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項目管理——分析與工具

本篇首先討論一個與同學合作完成一個促進班級間互動交流的微信公衆號的項目,利用WBS和甘特圖兩個工具指定項目章程和項目管理計劃,以指導項目的實施和運營。接下來用思維導圖描述上述項目策劃研討會的會議記錄,並對該記錄方法的優缺點進行評價。

 

WBS(工作分解結構)將項目按工作階段可交付成果分解成較小的、更易於管理的組成部分。我將本項目分爲項目範圍定義、分工與實施、試運行三個大部分。項目範圍定義分爲確定項目範圍和準備資源兩部分,即需要做哪些任務、爲完成這些任務需要準備哪些資源。做好了範圍確定和資源準備後,即可開始分工與實施。首先將任務分派到個人,然後開始公衆號欄目設計與內容準備,這部分可以與公衆號申請與審覈並行進行,以節省時間。準備好內容並開通公衆號後,即可將內容發佈,同時配以宣傳推送,以推廣其使用。至此分工與實施部分完成,接下來進入試運行部分,該部分分兩個子任務,分別是收集評價與反饋,並據此不斷迭代改進。按時間軸將上述內容排序,繪製甘特圖如下:

 

其中項目範圍的確定和任務分配不包含實質內容的產出,通常一兩次會議即可敲定,而準備資源則需要較長的時期。初始內容的準備依賴於公衆號的欄目設計,因此兩者是順序關係,而從分配好任務開始負責公衆號開通的人即可開始工作,與前兩個任務並行,審覈不受項目組人員控制,需留出足夠時間。準備好內容並獲得公衆號後,發佈幾乎是瞬時的事情,而宣傳推廣工作與之同時開始,卻需要一定的時間。當宣傳推廣進行到一半時,假設擁有了一定的用戶,這時就正式進入了試運行階段,收集反饋評價與迭代改進是並行、連續不斷進行的,可根據用戶意見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進,以提升產品滿意度。

 

以本年級微信公衆號項目爲例,會議主要討論了項目目標和運營方式,併爲此指定了項目管理計劃,代表會議主要內容的思維導圖如下所示:

項目的主要目標是開發一個幫助加強班級間瞭解並促進交流活動的微信公衆號。在運營上,首先由項目組內成員完成開發並填充初始內容,然後面向全年級不同班級同學進行推廣。在試運行階段收集反饋與改進的同時,鼓勵不同班的同學(公衆號用戶)產出內容,進而自然地促進班級間瞭解、交流,並藉助公衆號平臺組織一些線下的聯合活動,線上線下聯動促進不同班級同學的交流合作。項目管理規劃方面,與之前的描述一致。

可以看到,用思維導圖的形式記錄會議內容,具有簡練、層次結構清晰的優點,一目瞭然地表達了會議的主幹內容及其邏輯關係。但相比較傳統的文字記錄的形式,具體細分部分的描述則不夠詳細,同時比較項目管理計劃的甘特圖,思維導圖不能很好地表示時序信息,也難以附加執行人、里程碑等信息,可作爲一個項目概覽,但足以指導項目的具體實施。可綜合上述優缺點,對每個部分附加詳細的文字描述,並結合WBS和甘特圖等工具,更具體地描述項目計劃,指導項目實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