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立项管理 试题分析

试题 11

在评标过程中, (11)是不符合招标投标法要求的。
( 11)
A.评标委员会委员由 5 人组成,其中招标人代表 2 人,经济、技术专家 3 人
B.评标委员会认为 A 投标单位投标文件中针对某项目的阐述不够清晰,要求A 单位予以澄清
C.某单位的投标文件某分项工程的报价存在个别漏项,评标委员认为个别漏项属于细微偏差,投标书有效
D. 某单位虽然按招标文件要求编制了招标文件,但是个别页面没有编制页码,评标委员会认为投标书有效

试题 11 分析
评标由评标委员会负责。评标委员会由具有高级职称或同等专业水平的技术、经济等相关领域专家、招标人和招标机构代表等五人以上单数组成,其中技术、经济等方面专家人数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
对投标文件中含义不明确的内容,可要求投标人进行澄清,但不得改变投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澄清要通过书面方式在评标委员会规定的时间内提交。澄清后满足要求的按有效投标接受。
评标委员会应当根据招标文件,审查并逐项列出投标文件的全部投标偏差。投标偏差分为重大偏差和细微偏差。
下列情况属于重大偏差:
 没有按照招标文件要求提供投标担保或者所提供的投标担保有瑕疵。
 投标文件没有投标人授权代表签字和加盖公章。
 投标文件载明的招标项目完成期限超过招标文件规定的期限。
 明显不符合技术规格、技术标准的要求。
 投标文件载明的货物包装方式、检验标准和方法等不符合招标文件的要求。
 投标文件附有招标人不能接受的条件。
 不符合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其他实质性要求。
投标文件有上述情形之一的为未能对招标文件作出实质性响应,作废标处理。
细微偏差是指投标文件在实质上响应招标文件要求,但在个别地方存在漏项或者提供了不完整的技术信息和数据等情况,并且补正这些遗漏或者不完整不会对其他投标人造成不公平的结果。细微偏差不影响投标文件的有效性。
评标委员会应当书面要求存在细微偏差的投标人在评标结束前予以补正。拒不补正的,在详细评审时可以对细微偏差作不利于该投标人的量化,量化标准应当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规定。

试题 11 答案
( 11) A

试题 10

某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机房的升级改造、应用系统的开发以及系统的集成等。招标人于2010 年 3 月 25 日在某国家级报刊上发布了招标公告,并规定 4 月 20 日上午 9 时为投标截止时间和开标时间。系统集成单位 A、 B、 C 购买了投标文件。在 4 月 10 日,投标人发现发售的投标文件中某技术指标存在问题,需要进行澄清,于是在 4 月 12 日以书面形式通知 A、 B、 C 三家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投标文件截止日期和开标日期应该不早于(10)
( 11)
A. 5 月 5 日
B. 4 月 22 日
C. 4 月 25 日
D. 4 月 27 日

试题 10 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第二十三条规定:招标人对已发出的招标文件进行必要的澄清或者修改的,应当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至少十五日前,以书面形式通知所有招标文件收受人。该澄清或者修改的内容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第二十四条规定:招标人应当确定投标人编制投标文件所需要的合理时间;但是,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最短不得少于二十日。

试题 10 答案
( 10) D

试题 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9)
( 9)
A.两个以上法人或组织组成联合体共同投标时,联合体各方均应当具备承担招标项目的相应能力
B.联合体中标的,联合体各方应当共同与招标人签订合同,就中标项目向招标人承担连带责任
C.联合体各方应当签订共同投标协议,并将共同投标协议连同投标文件一并提交给投标人
D. 由同一专业的单位组成的联合体,按照其中资质等级最高的单位确定资质等级

试题 9 分析
在招投标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在投标部分对投标人相关要求进行相应的规定:
第三十一条 两个以上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组成一个联合体,以一个投标人的身份共同投标。联合体各方均应当具备承担招标项目的相应能力;国家有关规定或者招标文件对投标人资格条件有规定的,联合体各方均应当具备规定的相应资格条件。 由同一专业的单位组成的联合体,按照资质等级较低的单位确定资质等级。
联合体各方应当签订共同投标协议,明确约定各方拟承担的工作和责任,并将共同投标协议连同投标文件一并提交招标人。联合体中标的,联合体各方应当共同与招标人签订合同,就中标项目向招标人承担连带责任。
招标人不得强制投标人组成联合体共同投标,不得限制投标人之间的竞争。

试题 9 答案
( 9) D

试题 8

某单位要对一个网络集成项目进行招标,由于现场答辩环节没有一个定量的标准,相关负责人在制定该项评分细则时规定本项满分为 10 分,但是评委的打分不得低于 5 分。这一规定反映了制定招标评分标准时(8)
( 8)
A.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B.得分应能明显分出高低
C.严格控制自由裁量权
D.评分标准应便于评审

试题 8 分析
制定招标评分标准,一般应遵循如下原则:
 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评分细则应尽可能以客观存在为评分依据,明确规定各评标因素在各种具体客观情况下的得分值。以业绩因素为例,假如分配的分值为 5 分,评分细则就不能规定业绩好的得 4~5 分,一般的得 2~3 分,较差的得 0~1 分,而应以一定期间内实际销售额的多少或单份金额在一定限额以上的合同份数的多少规定相应的得分,因为“好、一般、较差”都是主观概念,不同的评审专家可能有不同看法,监督部门也无法认定评审专家对还是错。
 严格控制自由裁量权。在评分细则中应尽可能少出现“由评委根据某某情况酌情打分”的字样,对那些确实不好用客观依据量化、细化的评分因素,也应将评委的自由裁量权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如技术方案、现场答辩、现场测试效果等确实无法描述的评分因素,评分细则应设定该因素的最低得分值,且最低得分不得少
于该因素满分值的 50%。
 得分应能明显分出高低。每一个评分因素的评分细则都应当能使不同的投标人获得不同的分值,以便能分出高低,较容易得出评标结果。仍以业绩因素为例,满分为 5 分,如果通过市场调研得知一般投标人的年销售额都在 200~1000 万元之间,评分细则就不能规定年销售额超过 200 万元的得 5 分,也不能规定年销售额低于 1000 万元的不得分,因为这样就会导致大部分投标人全都得 5 分或都不得分,在各投标人之间分不出高低,或很容易得到相等的得分。
 执行国家规定,体现国家政策。如关于价格分的评分细则,目前财政部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项目价格评审管理的通知》(财库[2007]2 号),规定政府采购服务项目采购采用综合评分法的,价格分统一采用低价优先法计算,招标采购单位制定价格因素评分细则时应严格执行这一规定。
 评分标准应便于评审。评分细则不要太繁琐,也不要以不便审定的事实为评分依据。仍以业绩因素为例,评分细则规定的得分档次不要太多,以 3~5 档为宜,规定的评分依据也不宜为销售总收入,因为销售收入的真伪和计算口径是一个很难评定的问题,各评委、 各投标人都可能有自己的看法,最好以一定时间内的单份金额在某数额以上合同份数为得分依据,且要求合同原件带至现场,这样既便于核查,又便于计算得分。
 细则横向比较。对不同评分因素的评分细则进行横向比较,目的在于保证各因素的单位分值含金量大体相当。比如某采购人在采购企业管理软件时,在价格因素评分细则中规定,投标人投标报价高于基准报价的,每高 1%扣 0.1 分,同时在售后服务因素评分细则中规定,投标人响应招标文件要求的得 7 分,投标人提出其他服务措施的,由评委酌情给 1~3 分。从中可以看出,投标人提高报价 10%才扣 1 分,而多提出几条其他服务承诺就可能得 3 分,这服务分的含金量显然比价格分的含金量小得多。
制定评分标准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反复研究、不断完善的过程,上述原则也不是截然分开的,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确定评分因素时要考虑它的权重及评分细则,在制定评分细则时有可能发现新的需要,增加的评分因素,在对各评分因素的评分细则进行横向比较时有可能发现某些评分因素的评分细则有缺陷,需要调整,甚至要对评分因素的权重进行重新分配。只有通过反复研究、不断完善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评分标准。

试题 8 答案
( 8) C

试题 7

以下关于投标文件送达的叙述, (7)是错误的。
( 7)
A.投标人必须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地点、在规定的时间内送达投标文件
B.投递投标书的方式最好是直接送达或委托代理人送达,以便获得招标机构已收到投标书的回执
C.如果以邮寄方式送达的,投标人应保证投标文件能够在截止日期之前投递即可
D.招标人收到标书以后应当签收,在开标前不得开启

试题 7 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规定:投标人应当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前,将投标文件送达投标地点。招标人收到投标文件后,应当签收保存,不得开启。
投标人必须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地点,在规定的时间内送达投标文件。投递投标书的方式最好是直接送达或者委托代理人送达,以便获得招标机构已收到投标书的回执。
如果以邮寄方式送达的,投标人必须留出邮寄的时间,保证投标文件能够在截止日之前送达招标人指定的地点,而不是以“邮戳为准”。

试题 7 答案
( 7) C

试题 6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公开招标是指招标人以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6)投标。
( 6)
A.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B.不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C.通过竞争性谈判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D.单一来源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试题 6 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规定:招标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公开招标是指招标人以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不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标;邀请招标是指招标人以投标邀请书的方式邀请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标。

试题 6 答案
( 6) B

试题 5

项目建议书应该包括的核心内容可不包括(5)
( 5)
A.项目建设必需的条件
B.项目的必要性
C. 项目的风险预测及应对措施
D.产品方案或服务的市场预测

试题 5 分析
项目建议书又称为立项申请,是项目建设单位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交项目申请时所必须的文件。是该项目建设筹建单位或项目法人,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和地方中长期规划、产业政策、生产力布局、国内外市场、所在地的内外部条件、本单位的发展战略,等等。提出的某一具体项目的建议文件,是对拟建项目提出的框架性的总体设想。项目建议书是项目发展周期的初始阶段,是国家或上级主管部门选择项目的依据,也是可行性研究的依据,涉及利用外资的项目,在项目建议书批准后,方可开展对外工作。有些企业单位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自行决定建设的项目,也参照这一模式首先编制项目建议书。
项目建议书的内容包括项目的必要性、项目的市场预测、产品方案或服务的市场预测、项目建设必需的条件。

试题 5 答案
( 5) C

试题 4

项目识别是承建方项目立项的第一步,其目的在于选择投资机会、鉴别投资方向。以下关于项目识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4)
( 4)
A.可从政策导向中寻找项目机会,主要依据包括国家、行业和地方的科技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规划与阶段性规划
B.市场需求是决定投资方向的主要依据,投资者应从市场分析中选择项目机会
C.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日新月易,新技术也会给企业带来新的项目机会
D.对项目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经济及社会风险等因素进行分析,为项目全过程的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试题 4 分析
项目识别是承建方项目立项的第一步,其目的在于选择投资机会、鉴别投资方向。在国内需要考虑到国家有关政策和产业导向。可以:
( 1)从政策导向中寻找项目机会。依据国家、行业和地方的科技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规划与阶段性规划,这些规划一般由国务院、各部委、地方政府及主管厅局发布。
( 2)从市场需求中寻找项目机会。比如通过投标来获得项目。市场需求是决定投资方向的主要依据,投资者应从市场分析中选择项目机会。
( 3)从技术发展中寻找项目机会。新技术也会给我们带来新的项目机会。
选项 D 属于项目论证过程中项目风险所涉及的内容。

试题 4 答案
( 4) D

试题 3

项目承建方在立项管理过程中,应从多个角度对项目进行论证,以下通常不属于承建方项目论证内容的是(3)
( 3)
A.技术可行性分析
B.财务可行性分析
C.风险分析
D.需求验证

试题 3 分析
项目论证是指对拟实施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可能、经济上是否有利、建设上是否可行所进行的综合分析和全面科学论证的技术经济研究活动。其目的是为了避免或减少项目决策的失误,提高投资的效益和综合效果。
对项目进行论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承建方技术可行性分析。主要从项目实施的技术角度,合理设计技术方案,进行比较、选择和评价。
(2) 承建方人力及其他资源配置能力可行性分析。主要从能否能够充分发挥人和其他资源的潜能,提高企业竞争力进行分析。人力资源的主要配置及其主要作用有如下三个方面。
●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人才充分施展才华,提高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
● 形成一种整体全力,在项目中实现团队合力的效果。
● 充分激活和放大其它资源。通过人力资源的作用发挥其它资源的潜力,变为现实生产力。
(3) 项目财务可行性分析。主要对整个项目的投资及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分析预期的经济效益。
(4) 项目风险分析。主要对项目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财务风险、组织风险、法律风险、经济及社会风险等风险因素进行评价,制定应对风险的方法,为项目全过程的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5) 对可能的其他投标者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

试题 3 答案
( 3) D

试题 2

某地方政府策划开展一项大型电子政务建设项目,项目建设方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开展项目评估,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2)
( 2)
A.项目建设方的相关领导和业界专家,根据国家颁布的政策、法规、方法、参数和条例等,进行项目评估
B.从项目、国民经济、社会角度出发,对拟建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生产条件、产品市场需求、工程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进行评价、分析和论证,进而判断其是否可行
C.项目评估按照成立评估小组、制定评估计划、开展调查研究、分析与评估、编写评估报告的程序开展
D.评估工作采用费用效益分析法,比较为项目所支出的社会费用和项目对社会所提供的效益,评估项目建成后将对社会做出的贡献程度

试题 2 分析
项目评估指在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由第三方(国家、银行或有关机构)根据国家分布的政策、 法规、方法、参数和条例等,从项目、国民经济、社会角度出发,对拟建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生产条件、产品市场需求、工程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进行评价、分析和论证,进而判断其是否可行的一个评估过程。其目的是审查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可靠性、真实性和客观性,为银行的贷款决策或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项目评估工作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
( 1)成立评估小组,进行分工,制定评估工作计划。
( 2)开发调查研究,收集数据资料,并对可行性研究执行和相关资料进行审查和分析。
( 3)分析与评估。
( 4)编写评估报告。
项目评估的方法有:
( 1)项目评估法和企业评估法
项目评估法以具体的技术改造项目为评估对象。费用、效益的计量范围仅限于项目本身。适用于关系简单,费用、效益容易分离的技术改造项目。企业评估法从企业的全局出发,通过比较一个企业改造和不改造二个不同方案经济效益来评估项目的经济效益。适用于生产系统复杂,效益、费用不好分离的技术改造项目。
( 2)总量评估法和增量评估法,总量评估法的费用、效益测算采用总量数据和指标,确定原有固定资产重估值是估算投资的难点。增量法采用增量数据和指标并满足可比性原则。把“改造”和“不改造”二个种方案化为一个方案进行比较。利用方案间的差额数据来评价追加投资的经济效果。
( 3)费用效益分析法是比较为项目所支出的社会费用和项目对社会所提供的效益,评估项目建成后将对社会做出的贡献程序。
( 4)成本效用分析法包括效能、质量、使用价值、受益等,这些标准常常无法用数量衡评,且不具可比性,因此评价效用的标准很难用绝对值表示。常用移动底线、利用率、保养率和可靠程度等相对值表示。
多目标系统分析法。如果项目具有多种用途,很难将其按用途分解单独分析,应采用多目标系统分析法。从整体角度分析项目的效用与成本,效益与费用,计算出净收益 和成本效用比。

试题 2 答案
( 2) A

试题 1

项目绩效审计不包括(1)
( 1)
A.决算审计
B.经济审计
C.效率审计
D.效果审计

试题 1 分析
所谓项目绩效评估,是指运用数理统计、运筹学原理和特定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项目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效益和经营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绩效评价是产权人考核项目建设、经营业绩的一种手段,本质上是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实行的一项监管制度,以提高项目投资效益、效果。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政府、企业越来越关注信息化投资的回报问题,推进电子政务绩效评价和企业信息化改造的绩效考核,已成为我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当务之急。目前政府部门正逐步把开展信息化绩效评估作为信息化投资监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
项目绩效评估一般是指通过项目组之外的组织或者个人对项目进行的评估,通常是指在项目的前期和项目完工之后的评估。项目前期的评估主要指的是对项目的可行性的评估;项目完工后评估是指在信息化项目结束后,依据相关的法规、信息化规划报告、合同等,借助科学的措施或手段对信息化项目的水平、效果和影响,投资使用的合同相符性、目标相关性和经济合理性所进行的评估。
绩效审计(三 E 审计)是经济审计、效率审计和效果审计的合称,因为三者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均为 E,故称三 E 审计。它是指由独立的审计机构或人员,依据有关法规和标准,运用审计程序和方法,对被审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活动的合理性、经济性、有效性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其提高管理效益的一种独立性的监督活动。
绩效审计按审计时间分类可以分为事前绩效审计、事中绩效审计和事后绩效审计。
 事前绩效审计包括计划、预算、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成本预测等内容。通过事前审计可以防患于未然,对于计划、预算以及投资项目实施可能出现的问题和不利因素,能在事前及时纠正和剔除,避免因预测不准或计划不周而造成经济损失或效益不高。
 事中审计是把项目实施情况与实施前的预测、预算、计划和标准等进行分析比较,从中找出差距和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纠正,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调整和修改计划、预算,使之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合理。它是一种动态审计。
 事后审计是一种总结性审计,主要是对已完成的活动的经济效益,效果、效率进行分析与评价,找出问题的原因,发掘进一步提高的途径。
绩效评估以授权或委托的形式让独立的机构或个人来进行就是绩效审计。所以,项目或企业的绩效自评估可以授权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外部评估则可以由政府审计部门或中介机构来完成。
项目评估就是在投资决策前对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价。目的是确定投资项目是否可以立项。站在项目的起点,应用技术经济分析的方法来分析预测和评价投资项目未来的效益,以确定项目的投资是否值得与可行。它是投资决策的前奏和决策的依据,是建设程序和决策程序必要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估都是为项目投资决策服务的。
项目评估工作可以在可行性研究的同时进行调查研究,在拿到可行性研究报告后,提出评估意见。项目评估工作由专门的、有资信的投资咨询机构独立完成。
项目后评价是针对投资决策前的项目评估而言的,它是站在项目完工的时点上,一方面检查和总结项目实施过程,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另一方面,以后评价时点为基点,预测项目未来的发展。项目的前评估、后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大致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后者是对前者预期结果的检验。前评估的主要判别标准是投资主体要求获得的收益或收益率,而后评价的判别标准则是前评估的结论,主要采用对比方法。因此项目后评价和项目决策前的评估具有不同的意义,它是项目周期的重要组成部分。反馈经验教训是后评价的主要特点,其作用是:检验投资效果,改进投资管理,总结经验教训,完善项目评估与决策,为未来同类建设项目提供借鉴,提高投资效益。目的是把今后的失误减少到最低程度。
在社会生产实践中技术和经济从来就是紧密相联的。两者既互相依赖、互相促进,又互相矛盾、互相制约,因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如何处理好技术与经济的关系,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也是项目评价、投资决策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总之,项目评估的基本原则是:投资方案的选择要尽可能适应技术发展趋势,尽可能采用世界上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但是,当技术的先进性和经济性发生矛盾时,最终判别的标准是项目方案能否为企业、国家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否有利于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试题 1 答案
( 1) A

发布了10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4 · 访问量 5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