩個產品經理最常寫的文檔,以Why(爲什麼要做這個產品)、What(產品MVP包含哪些功能及要做什麼)、How(項目計劃及風險對策等)三部分來談MRD;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立項環節: 在這個環節,產品經理要組建團隊、設法獲取各種資源,以及確定項目計劃。在正式開幹之前,一般還會開個Kick Off會議,鼓舞一下士氣。
    ►需求環節: 這個環節主要做的是功能細化,也可以叫需求開發。產品經理要寫PRD產品需求文檔和UC用例,並和設計師配合做Demo原型。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經歷多次評審會議,還要和技術人員一起確定功能細節。以寫產品需求文檔爲例,產品經理一般都不會遺漏主幹流程的描述,但是否能把分支流程、異常處理、邊界條件都寫完整就不一定了。比如,一個搜索結果爲空或少結果時怎麼處理,會員管理列表中如果一個會員都沒有,是否應該全空着,微博用戶關注人數達到上限時該怎麼提示,等等,都是產品經理需要掌握的基本功。
    ►開發環節: 這一環節的主角是開發工程師,他們要做代碼方案的設計和評審,然後完成編碼和單元測試[6] 。與此同時,產品經理已經開始下一個迭代版本的項目前期準備。
    ►測試環節: 開發推進的同時,測試工程師要編寫TC測試用例,通過TC評審,並且在系統可用的第一時間做冒煙測試[7] 。此環節中,產品經理要組織功能評審,在第一時間把新產品展示給所有的項目干係人,以確保做出來的東西是大家想要的。
    ►發佈環節: 測試工作完成後,運維人員要組織發佈評審,執行預發佈、發佈的動作,並且在發佈完成後讓產品經理到真實的線上環境去驗證,以確保產品符合預期。

7. 成長:規劃與迭代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敏捷,網上書籍:《Scrum敏捷軟件開發》,《敏捷軟件開發實踐 估算與計劃》

8. 運營:先驗證再擴張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 運營工作分類:
    1. 內容運營:內容的定義很廣泛,文章、圖片、視頻、商品等都屬於內容,通過連接用戶與其匹配的內容,促進用戶的下一步行動
    2. 活動運營:活動只是手段,策劃活動是爲達成背後的運營目的。
    3. 用戶運營:根據產品的不同,用戶運營的對象也會有所不同

9. 案例:商業模式、創新與行業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 聊聊商業模式(具體參考我寫的這篇文章)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客戶細分:我們的目標用戶是誰,其中最重要的又是誰。
    ►價值主張:我們可以幫用戶創造什麼額外的價值。這裏所說的價值必須是現有產品服務沒有的,比如更高的性能、更低的價格、更小的風險。
    ►客戶關係:用戶與我們、用戶與用戶之間的互動模式是什麼,比如專人一對一服務、用戶自助使用、用戶彼此共建社區,等等。
    ►渠道通路:如何與用戶建立起高效聯繫,拉近現實與心理的距離。
    ►關鍵業務:我們需要做什麼產品來解決用戶問題,創造價值。
    ►核心資源:我們做這件事,和別人相比,有什麼特別的優勢因素。
    ►重要合作:我們需要和哪些上下游、周邊夥伴協作,以及如何協作。
    ►收入來源:如何從用戶那裏獲得收入,以維持業務可持續發展。
    ►成本結構:做這件事,都在哪些環節需要花錢。
    對比:商業、業務、盈利模式
    ►商業模式:完整講述了我們創造了什麼價值,爲什麼有存在的意義,對應圖10-1的全部。
    ►業務模式:在解決方案層面做的是什麼事,對應圖10-1左上區域的關鍵業務、核心資源、重要合作。
    ►盈利模式:怎麼賺錢,怎麼養活自己的團隊,對應圖10-1下方區域的成本結構與收入來源。

  • 分析100塊去哪兒了(資本就是這樣,在不停地流動中創造了價值)
    考慮一下終端消費者消費了100塊錢以後,這些錢都到哪裏去了,被多少角色、環節分掉了,這樣你就能對這個行業有比較深刻的理解。(從裏面發生商機,機會)
    行業裏有哪些類型的公司、組織、玩家,他們彼此之間是怎麼協作的,是靠什麼樣的利益、規則、潛規則驅動的,各自的核心價值是什麼,應得的合理回報是多少,等等。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10. 書籍推薦

作者推薦書籍:《商業模式新生代》,《文明之光》,《激盪三十年》、《跌蕩一百年》、《浩蕩兩千年》,《重新定義公司》,《信息簡史》、《人類簡史》、《未來簡史》
推薦書籍:《買買買時代的行爲經濟學》,《怪誕行爲學》,《賭客信條》,《思考快與慢》,《大破局中國經濟新機遇》,《博弈論》,《無價》,《價格遊戲》,《消費者行爲心理學》
網站推薦:https://www.jiumodiary.com/,http://cn.epubee.com/books/,http://www.panduoduo.net/,http://www.pansoso.com/

發佈了37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8 · 訪問量 1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