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Ubuntu引發的學習技術的思路思考

        以前,我總是通過各種技術書本來學習相對應的知識和技術,以我的Linux接觸經歷爲例,三年前最先開始接觸Linux時,從圖書館借了幾本書,由於圖書館借的書太舊了,再加上自己學習的意志不強,所以也就放棄了;後續時間也偶爾會裝一個Linux玩一玩,但是始終沒能體會其中的樂趣,不能愉快地使用,也就基本上沒有認真地學習;直到今年二月份,認識到開源將會成爲今後軟件發展的必然趨勢之後,而Linux在開源世界中的影響最大,因此也就下定決心要學習Linux,買了《鳥哥的Linux私房菜-基礎學習篇》(第三版),然後就開始學習,到現在基本上將這本書學習了一遍,也一直用CentOS,越發地發現,自己喜歡上了Linux這個巧奪天工的產品,真心感謝鳥哥帶我入門。

前幾天,我處於好奇,在筆記本上裝了一個Ubuntu Desktop,不同的Linux Distributions擁有相同的內核,主要區別在於軟件管理方式,例如Debian/Ubuntu系的軟件安裝的主要方式是dpkg和apt-get,而Fedora/CentOS係爲rpm和yum。苦於手邊沒有參考書,我就去Ubuntu的官網查找相關資料,我原來用的是CentOS(更適用於服務器),就下了一份serverguide.pdf,主要是看其與我所學習的CentOS的區別。我瀏覽了這份英文文獻並查閱了相關的參考資料,這份資料及其引用所包含的知識的豐富性、完整性和嚴謹性讓我着實震撼,市面上許多書的內容只不過是這些資料的簡單整理和翻譯,而這些資料還是來自於Community的支持,由此可見,Linux等開源產品能夠生存下去與其的強大的Community支持是分不開的。鑑於此,個人認爲以後學習技術知識的思路應該是這樣:

        1.在官方平臺(或者官方認可平臺)去獲取基本工具

        發明這個工具的組織或者個人能夠更好地說明這個工具,他們也有權利決定這個工具將來的發展方向。例如通過Ubuntu官網獲取Ubuntu安裝系統。

        2.在官方平臺(或者官方認可平臺)上去獲取技術文檔和幫助信息

        一個工具能夠廣泛傳播不僅在於其本身的功能實現,而且還在於其豐富的說明文檔和幫助信息,通過官方獲取工具及其說明書應該成爲正常的認識邏輯。例如通過Ubuntu官方幫助瀏覽Ubuntu相關的技術文檔和操作說明,另外,要注意有些幫助文檔、wiki或者f&q的引用可能包含更詳細的信息。

        3.要善用社區的力量。

        社區是依靠大家的無私貢獻而構建起來的一個互助平臺,這裏麪包含各種技術水平的人,大家相互包容、相互幫助,共同愉快地學習和工作。


總結:在不同的階段,對於學習資料應有不同認識,技術類的書是作者瀏覽了大量的官方文檔、wiki和f&q之後按照自己的理解整理而成,再牛的作者也不能將技術知識寫得完整和詳細,相比於原來的知識,這只是整理後的一部分。因此,要加深對某項技術的理解和提升自己的技術能力,必須要從官方的原始文檔入手,儘管這樣工作量很大,但必然受益匪淺。根據現在情況,新的技術一般都是通過英文發佈的,要想跟上科技的步伐必然要能夠閱讀英文文獻,因此從現在開始就養成閱讀英文文獻的習慣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